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228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8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动力电池组件的电池温度;根据电池温度选择换热方式,换热方式包括相变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换热,空气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换热,液体换热组件对电池组件换热,选择换热方式为上述三种任一换热方式,或者多种换热方式的组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热量管理热量调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化石能源危机和传统燃油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动力电池汽车受到人们的青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源,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应用最广泛的电池类型。众所周知,锂电池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发挥最优的工作性能和较长的寿命。而一旦超出该温度范围进行长时间工作的话,一方面动力电池充放电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电动汽车性能衰减、无法启动车辆、车辆起火等现象,另一方面汽车行驶工况复杂多变,高温环境、大负载、瞬间加速和爬坡也会造成电池温度过高,极大影响电池容量、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现有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控制存在换热单一、热量调控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热量管理热量调控不足的问题。

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动力电池组件的电池温度;根据电池温度选择换热方式,换热方式包括相变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换热,空气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换热,液体换热组件对电池组件换热,选择换热方式为上述三种任一换热方式,或者多种换热方式的组合。

3、进一步地,电池温度分为多个区间,根据各区间选择换热方式。

4、进一步地,换热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b1、若监测动力电池组对应温度在t=t1<-20℃时,此工况下显示低温报警状态,启动空气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加热,同时固液复合相变材料凝固释热;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0℃≤t=t3<15℃时,此工况下显示低温提醒状态,同时在启动液体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加热;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15℃≤t=t4<20℃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依次关闭或调小液体换热组件和空气换热组件,直到动力电池组件组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6、b2、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20℃≤t=t2<0℃时,此工况下显示低温警告状态,启动空气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加热,同时固液复合相变材料凝固释热;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0℃≤t=t3<15℃时,此工况下显示低温提醒状态,同时在启动液体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加热;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15℃≤t=t4<20℃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依次关闭或调小液体换热组件和空气换热,直到动力电池组件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7、b3、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0℃≤t=t3<15℃时,此工况下显示低温提醒状态,系统固液复合相变材料凝固释热,同时启动流体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加热;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15℃≤t=t4<20℃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依次关闭或调小液体换热组件,直到动力电池组件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8、b4、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15℃≤t=t4<20℃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固液复合相变材料凝固释热,直到动力电池组件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9、b5、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固液复合相变材料凝固释放或融化吸热,始终使得动力电池组件的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

10、b6、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40℃<t=t6≤45℃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固液复合相变材料融化吸热,直到动力电池组件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11、b7、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45℃<t=t7≤50℃时,此工况下显示高温提醒状态,固液复合相变材料融化吸热,同时启动流体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冷却;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40℃<t=t6≤45℃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依次关闭或调小流体换热组件,直到动力电池组件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12、b8、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50℃<t=t8≤60℃时,此工况下显示高温警告状态,启动s6步骤空气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冷却,同时固液复合相变材料融化吸热;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45℃<t=t7≤50℃时,此工况下显示高温提醒状态,同时在启动流体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冷却;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40℃<t=t6≤45℃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依次关闭或调小流体换热组件和空气换热组件,直到动力电池组件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13、b9、若监测动力电池组件对应温度在t=t9>60℃时,此工况下显示高温报警状态,启动空气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冷却,同时固液复合相变材料融化吸热;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45℃<t=t7≤50℃时,此工况下显示高温提醒状态,同时在启动流体换热组件对动力电池组件进行冷却;动力电池组件对温度在40℃<t=t6≤45℃时,此工况下显示允许工作状态,依次关闭或调小流体换热组件和空气换热组件,直到动力电池组温度精确、稳定维持在20℃≤t=t5≤40℃时,此工况下显示最优工作状态。

14、进一步地,动力电池组件,动力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动力电池结构用于测量动力电池温度的动力电池温度传感器,多个动力电池结构呈相间隔地阵列设置;空气换热组件,空气换热组件包括风机结构和气体通道结构,风机结构与气体通道结构相连通;液体换热组件,液体换热组件包括液体容器结构、泵结构和液体通道结构,液体通道结构设置在相邻的动力电池结构之间,液体容器结构通过泵结构与液体通道结构之间;相变换热组件,相变换热组件包括多个相变换热结构,多个相变换热结构与多个动力电池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各相变换热结构设置在各动力电池结构的周向外侧;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和第四检测结构,第一检测结构设置在空气换热组件的进口,第二检测结构设置在空气换热组件的出口,第三检测结构设置在液体换热组件的进口,第四检测结构设置在液体换热组件的出口;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空气换热组件、液体换热组件和检测组件均电连接。

15、进一步地,气体通道结构包括多个导热片,多个导热片设置在多个动力电池结构的周向外侧,以及各相邻的动力电池结构之间。

16、进一步地,气体通道结构还包括进气结构和出气结构,进气结构的进气端至进气结构的出气端横截面积增大。

17、进一步地,液体通道结构包括多个换热管,各换热管贯通动力电池组件的高度方向,各换热管均位于四个动力电池结构围成的中部。

18、进一步地,控制组件获取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结构和第四检测结构的检测结果;控制组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空气换热组件和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分为多个区间,根据各区间选择换热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结构包括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设置在多个所述动力电池结构的周向外侧,以及各相邻的所述动力电池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结构还包括进气结构和出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的进气端至所述进气结构的出气端横截面积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结构包括多个换热管,各所述换热管贯通所述动力电池组件的高度方向,各所述换热管均位于四个所述动力电池结构围成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的控制根据以下公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及复合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分为多个区间,根据各区间选择换热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结构包括多个导热片,多个所述导热片设置在多个所述动力电池结构的周向外侧,以及各相邻的所述动力电池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热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立黄福川杨兴卫强睿韩文娟张晓婉冯俊杰杨靖冯清李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