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340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4
本申请提供一种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出水管道连通有待冷却设备的冷却进口,待冷却设备的换热出口通过回水管道连通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远离所述回水管道的一端贯穿并伸入循环水箱内;降温组件,降温组件包括散热风机和多个散热板;冷却风机设置在循环水箱的顶部,多个散热板的一侧活动设置在循环水箱的内底部,每个散热板与循环水箱内的水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本申请提高了循环冷却水对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以及待冷却设备的利用率,且实现了循环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进而提高了循环冷却水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循环冷却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1、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碳素材料的烧结及石墨化、pi膜石墨化、导热材料石墨化、碳纤维绳的烧结、碳纤维灯丝的烧结石墨化、石墨粉料提纯及其它可在碳环境下石墨化的材料等高温处理。它的使用温度高达3000℃。生产效率高,节能省电。带有在线测温及控温系统,可实时监控炉内的温度,并进行自动的调节。

2、由于石墨化炉在使用后需要等到冷却后才能进行再次循环使用,而现有的石墨化炉的冷却通常是将通有循环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水管道贯穿石墨化炉的壳体内,使得循环冷却水管道内的循环冷却水在经过石墨化炉壳体内时与石墨化炉发生热交换,以此达到冷却石墨化炉的目的,而循环冷却水在多次与石墨化炉发生热交换后自身温度较高,使得循环冷却水对石墨化炉的冷却效率较低,从而影响石墨化炉的使用效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申请提供一种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包括:

4、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通过出水管道连通有待冷却设备的冷却进口,所述待冷却设备的换热出口通过回水管道连通有喷淋组件;

5、所述喷淋组件远离所述回水管道的一端贯穿并伸入所述循环水箱内;

6、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冷却风机和多个散热板;所述冷却风机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的顶部,多个所述散热板的一侧活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箱的内底部,每个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循环水箱内的水流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可选的,所述散热板上从下至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分水孔,从下至上的多个所述分水孔的孔径依次增大。

8、可选的,每个所述散热板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循环水箱的内底部,每个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循环水箱内的水流方向成锐角的一侧通过弹簧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内底部连接。

9、可选的,所述循环水箱的顶壁和上段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位于所述循环水箱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位于所述循环水箱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上设置有散热片;

10、所述循环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风机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11、可选的,所述回水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水泵。

12、可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主水盲管、多个分水管和与多个所述分水管一一对应的多个喷淋头;

13、所述主水盲管的管身与所述回水管道远离所述待冷却设备的换热出口的一端连通,多个所述分水管的一端均连通在所述主水盲管的管身上,多个所述分水管的另一端均贯穿并伸入所述循环水箱内且连通有所述喷淋头。

14、可选的,所述回水管道、所述主水盲管和每个所述分水管位于所述循环水箱外的管身上均设置有散热翅片。

15、可选的,所述循环水箱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并连通有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远离所述循环水箱的一端用于连通供水源,所述补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16、本申请提供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通过循环水箱向待冷却设备提供循环冷却水,循环冷却水与待冷却设备发生热交换后,待冷却设备的温度降低,而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经喷淋组件喷洒进循环水箱内,喷淋组件起到分散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的作用,使得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中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失掉,循环冷却水在循环水箱内的流动过程中多个散热板依次沿其流动方向对其进行搅动并分散,加快了循环冷却水的散热,且多个散热板可与循环冷却水发生热交换加快了循环冷却水的降温效率,同时通过冷却风机对循环水箱内的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另外,冷却风机还可以及时将循环水箱内循环冷却水散发出来的热量排出,使得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快速降低。因此,本申请提高了循环冷却水对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以及待冷却设备的利用率,且实现了循环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进而提高了循环冷却水的利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602)上从下至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分水孔(6021),从下至上的多个所述分水孔(6021)的孔径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板(602)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循环水箱(100)的内底部,每个所述散热板(602)与所述循环水箱(100)内的水流方向成锐角的一侧通过弹簧(700)与所述循环水箱(100)的内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100)的顶壁和上段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0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1)的制冷面位于所述循环水箱(100)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1)的发热面位于所述循环水箱(100)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1)的发热面上设置有散热片(1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道(400)上设置有循环水泵(4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500)包括主水盲管(501)、多个分水管(502)和与多个所述分水管(502)一一对应的多个喷淋头(5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道(400)、所述主水盲管(501)和每个所述分水管(502)位于所述循环水箱(100)外的管身上均设置有散热翅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100)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03)并连通有补水管道(104),所述补水管道(104)远离所述循环水箱(100)的一端用于连通供水源,所述补水管道(104)上设置有电磁阀(1041),所述电磁阀(1041)与所述液位传感器(103)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602)上从下至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分水孔(6021),从下至上的多个所述分水孔(6021)的孔径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板(602)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循环水箱(100)的内底部,每个所述散热板(602)与所述循环水箱(100)内的水流方向成锐角的一侧通过弹簧(700)与所述循环水箱(100)的内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100)的顶壁和上段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10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1)的制冷面位于所述循环水箱(100)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1)的发热面位于所述循环水箱(100)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1)的发热面上设置有散热片(10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双军
申请(专利权)人:恒科化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