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攀攀专利>正文

一种高楼逃生自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342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楼逃生自救装置,包括人员支撑机构和控速装置,所述控速装置包括主轴、副轴、两个卷筒、齿轮组、离心力稳速装置和末端减速装置;所述两个卷筒分别缠绕有长度相同的逃生绳,所述逃生绳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人员支撑机构上,卷筒固定在主轴两端;所述齿轮组的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在主轴和副轴上;所述离心力稳速装置固定在主轴或者副轴上;所述末端减速装置包括带摩擦器的收线卷筒、放线卷筒和减速绳,所述收线卷筒和放线卷筒其中一个安装在主轴上,另一个安装在副轴上,收线卷筒和放线卷筒分别连接减速绳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楼逃生自救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人员下降时的稳定和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自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自救装置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失火难以控制。由于楼梯、竖井等烟囱效应, 助长火势加速蔓延,由于断电失去照明以及人们的恐慌心理,造成人群疏散困难甚至发生 拥挤、踩踏,由于电梯在火灾情况下不能可靠保证正常供电,并且极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 电梯井道并扩散至各个未起火的层面,这些因素都给高楼人群的应急逃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目前的消防救援装备能力与高层建筑的发展严重失衡。我国现有消防装备品种单 一,用于消防灭火的装备主要是消防水罐车,其喷水远射最大能力目前仅为8层楼高,用于 登高救援的装备主要是消防云梯车,其举高救援最大能力目前约50米,相当于高层建筑的 十五层,对于更高的高层建筑火灾来说,这些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只能是“望楼兴叹”。加之这 些装备的机动性差、周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已经成为制约高楼火灾有效扑救和救援逃 生的致命缺陷。高楼与地面之间缺乏有效应急疏散通道,致使楼内被困人员无法快速逃生,消防 人员也无法进入楼内及时控制火势和有效救援。目前,国内外应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等灾害时的人员救助问题主要依靠消防车的 云梯结构或是通过直升飞机在空中实施救助,但这些施救措施危险系数高,而且施救范围 受限;也有少数建筑配备有高楼应急逃生索,但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和应用的单一性使其很 难推广使用;另外还有改造防盗窗的方案,从实现方式上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窗体结 构的变换,首先把窗体拆卸,然后组装为逃生梯,房间里的人可通过逃生梯逃脱,从而实现 逃生,但这种方案缺点也很明显,首先,窗体展开时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不能满足紧急情况 下的逃生需求,其次,逃生梯的长度受到限制,不能满足高楼逃生需求,还有,逃生梯高悬于 外墙,很容易使人产生恐惧;另一类是利用绳索把坐在窗体里的人降至地面,这种装置一般 安全性都比较高,而且适合于高楼逃生的场合,但由于其机构的复杂和操作的繁琐使其很 难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 性高的高楼逃生自救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楼逃生自救装置,包括人员支撑机构和控速装置,所述控速装置包括主轴、 副轴、两个卷筒、齿轮组、离心力稳速装置和末端减速装置。所述两个卷筒分别缠绕有长度相同的逃生绳,所述逃生绳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另 一端固定在所述人员支撑机构上,卷筒固定在主轴两端。3所述齿轮组的一个齿轮固定在主轴上,另一个齿轮固定在副轴上;固定在主轴上 的齿轮为大齿轮,作为主动齿轮,固定在副轴上的齿轮为小齿轮,作为从动齿轮;主动齿轮 和从动齿轮的模数相同,相互啮合以传递轴上的转矩,两齿轮通过键连接在相应的轴上。所述离心力稳速装置包括摩擦盘和飞盘,所述摩擦盘为一圆盘形飞轮件,在摩擦 盘的一侧设有与其同心的圆柱形连轴套和圆环形摩擦圈,所述连轴套在圆环形摩擦圈内, 连轴套与圆环形摩擦圈内径有一定距离的间隔,所述连轴套的径向上设有滑槽;所述飞盘 包括配重、摩擦件和滑杆,所述配重和摩擦件固定在滑杆上,所述滑杆的一端放置在所述滑 槽内,所述配重置于圆环形摩擦圈外径的外侧,所述摩擦件置于连轴套与圆环形摩擦圈内 径之间的间隔内,离心力稳速装置在运转时,摩擦件可与圆环形摩擦件之间产生摩擦;所述 离心力稳速装置通过连轴套固定在主轴或者副轴上。所述末端减速装置包括带摩擦器的收线卷筒、放线卷筒和减速绳,所述带摩擦器 的收线卷筒和放线卷筒其中一个安装在主轴上,另一个安装在副轴上,所述带摩擦器的收 线卷筒和放线卷筒分别连接减速绳的两端,所述带摩擦器的收线卷筒包括摩擦器和收线卷 筒,其摩擦器的压紧力可以预先设定。所述飞盘的个数为两个以上,以保证径向力平衡,所述滑槽等距阵列地设置在所 述联轴器的径向上,滑槽数目与飞盘数目相同,所述飞盘上的滑杆的一端可以在滑槽内自由滑动。所述减速绳的长度小于所述逃生绳的长度,优选减速绳长度比逃生绳长度短2 3米。所述离心力稳速装置优选通过连轴套固定在副轴上,所述带摩擦器的收线卷筒优 选固定在主轴上,此时所述放线卷筒则安装在副轴上。所述放线卷筒通过轴承安装在副轴上,轴承内圈固定在副轴上,外圈与放线卷筒 固定,使得放线卷筒可以在副轴上自由转动。所述控速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壳体,所述主轴和副轴安装的壳体内,所述摩擦盘 固定在壳体上。所述高楼逃生自救装置,在不工作状态,逃生绳缠绕在所述卷筒上,减速绳缠绕在 所述放线卷筒上,所述控速装置固定在建筑物墙体上。所述人员支撑机构可以为任何可以与建筑物分离的可支撑人体的结构,比如吊 环、横杆物或可供人员乘坐的机构。所述人员支撑机构可以为窗体机构,所述窗体机构通过连接装置与建筑物活动连 接,当解除连接装置的连接时,窗体结构能够实现与建筑物的脱离。所述窗体机构可为一矩形窗体结构,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框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 建筑物活动连接,所述窗体机构完全打开时,至少有一个窗扇能够供人员乘坐,如有一个窗 扇与地面水平或近似水平。所述窗扇包括上扇窗和下扇窗,上扇窗的上端与窗框的上端枢接,下扇窗与窗框 的下端枢接,上扇窗的左右两侧通过上折杆与窗框左右两侧连接,下扇窗的左右两侧通过 下折杆与窗框左右两侧连接。当窗体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时处于竖直平面内,当窗体机构打 开时,下扇窗与窗框垂直,并与地面水平。窗框下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滚轮,以方便逃生时窗框的推出,并且可减少下降过程中窗体机构与墙面之间的摩擦,窗框下端的外侧可以固定有橡胶减震器,可以减少窗体机 构在落地时的冲击。所述控速装置的壳体可以固定在窗体结构上端的外侧墙上,所述逃生绳固定在窗 体机构的边框上。当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突发灾害时,可迅速将上、下窗扇打开,由上下窗扇与边框构 成一立体空间,供人员进入并安全坐在下窗扇上,然后将整个窗体结构推出建筑物外。由于 重力作用,控速装置运转,在离心力稳速装置作用下实现全程控速,当减速绳完全缠绕在收 线卷筒上时,可触动末端减速装置进行减速,使人员和窗体结构实现快速减速,保证人员和 窗体结构在整个下降过程中始终在安全速度范围内,从而使人员安全逃离危险区域,实现 逃生目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高楼逃生自救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离心 力稳速装置与末端减速装置的配合使用,并且在没有其他动力装置辅助的情况下实现自动 控速,保证了人员下降时的稳定和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控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离心力稳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飞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摩擦盘的机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连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末端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窗体结构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窗体结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高楼逃生自救装置,包括人员支撑机构和控速装置。如图1所示为控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轴5、副轴4、两个卷筒6、齿轮组1、 离心力稳速装置3和末端减速装置2。图2为主轴5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副轴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两个卷筒6分别缠绕有长度相同的逃生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逃生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自救装置包括人员支撑机构和控速装置;所述控速装置包括主轴(5)、副轴(4)、两个卷筒(6)、齿轮组(1)、离心力稳速装置(3)和末端减速装置(2);  所述两个卷筒(6)分别缠绕有长度相同的逃生绳,所述逃生绳一端固定在卷筒(6)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人员支撑机构上,卷筒(6)固定在主轴(5)两端;  所述齿轮组(1)的一个齿轮固定在主轴(5)上,另一个齿轮固定在副轴(4)上;  所述离心力稳速装置(3)包括摩擦盘(31)和飞盘(33),所述摩擦盘(31)为一圆盘形飞轮件,在摩擦盘(31)的一侧设有与其同心的圆柱形连轴套(32)和圆环形摩擦圈,所述连轴套(32)的径向上设有滑槽;所述飞盘(33)包括配重(331)、摩擦件(332)和滑杆(333),所述配重(331)和摩擦件(332)固定在滑杆(333)上,所述滑杆的一端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离心力稳速装置(3)通过连轴套(32)固定在主轴(5)或者副轴(4)上;  所述末端减速装置(2)包括带摩擦器的收线卷筒、放线卷筒(21)和减速绳(27),所述带摩擦器的收线卷筒和放线卷筒(21)其中一个安装在主轴(5)上,另一个安装在副轴(4)上,所述带摩擦器的收线卷筒和放线卷筒(21)分别连接减速绳(27)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攀攀娄海升张瑞山周英杰朱万富罗碧娟张莉
申请(专利权)人:吴攀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