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通过使用热粘合提高抗起球性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制造技术_技高网

通过使用热粘合提高抗起球性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84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7
本申请涉及通过使用热粘合提高抗起球性的复合非织造织物。本文的各方面涉及适用于服装和其他抗起球制品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复合非织造织物可以通过将化学粘合剂应用于复合非织造织物的第一面和形成热粘合位点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整理。化学粘合剂和热粘合位点有助于固定纤维末端,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毛球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文的各方面涉及适用于服装和其他制品的可回收的非对称饰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缺乏拉伸和回复性能、重量大、缺乏悬垂性、手感粗糙,以及在需要提高绝缘性能的一些情况下缺乏绝缘性能,传统的非织造织物通常不适用于服装制品。此外,传统的非织造织物通常具有对称面以提供适用于例如清洁行业和个人卫生行业的均匀织物。然而,具有均匀面可能不适用于服装制品,因为面向穿着者皮肤表面的织物表面和暴露于外部环境的织物表面可能需要不同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以下项目:

2、1.一种具有第一面和相对的第二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

3、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缠结纤维幅材;

4、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缠结纤维幅材;

5、位于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和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之间的弹性体层,其中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至少一些纤维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并与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的纤维缠结;以及

6、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所述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中的每一者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热粘合结构,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纤维从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延伸。

7、2.根据项目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在朝向所述第二面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偏移,并且其中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在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面偏移。

8、3.根据项目2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偏移的第一平均深度不同于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所述偏移的第二平均深度。

9、4.根据项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包括来自至少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呈膜形式的纤维。

10、5.根据项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包括来自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的呈膜形式的纤维和所述弹性体层的呈膜形式的一部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11、6.根据项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相邻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至少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中的纤维的长度。

12、7.一种具有面向外的表面和相对的面向内的表面的非织造服装制品,所述非织造服装制品包括:

13、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面向外的表面的第一缠结纤维幅材;

14、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面向内的表面的第二缠结纤维幅材;

15、位于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与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之间的弹性体层,其中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至少一些纤维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并与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的至少一些纤维缠结;以及

16、第一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所述第一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位于所述非织造服装制品上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中的每一者包括第一热粘合结构,所述第一热粘合结构在朝向所述面向内的表面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面向外的表面偏移,所述第一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包括来自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呈膜形式的纤维。

17、8.根据项目7所述的非织造服装制品,其中所述面向外的表面还包括位于所述非织造服装制品上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

18、9.根据项目8所述的非织造服装制品,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的密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的密度。

19、10.根据项目7-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服装制品,其中所述第一热粘合结构相对于所述面向外的表面的所述偏移的第一平均深度不同于所述第一热粘合结构相对于所述面向内的表面的偏移的第二平均深度。

20、11.根据项目7-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服装制品,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纤维从所述第一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延伸。

21、12.根据项目7-11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服装制品,其中所述第一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包括来自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的呈膜形式的纤维和所述弹性体层的呈膜形式的一部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22、13.根据项目7-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服装制品,其中所述第一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的相邻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至少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中的纤维的长度。

23、14.一种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第一面的第一缠结纤维幅材、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相对的第二面的第二缠结纤维幅材,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与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之间的弹性体层,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至少一些纤维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并与所述第二缠结纤维幅材的纤维缠结,所述方法包括:

24、以第一预定图案形成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所述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中的每一者包括热粘合结构,所述热粘合结构在朝向所述第二面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面偏移,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包括来自至少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呈膜形式的纤维。

25、15.根据项目14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使用包括压印辊和超声焊头的超声粘合系统形成。

26、16.根据项目15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定位在所述超声粘合系统中,使得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压印辊接触,并且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超声焊头接触。

27、17.根据项目15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定位在所述超声粘合系统中,使得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压印辊接触,并且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超声焊头接触。

28、18.根据项目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缠结纤维幅材的纤维从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延伸。

29、19.根据项目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在朝向所述第一面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面偏移。

30、20.根据项目19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偏移的第一平均深度不同于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所述偏移的第二平均深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第一面和相对的第二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在z方向上相比所述第二面更靠近所述第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粘合的所述第二纤维中的至少一部分为膜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还包括第二纤维幅材,其中所述弹性体层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幅材和所述第二纤维幅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幅材的第三纤维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与所述第一纤维幅材缠结,并且粘合在所述热粘合结构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幅材构成所述第二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弹性体层中的至少一部分粘合在所述热粘合结构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服装制品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服装制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和鞋类制品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鞋面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面构成所述服装制品的面向最外侧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的所述第一纤维中的至少一些粘合在所述热粘合结构中。

13.一种具有第一面和相对的第二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不同的性质包括热粘合位点的密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不同的性质包括热粘合位点的不同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不同的性质包括热粘合位点的不同的大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热粘合位点和所述第二热粘合位点的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从所述第一面向内偏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还包括第二纤维幅材,其中所述弹性体层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幅材和所述第二纤维幅材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服装制品的至少一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服装制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和鞋类制品中的至少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鞋面的至少一部分。

22.一种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的第一面的第一纤维幅材以及邻近所述第一纤维幅材定位的弹性体层,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纤维幅材的至少一些纤维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所述方法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离散的热粘合位点使用包括压印辊和超声焊头的超声粘合系统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还包括由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造服装制品,使得所述第一面是所述服装制品的面向最外侧的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服装制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和鞋类制品中的至少一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整理复合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鞋面的至少一部分。

27.一种具有第一面和相对的第二面的非对称饰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所述第一面具有比所述第二面更大的针脚密度,所述非对称饰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在第一时间点:所述第一面每cm2具有第一数量的毛球;所述第二面每cm2具有第二数量的毛球;在晚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二时间点:所述第一面每cm2具有第三数量的毛球,每cm2的所述第三数量的毛球大于每cm2的所述第一数量的毛球;以及所述第二面每cm2具有第四数量的毛球,每cm2的所述第四数量的毛球大于每cm2的所述第二数量的毛球,每cm2的所述第四数量的毛球大于每cm2的所述第三数量的毛球。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非对称饰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面至少部分地由第一缠结纤维幅材形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7-2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对称饰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二面至少部分地由第二缠结纤维幅材形成。

30.一种制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第一面和相对的第二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在z方向上相比所述第二面更靠近所述第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粘合的所述第二纤维中的至少一部分为膜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还包括第二纤维幅材,其中所述弹性体层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幅材和所述第二纤维幅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幅材的第三纤维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与所述第一纤维幅材缠结,并且粘合在所述热粘合结构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幅材构成所述第二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弹性体层中的至少一部分粘合在所述热粘合结构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服装制品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服装制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和鞋类制品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鞋面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面构成所述服装制品的面向最外侧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延伸穿过所述弹性体层的所述第一纤维中的至少一些粘合在所述热粘合结构中。

13.一种具有第一面和相对的第二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不同的性质包括热粘合位点的密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不同的性质包括热粘合位点的不同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不同的性质包括热粘合位点的不同的大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热粘合位点和所述第二热粘合位点的所述热粘合结构中的每一者从所述第一面向内偏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还包括第二纤维幅材,其中所述弹性体层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幅材和所述第二纤维幅材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构成服装制品的至少一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服装制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和鞋类制品中的至少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复合非织造织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拉斯·伦德欧阳华钱正福彭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