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144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技术领域,提供了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包括机架、冲压部、承载组件、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承载组件包括固定壳体、第一齿条板和第三齿条板,所述第一齿条板、第二齿条板和第三齿条板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内,固定壳体通过支座连接机架,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壳体、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液压伸缩杆,第二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第二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升降壳体固定连接,第一施压部安装在升降壳体侧壁,且第一施压部与第一齿条板啮合连接,转动组件包括放料壳体、转动部和夹持部,夹持部安装在放料壳体侧壁,放料壳体的一端通过转动部连接升降壳体,且转动部与第三齿条板啮合连接,具备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热芯板,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


技术介绍

1、导热芯板多采用芯层等结构层冲压复合而成,芯板冲压是芯板的一种加工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工位同时进行的芯板加工冲压设备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2、现有的多工位同时进行的芯板加工冲压设备在使用时,由于芯板件在冲压时,是需要被夹持机构固定的,当芯板件被冲压完成需要将芯板件从冲压设备内取出时,是需要另外单独控制夹持机构松开芯板件,然后再通过取料设备将其取出,这样一来,会使整个加工环节变得复杂,无法仅仅通过一个驱动部件实现将加工后的芯板件从设备内取出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旨在解决当使用现有的多工位同时进行的芯板加工冲压存在使用不便和实用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所述导热芯板通过冲压组件冲压加工而成,所述冲压组件包括机架和冲压部,还包括承载组件、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冲压部和承载组件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在升降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承载组件内,所述冲压部位于转动组件上方,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固定壳体、第一齿条板和第三齿条板,所述第一齿条板、第二齿条板和第三齿条板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内,所述固定壳体通过支座连接机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壳体、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第二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升降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施压部安装在升降壳体侧壁,且第一施压部与第一齿条板啮合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放料壳体、转动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安装在放料壳体侧壁,所述放料壳体的一端通过转动部连接升降壳体,且转动部与第三齿条板啮合连接。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施压部,所述第二施压部安装在升降壳体上与转动部对立的一端,所述固定壳体上与第三齿条板对立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所述第二施压部与第二齿条板啮合连接,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夹持部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施压部和第二施压部对应。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齿条板和第二齿条板的尺寸和高度均一致,所述第三齿条板的高度小于第一齿条板或第二齿条板的高度。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施压部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螺纹杆、第一活动块、第一连杆和第一施压块,所述第一螺纹杆安装在升降壳体侧壁,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螺纹杆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齿条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上,所述第一活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活动块对称分布在第一螺纹杆上,两个第一活动块分别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一施压块,所述第一施压块与夹持部接触连接。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施压部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第二螺纹杆、第二活动块、第二连杆和第二施压块,所述第二螺纹杆安装在升降壳体侧壁,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螺纹杆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齿条板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块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上,所述第二活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活动块对称分布在第二螺纹杆上,两个第二活动块分别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二施压块,所述第二施压块与夹持部接触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板、承压板、滑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夹持板通过滑杆连接承压板,所述滑杆与放料壳体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活动套设在滑杆上,所述放料壳体上位于不同位置的承压板分别与第一施压块和第二施压块接触连接。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轴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放料壳体通过转动轴连接升降壳体,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固定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三齿条板啮合连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冲压部包括第一液压伸缩杆、冲压块、固定管和平衡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第一液压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冲压块上,所述机架和冲压块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管和平衡杆,所述平衡杆滑动连接在固定管内。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导料板和控制面板,所述导料板位于靠近转动部的一侧,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液压伸缩杆和第二液压伸缩杆电性连接。

1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冲压完成后,升降壳体带动加工后的芯板件上升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施压部通过与第一齿条板啮合连接的方式能够达到驱使夹持部松开芯板件的目的,然后转动部通过与第三齿条板啮合连接的方式达到旋转放料壳体的目的,旋转后的放料壳体能够自动将芯板件下料,具备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所述导热芯板通过冲压组件冲压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包括机架(1)和冲压部(2)、承载组件(3)、升降组件(4)和转动组件(5),所述冲压部(2)和承载组件(3)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转动组件(5)转动连接在升降组件(4)上,所述升降组件(4)安装在承载组件(3)内,所述冲压部(2)位于转动组件(5)上方,所述承载组件(3)包括固定壳体(31)、第一齿条板(32)和第三齿条板(34),所述第一齿条板(32)、第二齿条板(33)和第三齿条板(34)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31)内,所述固定壳体(31)通过支座连接机架(1),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升降壳体(41)、第一施压部(42)和第二液压伸缩杆(44),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44)的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第二液压伸缩杆(44)的另一端与升降壳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施压部(42)安装在升降壳体(41)侧壁,且第一施压部(42)与第一齿条板(32)啮合连接,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放料壳体(51)、转动部(52)和夹持部(53),所述夹持部(53)安装在放料壳体(51)侧壁,所述放料壳体(51)的一端通过转动部(52)连接升降壳体(41),且转动部(52)与第三齿条板(34)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还包括第二施压部(43),所述第二施压部(43)安装在升降壳体(41)上与转动部(52)对立的一端,所述固定壳体(31)上与第三齿条板(34)对立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33),所述第二施压部(43)与第二齿条板(33)啮合连接,所述夹持部(5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夹持部(53)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施压部(42)和第二施压部(43)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板(32)和第二齿条板(33)的尺寸和高度均一致,所述第三齿条板(34)的高度小于第一齿条板(32)或第二齿条板(33)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压部(42)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21)、第一螺纹杆(422)、第一活动块(423)、第一连杆(424)和第一施压块(425),所述第一螺纹杆(422)安装在升降壳体(41)侧壁,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21)固定套设在第一螺纹杆(422)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21)与第一齿条板(3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423)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422)上,所述第一活动块(4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活动块(423)对称分布在第一螺纹杆(422)上,两个第一活动块(423)分别通过第一连杆(424)连接第一施压块(425),所述第一施压块(425)与夹持部(53)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压部(43)包括第二传动齿轮(431)、第二螺纹杆(432)、第二活动块(433)、第二连杆(434)和第二施压块(435),所述第二螺纹杆(432)安装在升降壳体(41)侧壁,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31)固定套设在第二螺纹杆(432)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31)与第二齿条板(33)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块(433)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432)上,所述第二活动块(4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活动块(433)对称分布在第二螺纹杆(432)上,两个第二活动块(433)分别通过第二连杆(434)连接第二施压块(435),所述第二施压块(435)与夹持部(53)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53)包括夹持板(531)、承压板(532)、滑杆(533)和复位弹簧(534),所述夹持板(531)通过滑杆(533)连接承压板(532),所述滑杆(533)与放料壳体(51)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34)活动套设在滑杆(533)上,所述放料壳体(51)上位于不同位置的承压板(532)分别与第一施压块(425)和第二施压块(435)接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52)包括转动轴(521)和第三传动齿轮(522),所述放料壳体(51)通过转动轴(521)连接升降壳体(41),所述第三传动齿轮(522)固定套设在转动轴(521)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522)与第三齿条板(34)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部(2)包括第一液压伸缩杆(21)、冲压块(22)、固定管(23)和平衡杆(24),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21)的一端铰接在机架(1)上,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所述导热芯板通过冲压组件冲压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组件包括机架(1)和冲压部(2)、承载组件(3)、升降组件(4)和转动组件(5),所述冲压部(2)和承载组件(3)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转动组件(5)转动连接在升降组件(4)上,所述升降组件(4)安装在承载组件(3)内,所述冲压部(2)位于转动组件(5)上方,所述承载组件(3)包括固定壳体(31)、第一齿条板(32)和第三齿条板(34),所述第一齿条板(32)、第二齿条板(33)和第三齿条板(34)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壳体(31)内,所述固定壳体(31)通过支座连接机架(1),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升降壳体(41)、第一施压部(42)和第二液压伸缩杆(44),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44)的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第二液压伸缩杆(44)的另一端与升降壳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施压部(42)安装在升降壳体(41)侧壁,且第一施压部(42)与第一齿条板(32)啮合连接,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放料壳体(51)、转动部(52)和夹持部(53),所述夹持部(53)安装在放料壳体(51)侧壁,所述放料壳体(51)的一端通过转动部(52)连接升降壳体(41),且转动部(52)与第三齿条板(34)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还包括第二施压部(43),所述第二施压部(43)安装在升降壳体(41)上与转动部(52)对立的一端,所述固定壳体(31)上与第三齿条板(34)对立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33),所述第二施压部(43)与第二齿条板(33)啮合连接,所述夹持部(5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夹持部(53)的位置分别与第一施压部(42)和第二施压部(43)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板(32)和第二齿条板(33)的尺寸和高度均一致,所述第三齿条板(34)的高度小于第一齿条板(32)或第二齿条板(33)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双面高导热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施压部(42)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21)、第一螺纹杆(422)、第一活动块(423)、第一连杆(424)和第一施压块(425),所述第一螺纹杆(422)安装在升降壳体(41)侧壁,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21)固定套设在第一螺纹杆(422)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21)与第一齿条板(3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423)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422)上,所述第一活动块(4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活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华陈年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铭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