【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康复与计算机信息科学,具体涉及一种面向视障人群的辅具智能适配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对于视障人群的辅具适配主要通过临床医生对患者的功能性视力的诊断结合患者自身需求,根据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得出最终适配方案。由于诊断过程中涉及大量主观评价,因此,对于视障人群的辅具适配这一任务存在着适配金标准难统一、适配效果难评估、适配方法难推广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庞大视障人群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视障人群的辅具智能适配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对于视障人群的辅具适配存在着适配金标准难统一、适配效果难评估、适配方法难推广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面向视障人群的辅具智能适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s1:获取待配置视障辅具的用户的icf数据,所述icf数据是国际残疾健康功能分类标准中与视力相关的多个项目的数值组成的特征向量,其中,每个项目对应一个数值;
>5、步骤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视障人群的辅具智能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3:根据机器学习模型为所述待配置视障辅具的用户进行辅具适配后,到达预定时间,对所述用户的辅具适配效果进行回访调查;基于ICF再次对所述用户进行评分,若回访得到的数据中用户参与部分的平均分大于或等于适配前的得分,则认为该类辅具适合该用户,若用户参与部分的平均分小于适配前的得分,则认为该类辅具不适合该用户;将该用户的回访数据及验证结果存入数据集,以扩大数据集规模,在完成数据集更新后,再次重新训练视障辅具模型。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视障人群的辅具智能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3:根据机器学习模型为所述待配置视障辅具的用户进行辅具适配后,到达预定时间,对所述用户的辅具适配效果进行回访调查;基于icf再次对所述用户进行评分,若回访得到的数据中用户参与部分的平均分大于或等于适配前的得分,则认为该类辅具适合该用户,若用户参与部分的平均分小于适配前的得分,则认为该类辅具不适合该用户;将该用户的回访数据及验证结果存入数据集,以扩大数据集规模,在完成数据集更新后,再次重新训练视障辅具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向量的维度为与国际残疾健康功能分类标准中与视力相关的项目的个数,每个维度对应一个项目的归一化后的得分,所述归一化后的得分的获取方式为,获取所述项目对应的分值,以及所述项目在国际残疾健康功能分类标准中能够取值的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民,兰海,施文建,陈婷,陈雪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