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165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属于钻探、钻井、海洋、极地等技术领域,包括内管、自悬浮调节管、流体入井管、铠装电缆、固定夹持机构、外管和自冷却绝热管;其中内管与外管同心布置,自悬浮调节管、流体入井管、铠装电缆和自冷却绝热管均匀分布于内管与外管间的环状空隙中,并由固定夹持机构夹紧固定;自悬浮调节管为U型结构,且自悬浮调节管两端开口,自悬浮调节管的A端连接有流体泵,自悬浮调节管的B端通入气体,通过改变自悬浮调节管中填充介质的质量来控制缆管整体比重,使得缆管整体比重与钻井液密度始终保持相等,从而达到悬浮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钻探、钻井、海洋、极地等,具体涉及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


技术介绍

1、连续缆管的工作环境可能在泥浆中、淡水中、海水中或管道内的不同流体中。目前,用于钻探、钻井、海洋、极地等领域的连续缆管,由于其自身的重量原因,达到一定长度后,不但对连续缆管储放设备的容量要求提高外,还对设备的功率要求增大,且连续缆管自重作用会影响其抗拉性,即足够长的连续缆管自重会将其自身拉断。为此,专利技术了“一种自平衡钻具系统用超低比重连续缆管”申请号cn202120105160.8,能够大大延长其极限长度和减轻储放设备的储放功率,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面对不同流体环境介质,仍然无法实现悬浮状态。因此,研究能够控制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悬浮状态的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满足不同流体环境介质要求、能够根据不同流体环境介质的密度通过控制部件实现连续缆管的重量使其始终处于悬浮状态。多功能表现在该连续缆管同时具有传电、传信号、输送多种流体、调节自重和抗拉压弯扭等功能。通过多功能连续缆管在流体环境介质中的自悬浮特征,使得连续缆管的长度不受限制,且能发挥赋予其不同功能的稳定、连续和高效特性,以保证终端设备或仪器顺利完成作业。

2、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包括内管、自悬浮调节管、流体入井管、铠装电缆、固定夹持机构、外管和自冷却绝热管;其中内管与外管同心布置,自悬浮调节管、流体入井管、铠装电缆和自冷却绝热管均匀分布于内管与外管间的环状空隙中,并由固定夹持机构夹紧固定;

3、自悬浮调节管为u型结构,且自悬浮调节管两端开口,自悬浮调节管的a端连接有流体泵,自悬浮调节管的b端通入气体,通过改变自悬浮调节管中填充介质的质量来控制缆管整体比重,使得缆管整体比重与钻井液密度始终保持相等,从而达到悬浮状态。

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5、1.本技术可根据环境介质流体的密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动态调整缆管内部填充介质的重量,使缆管达到悬浮状态,避免了常规连续管运行过程中由于所受拉力过大而导致连续管疲劳失效的问题;

6、2.本技术在钻探、钻井、海洋、极地等领域使用,具体长度大、效率高、收放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适用范围广泛,值得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自悬浮调节管(2)、流体入井管(3)、铠装电缆(4)、固定夹持机构(5)、外管(6)和自冷却绝热管(7);其中内管(1)与外管(6)同心布置,自悬浮调节管(2)、流体入井管(3)、铠装电缆(4)和自冷却绝热管(7)均匀分布于内管(1)与外管(6)间的环状空隙中,并由固定夹持机构(5)夹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材料为轻抚合金,内管(1)作为另一种流体的循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悬浮调节管(2)材料为轻抚合金,数量为2个或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铠装电缆(4)为终端设备或仪器提供运行所需电能,铠装电缆(4)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铜芯(401)、屏蔽层(402)、绝缘层(403)和第一铠装层(404),铜芯(401)用于传输电能,屏蔽层(402)用于防止强弱电流之间产生信号干扰,绝缘层(403)起到绝缘作用,第一铠装层(404)起保护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夹持机构(5)用于固定自悬浮调节管(2)、流体入井管(3)、铠装电缆(4)和自冷却绝热管(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6)材料为轻质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冷却绝热管(7)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冷却液管(701)、隔热层(702)和第二铠装层(703)组成,自冷却绝热管(7)用于携带钻具内产生的热量至地表,冷却液管(701)为轻质合金材料,隔热层(702)材料为硅铝酸纤维材料,第二铠装层(703)材料为轻质合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自悬浮调节管(2)、流体入井管(3)、铠装电缆(4)、固定夹持机构(5)、外管(6)和自冷却绝热管(7);其中内管(1)与外管(6)同心布置,自悬浮调节管(2)、流体入井管(3)、铠装电缆(4)和自冷却绝热管(7)均匀分布于内管(1)与外管(6)间的环状空隙中,并由固定夹持机构(5)夹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材料为轻抚合金,内管(1)作为另一种流体的循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悬浮调节管(2)材料为轻抚合金,数量为2个或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自悬浮多功能连续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铠装电缆(4)为终端设备或仪器提供运行所需电能,铠装电缆(4)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铜芯(401)、屏蔽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研艾红欣高科谢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