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97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6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主用于辅助冠突骨折患者克氏针的植入;通过设置用于握持的主体部分,于主体部分上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的,用于限制患者骨折处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用于引导植入克氏针的与第一支撑臂相连接的第一套筒,以及与第二支撑臂相连接的第二套筒,实现在为患者植入克氏针时,能够避免克氏针在植入过程中发生偏移,以对骨折处精确的植入克氏针;解决了由于目前穿孔时由于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容易将克氏针钻孔位置遮盖,导致对于冠突骨折植入克氏钉时需要多个穿孔时,穿孔之间的距离与位置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技术介绍

1、冠状突及其附着的关节囊是维持肘关节前方稳定的重要的结构,严重的肘关节脱位合并冠状突骨折时,即使复位后往往肘关节不稳定,过长时间的外固定可导致肘关节功能活动障碍甚至肘关节僵硬,因此往往需要对冠状突骨折复位固定,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冠状突骨折块超过50%时多选择肘关节内侧入路钢板固定,小于50%时难以用钢板固定,多选择外侧入路自尺骨嵴自后向前开孔(直径2毫米)穿线(不可吸收高强度线)进行缝合套索固定,术中需要恢复前方软组织稳定性,常常需要对于小的冠状突骨骨折或关节囊和肱肌止点进行套索缝合,而由于目前穿孔时由于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容易将克氏针钻孔位置遮盖,导致在冠突骨折植入克氏钉的过程中,需要多个穿孔时,穿孔之间的距离与位置不能精确定位。

2、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包括:

3、主体部分;

4、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于所述主体部分上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5、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用于引导植入克氏针;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在使用时同圆心。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侧壁。

7、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壁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8、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侧壁配置有手持部;且所述手持部与所述主体部分固定连接。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

10、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连接部分的第一端置于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其中,以所述第二端为起始点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开设滑槽;

11、延伸部分;配置于所述滑槽内,并能够于所述滑槽内部分的探出;

12、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接,其中,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延伸部分能够部分的伸出所述滑槽;使得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分的整体长度得以延长;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延伸部分能够被锁定,使得所述连接部分与所述延伸部分的整体长度得以被保持。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延伸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不位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延伸部分于所述滑槽内伸出时,所述第一套筒的位置随所述延伸部分发生改变。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构造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于所述凹槽内呈镜像设置。

15、进一步,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还具有刻度槽。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为若干个,并沿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呈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相同,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设置方式相同。

17、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9、1、通过设置能够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的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以及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使得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能够将患者骨折处进行初步的夹持,并通过在使用状态下同圆心的套筒,向骨折处植入克氏针,以防止克氏针在植入过程中发生偏移。

20、2、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设置均设置为若干个,实现在不改变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患者骨折手臂相对位置的同时,能够对骨折处精确的植入多根克氏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壁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侧壁配置有手持部;且所述手持部与所述主体部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延伸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筒不位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延伸部分于所述滑槽内伸出时,所述第一套筒的位置随所述延伸部分发生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构造相同,且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于所述凹槽内呈镜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还具有刻度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设置为若干个,并沿所述延伸部分的外壁呈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套筒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相同,且若干个所述第二套筒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设置方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一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侧壁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驱动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均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相对的靠近或者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第二侧壁配置有手持部;且所述手持部与所述主体部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突骨折克式针植入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辰查晔军公茂琪蒋协远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