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国彬专利>正文

平时和灾害时两用抗损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360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时和灾害发生、房屋倒塌事时防止人员伤亡的装置,本装置至少由四个立柱和安装在立柱顶部的钢顶板围成的空间,所述每组立柱由钢外套管和钢内套管组成,钢外套管的高度低于钢内套管并且钢外套管安装在钢内套管外面,所述钢内套管与钢顶板连接,钢外套管强度和钢顶板的强度保证能够承受上部建筑及其内置物的压迫。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成本低,实用性高,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小灾害和平时两用的防灾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时及灾害发生时,人能够躲避灾害的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据有关数据反应,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18次,八级以上的地震1-2次。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 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频繁并且震灾严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地震预警手段,不能有足够时间在震前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因 此室内避震更具现实性,而我国现有的房屋一般抗震性能较差。相关数据显示,地震中人员 伤亡主要由于房屋倒塌导致的。从地震灾区的大量照片来看,倒塌的房屋主要是砖混结构, 地震时的剧烈震动使下方砖砌墙歪裂,扭曲变形不能承受上方的建筑,致使房屋倒塌,或者 是扭曲之后巨大的力量使得钢筋混凝土立柱中的钢筋弯折,楼板变形,断裂落下伤人。即使 偶然幸存也常因埋身于瓦砾堆中不能呼救,动弹不得,或因客观条件所限,缺乏起重设备, 一时又救不出来,甚至产生渴饿致死、或受伤、长时受压、失血致死的惨剧。同样,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也会将房屋掩埋或摧毁房屋,产 生与地震同样的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时和灾害时两用抗损伤装置,在平时可 作为普通的房间使用,当地震、泥石流发生的时候能有效保障人身安全,发出求救信号并且 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命,争取营救时间。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平时和震时两用抗损伤装置,由至少四个立柱和安装在立柱顶部的钢顶板围 成的空间,所述每组立柱由钢外套管和钢内套管组成,钢外套管的高度低于钢内套管并且 钢外套管安装在钢内套管外面,所述钢内套管与钢顶板连接,钢外套管强度和钢顶板的强 度保证能够承受上部建筑及其内置物灾害时产生的压力。所述的抗损伤装置安装在房间里面,其高度可以与房间的高度相同或略低。此装 置中至少包括四个双套管构成的立柱,当立柱的个数为四个时,四个立柱顶在钢顶板的四 角,形成一个安全的防护空间。顶板为钢板,地震的时候能够承受破裂楼板的压力。当楼板掉在钢顶板上,钢顶板 下落到钢外套管位置时,主要由高强度的钢外套管起支撑作用。在所述钢内套管上径向设置有多根钢针,钢针的位置高于钢外套管并且低于钢顶 板。当地震发生上部建筑垮塌,钢顶板受到强力压迫时,钢顶板沿钢内套管下落时钢针对下 落的钢顶板起阻挡作用,当钢顶板需要从上到下逐层剪断钢针,在剪断钢针过程中会吸收 钢顶板的动能,钢顶板的下落冲击力减小,减少对钢外套管的冲击动压力。一般采用钢针直 径为1. 5-2. 5mm,其缓冲和剪断吸能效果比较理想。所述钢内套管与钢顶板连接方式为钢内套管穿透钢顶板,然后采用弱焊接钢内套管与钢顶板的连接处,还可以在所述钢内套管上焊接有挡板,挡板将所述的钢顶板从下部 托住。弱焊或挡板强度低于钢顶板,受顶部物体冲击力较大时可以断开以缓冲冲击力。当地震发生上部建筑垮塌,钢顶板受到的压力大,钢顶板需剪切掉许多钢钉,消耗 许多能量才能压下来。所述抗损伤装置还包括一床,床的四周用弹簧支撑。在所述空间内还保存有水、食 物和能够发射求救信号的装置(无线通讯手机)等生活必须品。水、食物和手机可以放置 到床下,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所述钢外套管的高度为800-1500mm,床的高度为300_400mm,当钢顶板落在钢外 套管上,此时床与钢顶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0mm,可以避免压伤睡在床上的人员。当钢外 套管支撑不了钢顶板,钢顶板继续下落,床与钢顶板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弹簧受压收缩, 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上面几种钢内套管与钢顶板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当钢顶板受到重压的时候,钢 顶板与钢内套管的结合处吸能断裂,钢顶板会顺着钢内套管下落。如果钢内套管与钢顶板 固定在一起,由于钢内套管长度较长,抗弯曲能力小,受到重压可以会发生变形弯曲,钢顶 板可能会斜向下倒,上部的建筑物等会落到该抗损伤装置所围成的空间内,降低其抗损伤 效果,这个时候本专利技术专利中的钢外套管、钢针和弹簧等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平时和震时两用抗损伤装置,其内部装修的和普通房间差不多,在平时可 作为普通的房间使用,即使在夜间人们熟睡时,当地震、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足以摧毁建筑 物的灾害发生的时候,能有效保障人身安全,特别是还可以发出求救信号并且利用生活必 须品维持生命,争取营救时间。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成本低,实用性高,是一种能够 有效减小地震等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的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抗损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外套管与钢顶板连接情况,其中,图2a中为弱焊连接示意图,图2b为有 挡板托住钢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钢内套管,2-钢外套管,3-钢针,4-钢顶板,5-床,6-弹簧,7-挡板,8-焊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平时和震时两用抗损伤装置,包括钢外套管 2、钢内套管1钢顶板4,钢内套管1与钢顶板4连接,钢外套管2的高度低于钢内套管1并 且钢外套管2安装在钢内套管1外面形成立柱,钢外套管强度和钢顶板的强度保证能够承 受上部建筑及其内置物的压迫。由内、钢外套管形成的至少四根立柱和钢顶板围成一个避 险空间。当然根据转成空间的面积大小,立柱的数量可以增减。在钢内套管1外表面上径向设置有多根钢针3,钢针3的位置高于钢外套管2并且低于钢顶板4。此抗损伤装置还包括一床5,床5的四周用弹簧6支撑。床下留有一定的空间,放置有生活必需品,比如水、食物等,以在被救援前尽量延缓生命时间;还放有能发出求 救信号的装置,比如手机,以便及时发出求救信息和提供准确位置,提高救援的及时性和准 确性,提高救援效率缩短救援时间。通常整个抗损伤装置的高度与所在房间高度一致或略低,立柱可以用装饰物进行 装饰。钢外套管2的高度为800mm,床5的高度为400mm,如果钢顶板4落在钢外套管2 上,此时床5与钢顶板4之间的距离为400mm,这个空间对于人体还是比较舒适的。当钢外 套管2支撑不了钢顶板4时,钢顶板4继续下落,床5与钢顶板4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弹 簧6受压收缩,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如说明书附图2a所示,钢内套管1与钢顶板4连接方式为钢内套管1穿透钢顶板 4,钢内套管1与钢顶板4的连接处有焊缝8进行弱焊接,这样当上部垮落物对钢顶板的压 力较大时焊缝处吸收能量断裂,钢顶板沿钢内套管1下落。下落时要先从下到下依次剪断 钢针3,每剪断一次钢针3动能就被消耗一次,以缓冲下落速度,和减少对钢外套管的冲击 破坏。实施例2如说明书附图2b所示,钢内套管1与钢顶板4连接方式为钢内套管1穿透钢顶板 4,并且钢内套管上焊接有挡板7,挡板7将钢顶板4从下部托住。钢外套管2的高度为1000mm,床5的高度为300mm,如果钢顶板4落在钢外套管2 上,此时床5与钢顶板4之间的距离为700mm,这个空间对于人体还是比较舒适的。其余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一种平时和灾害时两用抗损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四个立柱和安装在立柱顶部的钢顶板围成的空间,所述每组立柱由钢外套管和钢内套管组成,钢外套管的高度低于钢内套管并且钢外套管安装在钢内套管外面,所述钢内套管与钢顶板连接,钢外套管强度和钢顶板的强度保证能够承受上部建筑及其内置物灾害时产生的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时和灾害时两用抗损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四个立柱和安装在立柱顶部的钢顶板围成的空间,所述每组立柱由钢外套管和钢内套管组成,钢外套管的高度低于钢内套管并且钢外套管安装在钢内套管外面,所述钢内套管与钢顶板连接,钢外套管强度和钢顶板的强度保证能够承受上部建筑及其内置物灾害时产生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彬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