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19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7
本公开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该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子电路(1),用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端(G2)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节点(N1)进行充电;驱动子电路(6),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节点(N1)与所述第二节点(N2)连接;发光控制子电路(5),用于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节点(N2)与所述发光元件(L0)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复位子电路(3),用于在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G3)的控制下对所述发光元件(L0)的第一极进行复位,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G3)的相位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相位相反。本公开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宽视角、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已发展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显示面板。然而,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能够提高显示品质。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

3、数据写入子电路,与第一节点以及扫描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充电;

4、驱动子电路,与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5、发光控制子电路,与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二节点以及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用于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

6、第一复位子电路,与第一复位信号端和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进行复位,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的相位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相位相反。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

8、第一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初始化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

10、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

12、补偿子电路,与所述扫描信号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以及第三节点连接,用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端的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13、第二复位子电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进行复位;

14、存储子电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的电位进行存储。

15、进一步地,所述补偿子电路包括:

16、第一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17、第二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18、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包括:

19、第二复位晶体管,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初始化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20、所述存储子电路包括:

21、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电源端之间。

22、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

2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2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极连接;

25、所述数据写入子电路包括:

26、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2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

28、输入子电路,与信号输入端和第四节点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输入端控制所述第四节点的电位;

29、第一控制子电路,与第五节点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五节点的电位;

30、第一输出子电路,与第一电源信号端、第二电源信号端、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五节点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四节点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五节点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的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

31、第二输出子电路,与第一电源信号端、第二电源信号端、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五节点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四节点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还用于在所述第五节点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复位信号端连接。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子电路包括:

33、第一输出晶体管,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

34、第二输出晶体管,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子电路包括:

36、第三输出晶体管,所述第三输出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三输出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37、第四输出晶体管,所述第四输出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四输出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子电路还包括:

39、第三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五节点与第一时钟信号端之间。

40、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子电路包括:

41、输入晶体管,所述输入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输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子电路包括:

43、第一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连接;

44、第二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

45、第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子电路(6)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子电路(2)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5)包括:

7.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子电路(8)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子电路(9)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子电路(9)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子电路(10)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子电路(11)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子电路(12),所述第二控制子电路(12)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控制子电路(13),所述第三控制子电路(13)包括:

1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和/或权利要求7-14任一项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子电路(6)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子电路(2)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子电路(5)包括:

7.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子电路(8)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子电路(9)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占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