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佩戴稳定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81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1
本技术一种佩戴稳定的耳机,涉及发声器械技术领域,该耳机包括:配合部和连接部,配合部包括发声口;连接部沿曲线方向延伸;其中,连接部与配合部的连接位置位于配合部的纵向中心面的第一侧,且在佩戴状态下,所述连接位置的连接面朝向用户皮肤倾斜,纵向中心面为以配合部的厚度方向为法线的几何中心点所在的平面,第一侧为在佩戴状态下和用户皮肤接触的一侧。通过将连接部与配合部的连接位置设置在纵向中心面的一侧,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声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佩戴稳定的耳机


技术介绍

1、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来自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结构上功能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半开放式、开放式和封闭式;按照用户佩戴耳机的方式,一般又可以分为头戴式耳机、挂耳式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

2、在现有技术中开放式耳机与用户的耳朵贴合不紧密,仅仅通过连接部分的弯曲形状挂与用户的耳朵上,佩戴不舒适且在用户运动过程中,耳机而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落,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以解决如何提高用户佩戴耳机的稳定性以及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佩戴稳定的耳机,该耳机包括:配合部,包括发声口;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曲线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配合部的纵向中心面的第一侧,且在佩戴状态下,所述连接位置的连接面朝向用户皮肤倾斜,所述纵向中心面为以所述配合部的厚度方向为法线的几何中心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侧为在佩戴状态下和用户皮肤接触的一侧。

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纵向中心面相交。

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连接位置伸出的方向与所述纵向中心面的夹角在10度至30度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配合部的横向中心面的第二侧,所述横向中心面为以所述配合部的宽度方向为法线的中心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侧为在佩戴状态下远离用户耳垂的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连接位置伸出的方向与所述横向中心面的夹角在50度至70度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配合部的径向中心面的第三侧,所述径向中心面为以所述配合部的长度方向为法线的中心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侧为在佩戴状态下远离用户耳垂的一侧。

8、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一端,且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配合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9、进一步地,在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下,所述配合部位于耳轮与耳屏之间,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耳轮靠近耳轮脚的一端接触。

10、进一步地,在所述配合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配合部靠近头部的一侧与所述耳屏抵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下,所述配合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至耳甲腔,所述配合部的一端靠近对耳轮。

12、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的厚度由所述连接位置沿长度方向逐步递减。

13、进一步地,在所述配合部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一端,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发声凸台,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发声凸台上。

14、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下,所述发声凸台的顶面与竖直平面存在夹角,以使所述顶面朝向耳道。

15、进一步地,所述发声凸台向远离所述配合部的方向逐渐缩窄,以使所述发声凸台的至少部分能够与耳甲腔贴合。

16、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配合部和连接部,配合部包括发声口;连接部沿曲线方向延伸;其中,连接部与配合部的连接位置位于配合部的纵向中心面的第一侧,且在佩戴状态下,所述连接位置的连接面朝向用户皮肤倾斜,纵向中心面为以配合部的厚度方向为法线的几何中心点所在的平面,第一侧为在佩戴状态下和用户皮肤接触的一侧。在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下,连接部能够挂设于用户的耳部后侧与头部之间,配合部能够接触用户的耳部的前侧,从而使得配合部与连接部配合以夹持耳部。配合部内部具有发声装置等零部件,从而导致配合部具有一定的厚度,利用连接部直接挂与用户耳朵时,配合部可能挤压耳朵内部的耳轮脚,有的还可能会挤压到对耳轮角,长时间的使用过程可能引发耳朵不适,从而导致佩戴舒适性的下降,通过将连接部与配合部的连接位置设置在纵向中心面的一侧,用户在佩戴状态下,变相的减薄了配合部的厚度,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配合部对耳朵内部的耳轮脚和对耳轮角的挤压,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同时配合部在挤压耳朵时,通过力的相互作用,耳朵内部的耳轮脚和对耳轮角也在挤压配合部,在耳轮脚和对耳轮角对配合部支撑力的作用下,可能导致配合部的实际位置发生偏移,进而也导致与配合部连接的连接部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出现连接部与耳朵后侧与头部之间佩戴不够贴合的情况,既影响耳朵后侧佩戴的舒适性,又降低了佩戴的稳定性,通过将连接部与配合部的连接位置设置在纵向中心面的第一侧,从而有效避免配合部的实际位置发生偏移,进而有效避免连接部与耳朵后侧与头部之间佩戴不够贴合的情况,提高了佩戴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佩戴稳定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纵向中心面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连接位置伸出的方向与所述纵向中心面的夹角在10度至3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配合部的横向中心面的第二侧,所述横向中心面为以所述配合部的宽度方向为法线的中心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侧为在佩戴状态下远离用户耳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连接位置伸出的方向与所述横向中心面的夹角在50度至7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配合部的径向中心面的第三侧,所述径向中心面为以所述配合部的长度方向为法线的中心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侧为在佩戴状态下远离用户耳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一端,且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配合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下,所述配合部位于耳轮与耳屏之间,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耳轮靠近耳轮脚的一端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部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配合部靠近头部的一侧与所述耳屏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下,所述配合部沿长度方向延伸至耳甲腔,所述配合部的一端靠近对耳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厚度由所述连接位置沿长度方向逐步递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部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一端,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发声凸台,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发声凸台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处于佩戴状态下,所述发声凸台的顶面与竖直平面存在夹角,以使所述顶面朝向耳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凸台向远离所述配合部的方向逐渐缩窄,以使所述发声凸台的至少部分能够与耳甲腔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佩戴稳定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纵向中心面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连接位置伸出的方向与所述纵向中心面的夹角在10度至3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配合部的横向中心面的第二侧,所述横向中心面为以所述配合部的宽度方向为法线的中心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侧为在佩戴状态下远离用户耳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连接位置伸出的方向与所述横向中心面的夹角在50度至7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配合部的径向中心面的第三侧,所述径向中心面为以所述配合部的长度方向为法线的中心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侧为在佩戴状态下远离用户耳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配合部远离所述连接位置的一端,且所述发声口位于所述配合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友蒋扬文李田田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