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89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1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路部件;所述电路部件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连接端子和向外延伸的输出线缆;所述输出线缆在接近所述电路部件的末端上设置有线缆网尾;所述连接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位置;所述线缆网尾自所述第二开口穿出所述壳体;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套在所述连接端子上,用于填塞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套在所述线缆网尾上,用于填塞所述线缆网尾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通过硅胶圈包裹连接端子和线缆网尾,可以有效密封壳体的接合边缘,以提高电源适配器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电源适配器防水性能较差,且传统的电源适配器的组装方法是将带有连接端子和输出线缆以及与线缆网尾连接的pcb组装到上下壳体内,通过超声固定电源pcb,使得装设有连接端子、输出线缆、线缆网尾以及外壳的传统电源适配器的防水性能较差,以至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的电源适配器,能够克服传统的电源适配器至少一部分缺陷。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在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4、电路部件;所述电路部件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连接端子和向外延伸的输出线缆;所述输出线缆接近所述电路部件的末端上设置有线缆网尾;

5、其中,所述连接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位置;所述线缆网尾自所述第二开口穿出所述壳体;

6、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套设在所述连接端子上,在所述壳体的挤压下,填塞所述连接端子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7、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套设在所述线缆网尾上,在所述壳体的挤压下,填塞所述线缆网尾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由相互接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

9、其中,所述下壳体设置有沿接合边缘开设的环形槽;所述上壳体设置有沿接合边缘开设的第一容纳槽;

10、其中,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一容纳槽围合形成t形收容空间;

11、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第三密封部件;所述第三密封部件的形状为t形;

12、其中,所述第三密封部件被限制在所述t形收容空间内,填塞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合边缘之间的间隙。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内部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若干个凸骨;所述凸骨用于挤压所述第三密封部件;

14、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第二密封部件以及第三密封部件为连接一体的硅胶圈。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上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相对应设置;

16、其中,所述下壳体的卡扣和所述上壳体的卡槽配合安装,以使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沿接合边缘相互靠近,用于压缩所述硅胶圈。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螺纹安装孔;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接合边缘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孔;

18、其中,所述安装柱穿过所述安装通孔通过螺钉与所述螺纹安装孔紧固连接,以使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围合形成收容空间;

19、其中,所述安装通孔通过硅胶垫密封。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部件包括:

21、pcb板;所述pcb板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22、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端面凸台;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23、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端面凸台被包裹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24、其中,所述连接端子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25、线缆网尾;所述线缆网尾设置有第二安装槽;

26、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套设在所述线缆网尾的第二安装槽内,以使所述线缆网尾被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包裹;

27、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的适配结构配合安装,以使所述线缆网尾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28、其中,所述线缆网尾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

30、线夹;所述线夹用于夹持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线缆;

31、其中,所述下壳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方形屋檐骨;所述上壳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也设置有所述方形屋檐骨;

32、其中,所述上壳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一端的方形屋檐骨上开设有一对铰接通孔;所述线夹通过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上壳体转动连接;

33、其中,所述方形屋檐骨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中部的方向延伸的楔形。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上壳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应的第三容纳槽;

35、其中,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围合形成第一包裹空间来包裹所述第一密封部件。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四容纳槽;所述上壳体在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容纳槽相对应的第五容纳槽;

37、其中,所述第四容纳槽和所述第五容纳槽围合形成第二包裹空间来包裹所述第二密封部件。

38、优选地,所述安装孔通过带有背胶的所述硅胶垫密封,以防止水分从所述安装通孔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

39、优选地,所述硅胶圈可以对所述壳体整体密封,并且所述硅胶圈还可以包裹所述连接端子,以增加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密封性。

40、优选地,所述硅胶圈可以适用于不同标准的连接端子,例如c14、c18c8或c6;所述硅胶圈还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线缆网尾尺寸。

41、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方形屋檐骨围合形成朝所述长度方向且远离所述壳体中部的方向突出的菱形,以防止非长度方向的水流进入所述壳体内。

42、优选地,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组装可按以下方法实施:

43、首先,将所述连接端子的端面凸台完全的包裹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件的第一安装槽内;

44、其次,将所述硅胶圈的第二密封部件套在所述线缆网尾的第二安装槽内;

45、接着,再将包裹好所述连接端子和套好所述线缆网尾的所述硅胶圈插入到所述t形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包裹空间以及所述第二包裹空间中;

46、最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的安装柱穿过所述安装通孔通过螺钉与所述螺纹安装孔紧固连接,再把带背胶的所述硅胶垫安装到所述下壳体的安装通孔内。

47、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至少一个有利方面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电源适配器,通过加入硅胶圈的设计,包裹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端子以及线缆网尾,并且能够有效的密封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接合边缘,以提高所述电源适配器的防水性能,还能够降低或避免对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pcb板造成消极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相互接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部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若干个凸骨;所述凸骨用于挤压所述第三密封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上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相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螺纹安装孔;所述下壳体远离接合边缘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件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件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上壳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相对应的第三容纳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四容纳槽;所述上壳体在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容纳槽相对应的第五容纳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相互接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部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若干个凸骨;所述凸骨用于挤压所述第三密封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上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扣相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安装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