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16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包含凝汽器、暖风房、热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暖风房设置于炉风机的入口端,在该暖风房内设有由管束和翅片构成的换热管;凝汽器、换热管、热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构成了余热循环管线,热液管路设置于凝汽器的排出端和暖风房的进液端之间,用于将经凝汽器余热加热后的液体传输至暖风房的换热管内以对暖风房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回液管路设置于暖风房的出液端与凝汽器的入液端之间,用于将换热后的液体回送至凝汽器进行重新加热,该管线利用凝汽器的余热提升了进入锅炉的空气温度,实现了低品质热源的二次利用,满足了余热有效利用、节能降耗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避免了使用暖风器所存在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余热利用,涉及一种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


技术介绍

1、锅炉冬季运行时,为减少受热面低温腐蚀,在锅炉一次风及送风机出口或入口处装设暖风器,以满足空预器入口风温。暖风器是利用蒸汽的热量加热空气,暖风器蒸汽取自机组低压辅汽联箱(参数为:p:0.4-0.6mpa,温度160℃-180℃),将室外冷空气加热至27℃以上(其中一次风温27℃,二次风温23℃),送至空气预热器,蒸汽换热后,疏水排至定排扩容器或者排汽装置。

2、每年冬季因环境温度降低后,投入锅炉风机暖风器运行后,由于蒸汽节流、操作不当或监视不到位等原因,极易造成暖风器入口阀门法兰漏汽,暖风器冷凝水管道泄漏、结冻等故障,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隐患。目前,消除暖风器泄漏故障的主要办法为:更换冷凝管或者堵管两种办法,其中,更换冷凝管要求停止风机运行,如此将降低机组出力,损失较大;堵管量大的时候,换热效果变差,致使进入空预器的热风温度不足。冬季暖风器退出运行极易发生暖风器冷凝水管结冻故障,进而造成锅炉灭火的事故。

3、余热利用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低品质的热源二次利用可以替代高品质热源,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基于此,本申请以利用凝汽器的余热(若不利用,将排放至大气,造成浪费)提升进入锅炉空气温度的构思设计了一种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该管线利用凝汽器的余热提升了进入锅炉的空气温度,实现了低品质热源的二次利用,满足了余热有效利用、节能降耗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避免了使用暖风器所存在安全隐患的发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包含凝汽器、暖风房、热液管路和回液管路,其中,所述暖风房设置于炉风机的入口端,在该暖风房内设有由管束和翅片构成的换热管;所述凝汽器、换热管、热液管路和回液管路构成了余热循环管线,具体地,所述热液管路设置于凝汽器的排出端和暖风房内换热管的进液端之间,用于将经凝汽器余热加热后的液体传输至暖风房的换热管内以对暖风房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回液管路设置于暖风房内换热管的出液端与凝汽器的入液端之间,用于将换热后的液体回送至凝汽器进行重新加热。

3、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设有补液管路,该补液管路上连接有闭式膨胀水箱,且该补液管路与所述回液管路连通,通过闭式膨胀水箱可在余热循环管线中的液体量较少时实现自动补液。

4、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在回液管路中设有主备两组回液泵,该两组回液泵相互并联,所述补液管路设置在该回液泵的入口侧。

5、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包含多组,该多组换热管竖向布设并构成了换热单元。

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根据锅炉的运行数量,所述暖风房可设置多组,该多组暖风房内的换热管间相互并联。

7、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暖风房通过支架架设,该暖风房的至少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百叶窗。

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管线内的液体为除盐水。

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暖风房的主体由保温板构成。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该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在炉风机的入口端设置了由保温板构成的暖风房,同时在该暖风房内设置有由管束和翅片构成的换热管,该换热管通过热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与凝汽器连通并构成了余热循环管线,也即通过向换热管内通入经凝汽器加热后的热水可利用换热的方式对暖风房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进而对进入锅炉内的室外空气进行加热;可见,本申请利用凝汽器的余热提升了进入锅炉的空气温度,实现了低品质热源的二次利用,满足了余热有效利用、节能降耗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避免了使用暖风器所存在安全隐患的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包含凝汽器(1)、暖风房(2)、热液管路(3)和回液管路(4),其中,所述暖风房(2)设置于炉风机的入口端,在该暖风房(2)内设有由管束和翅片构成的换热管;所述凝汽器(1)、换热管、热液管路(3)和回液管路(4)构成了余热循环管线,具体地,所述热液管路(3)设置于凝汽器(1)的排出端和暖风房(2)内换热管的进液端之间,用于将经凝汽器(1)余热加热后的液体传输至暖风房(2)的换热管内以对暖风房(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回液管路(4)设置于暖风房(2)内换热管的出液端与凝汽器(1)的入液端之间,用于将换热后的液体回送至凝汽器(1)进行重新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设有补液管路(6),该补液管路(6)上连接有闭式膨胀水箱(7),且该补液管路(6)与所述回液管路(4)连通,通过闭式膨胀水箱(7)可在余热循环管线中的液体量较少时实现自动补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在回液管路(4)中设有主备两组回液泵(8),该两组回液泵(8)相互并联,所述补液管路(6)设置在该回液泵(8)的入口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含多组,该多组换热管竖向布设并构成了换热单元(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根据锅炉的运行数量,所述暖风房(2)可设置多组,该多组暖风房(2)内的换热管间相互并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房(2)通过支架(10)架设,该暖风房(2)的至少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百叶窗(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管线内的液体为除盐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房(2)的主体由保温板构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包含凝汽器(1)、暖风房(2)、热液管路(3)和回液管路(4),其中,所述暖风房(2)设置于炉风机的入口端,在该暖风房(2)内设有由管束和翅片构成的换热管;所述凝汽器(1)、换热管、热液管路(3)和回液管路(4)构成了余热循环管线,具体地,所述热液管路(3)设置于凝汽器(1)的排出端和暖风房(2)内换热管的进液端之间,用于将经凝汽器(1)余热加热后的液体传输至暖风房(2)的换热管内以对暖风房(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回液管路(4)设置于暖风房(2)内换热管的出液端与凝汽器(1)的入液端之间,用于将换热后的液体回送至凝汽器(1)进行重新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余热利用管线,其特征在于:设有补液管路(6),该补液管路(6)上连接有闭式膨胀水箱(7),且该补液管路(6)与所述回液管路(4)连通,通过闭式膨胀水箱(7)可在余热循环管线中的液体量较少时实现自动补液。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刘晓虎史宏俊殷辉李丹吴珺斐曲欣张斌张兆飞陈华汪林杨道平盛源王力飞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