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53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复合层,设置于基底上;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设置于第一电极上;多个支撑柱,设置于像素定义层上;其中,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阵列复合层包括距离支撑柱最近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其中,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且,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阵列复合层中的第一金属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金属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均间隔设置。在本申请中,可以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1、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例如手机、电脑等的显示屏幕。随着生活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除了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外,对可靠性等其他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对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显示面板的研发中常用落笔冲击测试实验来测量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

2、然而,当前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仍然不足,需要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可以解决当前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仍然不足,需要提升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3、基底;

4、阵列复合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

5、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阵列复合层上,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

6、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开口露出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

7、多个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

8、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距离所述支撑柱最近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

9、其中,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与所述阵列复合层中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均间隔设置。

1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第一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所述阵列复合层中距离所述支撑柱最近的金属层为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11、其中,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对应部位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的宽度的1/2。

1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且在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之外,所述阵列复合层中距离所述支撑柱最近的金属层为所述第二金属走线;

13、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和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不同侧;

14、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对应部位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的宽度的1/2。

15、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的1/4。

16、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基底和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金属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都间隔设置。

1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包括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避开所述支撑柱设置,且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一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18、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包括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第四段和第五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四段和所述第五段之间的第六段,所述第六段避开所述支撑柱设置,且所述第六段与所述第四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1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为数据信号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中任一种,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为扫描信号线。

2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为所述栅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中任一者所在金属层。

2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具有第一类半导体层的第一类晶体管和具有第二类半导体层的第二类晶体管,所述第一类半导体层的材料不同于所述第二类半导体层的材料。

22、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阵列复合层,设置于基底上;多个发光器件,设置于阵列复合层上,发光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设置于第一电极上,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开口露出对应的第一电极;多个支撑柱,设置于像素定义层上;其中,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阵列复合层包括距离支撑柱最近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其中,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且,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阵列复合层中的第一金属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金属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均间隔设置。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支撑柱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至少与阵列复合层中的第一金属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金属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使得显示面板受到外力冲击时,相比于基底和支撑柱之间的金属层,支撑柱先受到外力的冲击,支撑柱避开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设置,使得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不会直接受到支撑柱上的外力的冲击,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产生裂纹或断裂的现象,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第一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所述阵列复合层中距离所述支撑柱最近的金属层为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且在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之外,所述阵列复合层中距离所述支撑柱最近的金属层为所述第二金属走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的1/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基底和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金属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都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包括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第三段,所述第三段避开所述支撑柱设置,且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一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包括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第四段和第五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四段和所述第五段之间的第六段,所述第六段避开所述支撑柱设置,且所述第六段与所述第四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为数据信号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中任一种,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为扫描信号线。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为所述栅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中任一者所在金属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具有第一类半导体层的第一类晶体管和具有第二类半导体层的第二类晶体管,所述第一类半导体层的材料不同于所述第二类半导体层的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第一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所述阵列复合层中距离所述支撑柱最近的金属层为所述第一金属走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复合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或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第二金属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上且在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之外,所述阵列复合层中距离所述支撑柱最近的金属层为所述第二金属走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的1/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基底和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金属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都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包括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及连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锦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