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及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25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0
本技术属于隔离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及隔离开关,其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件、第二灭弧栅片组件、第三灭弧栅片组件,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件、第二灭弧栅片组件、第三灭弧栅片组件依次首尾相邻布置,形成“c”形灭弧结构,可以布局更多的灭弧栅片,并且灭弧效果更好,为了更好地衔接三组灭弧栅片,在第一灭弧栅片组件、第二灭弧栅片组件之间设置第一引弧片以及在第二灭弧栅片组件、第三灭弧栅片组件之间设置第二引弧片,并在第一引弧片和第二引弧片上分别设置第一引弧开口和第二引弧开口,起引弧作用的同时还起较好的灭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隔离开关,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及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1、灭弧室是开关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熄灭电弧的能力直接影响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和电寿命,决定了开关设备的电性能。在现有的灭弧室中,依靠导电回路产生的磁场驱动电弧进入灭弧室,由灭弧栅片把长电弧切割成串联的多段短弧,以此来提高电弧电压,实现熄弧。一般来说,灭弧栅片数量越多,电弧电压就越高,能熄灭的电弧能量越大,分断能力和电寿命性能越好。

2、本申请人在先公开的专利cn201720009007.9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动触头、静触头及动触头驱动机构,动触头驱动机构驱动动触头抵触或远离静触头,壳体位于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移动轨迹上设置有灭弧装置,灭弧装置包括灭弧罩,灭弧罩朝向动触头设置有灭弧开口,灭弧罩内设置有若干个与动触头相对的灭弧板。该专利在旋转式隔离开关内设置灭弧装置,使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能够被消除,提高安全性,但是,灭弧片数量较少,并且仅覆盖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局部移动轨迹。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件(1)、第二灭弧栅片组件(2)、第三灭弧栅片组件(3);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件(1)由若干个第一灭弧栅片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相对第一方向(A)平行或倾斜形成夹角;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件(2)由若干个第二灭弧栅片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相对第二方向(B)平行或倾斜形成夹角;所述第三灭弧栅片组件(3)由若干个第三灭弧栅片组件(3)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三灭弧栅片相对第一方向(A)平行或倾斜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件(1)、第二灭弧栅片组件(2)、第三灭弧栅片组件(3);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件(1)由若干个第一灭弧栅片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相对第一方向(a)平行或倾斜形成夹角;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件(2)由若干个第二灭弧栅片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相对第二方向(b)平行或倾斜形成夹角;所述第三灭弧栅片组件(3)由若干个第三灭弧栅片组件(3)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三灭弧栅片相对第一方向(a)平行或倾斜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和第一引弧板(61)均相对第一方向(a)平行;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第二引弧板(62)和第三引弧板(71)均相对第二方向(b)平行;所述第三灭弧栅片和第四引弧板(72)均相对第一方向(a)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具有两个产气板(4),两个产气板(4)位于“c”形灭弧结构的开口中且相隔一定间距设置形成吹弧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板(4)边缘处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第二灭弧栅片、第三灭弧栅片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第二灭弧栅片、第三灭弧栅片朝向“c”形灭弧结构的开口的一侧均设有灭弧缺口(8);两个产气板(4)之间形成的吹弧腔与灭弧缺口(8)位置相对应且两个产气板(4)之间的间距小于灭弧缺口(8)外端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开关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缺口(8)包括位于外侧的v型槽(81)和v型槽内端向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伟王上广晏礼乐黄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奔一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