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62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转向柱、电动助力转向总成、行星齿轮组、辅助助力介入组件、锁止组件以及控制器;所述转向柱的输入端与方向盘连接,用于跟随方向盘的转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设于转向柱上,用于对所述转向柱的转动进行助力,所述行星齿轮组设于转向柱的输出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动助力转向总成出现故障时,通过第一驱动件直接带动行星齿轮组进行转动,此时将第二驱动件带动外齿圈的转动替换为第一驱动件直接与行星齿轮组进行的转动,来进行转向,代替人工转动方向盘手动对行星齿轮组进行转动,更加省力,在高速行驶时,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器,特别是涉及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属于汽车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1、汽车转向器又名转向机、方向机,它是汽车转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并且通过电动助力的转向器,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操纵舒适性、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原理是将方向盘的转动经扭矩传感器给控制器一个扭矩信号,通过车速传感器给控制器一个车速信号,而控制器采集扭矩信号和来自仪表盘的车速信号后,根据控制器预先设定的力模型对直流电机实施控制,通过控制改变电机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输出力矩,该输出力矩通过减速机构放大后直接作用于转向器上起助力作用,使驾驶员操作更加轻便,高速行驶时减小阻力,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是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转向管柱会带动转向齿轮旋转,进而驱动转向机构转动,此时,电动助力系统会根据转向控制器的信号,提供相应的转向助力,使驾驶员的操作更加轻便。

2、目前为了避免汽车在行驶中助力电机出现故障,而导致助力电机输出端的蜗杆无法继续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转动,而在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蜗轮也无法带动蜗杆进行继续转动,这样就会导致方向盘卡死,出现安全隐患,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通常会将方向盘的输出端与齿轮行星组进行连接,原先的蜗轮被行星齿轮组代替,当助力电机出现故障时,驾驶员手动转动方向盘时,就会把动力通过太阳轮传递到行星架,来转移到后面的机构来实现转向,虽然这样可以避免方向盘卡死的现象,但是行星齿轮组需要良好的润滑和密封,以防止磨损和润滑油的泄漏,如果润滑和密封不良,可能会导致力矩传递问题,而一旦日常用车中对行星齿轮组的保养不佳时,当可能会使得转向更加吃力,一旦在高速行车遇到助力电机故障,而对行星齿轮组的转动又较为吃力时,极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在电动助力转向总成出现故障时,通过第一驱动件直接带动行星齿轮组进行转动,此时将第二驱动件带动外齿圈的转动替换为第一驱动件直接与行星齿轮组进行的转动,来进行转向,代替人工转动方向盘手动对行星齿轮组进行转动,更加省力,在高速行驶时,安全性更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转向柱、电动助力转向总成、行星齿轮组、辅助助力介入组件、锁止组件以及控制器;所述转向柱的输入端与方向盘连接,用于跟随方向盘的转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设于转向柱上,用于对所述转向柱的转动进行助力,所述行星齿轮组设于转向柱的输出端,用于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故障时,使转向柱仍可进行转动,所述行星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杆,所述辅助助力介入组件用于在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发生故障时,与所述行星齿轮组连接,来辅助驾驶员对行星齿轮组的转动,所述辅助助力介入组件包括第一伸缩件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件安装于转向柱位于靠近所述行星齿轮组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第一伸缩件的活动端上,所述锁止组件设于行星齿轮组上,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锁定在行星齿轮组上,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以及辅助助力介入组件均匀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故障信号后,会控制辅助助力介入组件介入对行星齿轮组的转动。

3、优选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与太阳轮输出端相连接的行星架、与行星架相连接的多个行星轮以及内齿圈,多个所述行星轮均与内齿圈以及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内齿圈的外壁上设有外齿圈,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外齿圈相啮合的蜗杆。

4、优选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挤压座以及挤压环,所述太阳轮靠近所述转向柱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挤压座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挤压座围绕凹槽的中心轴线等距设,且所述太阳轮上设有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的活动端与挤压环相连接,当所述挤压环运动至凹槽内部且对挤压座产生挤压抵触时,多个所述挤压座向凹槽的中轴线处靠拢。

5、优选的,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设于挤压座的内壁上。

6、优选的,所述挤压座的外壁上设有外锥面,所述挤压环上设有内锥面。

7、优选的,所述转向柱输出端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贯穿限位环且与限位环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挤压环以及凹槽的中心轴线重合。

10、优选的,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还包括设于转向柱上的扭矩传感器以及转角传感器。

11、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在电动助力转向总成出现故障时,通过第一驱动件直接带动行星齿轮组进行转动,此时将第二驱动件带动外齿圈的转动替换为第一驱动件直接与行星齿轮组进行的转动,来进行转向,代替人工转动方向盘手动对行星齿轮组进行转动,更加省力,在高速行驶时,安全性更高。

13、2、通过挤压环在多个挤压座的外围进行挤压,使挤压座带动摩擦片对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进行锁定,从而可以使第一驱动件与太阳轮进行连接,带动行星齿轮组进行转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3)包括太阳轮(31)、与太阳轮(31)输出端相连接的行星架(32)、与行星架(32)相连接的多个行星轮(33)以及内齿圈(34),多个所述行星轮(33)均与内齿圈(34)以及太阳轮(31)相啮合,所述内齿圈(34)的外壁上设有外齿圈(35),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2)包括第二驱动件(21)以及电子控制单元(22),所述第二驱动件(21)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外齿圈(35)相啮合的蜗杆(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6)包括挤压座(61)以及挤压环(62),所述太阳轮(31)靠近所述转向柱(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63),所述挤压座(61)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挤压座(61)围绕凹槽(63)的中心轴线等距设,且所述太阳轮(31)上设有第二伸缩件(64),所述第二伸缩件(64)的活动端与挤压环(62)相连接,当所述挤压环(62)运动至凹槽(63)内部且对挤压座(61)产生挤压抵触时,多个所述挤压座(61)向凹槽(63)的中轴线处靠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6)还包括摩擦片(65),所述摩擦片(65)设于挤压座(6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座(61)的外壁上设有外锥面(66),所述挤压环(62)上设有内锥面(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1)输出端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环(7),所述第一驱动件(42)的输出轴贯穿限位环(7)且与限位环(7)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3)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2)的输出轴、挤压环(62)以及凹槽(63)的中心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2)还包括设于转向柱(1)上的扭矩传感器(24)以及转角传感器(25)。

...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组(3)包括太阳轮(31)、与太阳轮(31)输出端相连接的行星架(32)、与行星架(32)相连接的多个行星轮(33)以及内齿圈(34),多个所述行星轮(33)均与内齿圈(34)以及太阳轮(31)相啮合,所述内齿圈(34)的外壁上设有外齿圈(35),所述电动助力转向总成(2)包括第二驱动件(21)以及电子控制单元(22),所述第二驱动件(21)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外齿圈(35)相啮合的蜗杆(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式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6)包括挤压座(61)以及挤压环(62),所述太阳轮(31)靠近所述转向柱(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63),所述挤压座(61)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挤压座(61)围绕凹槽(63)的中心轴线等距设,且所述太阳轮(31)上设有第二伸缩件(64),所述第二伸缩件(64)的活动端与挤压环(62)相连接,当所述挤压环(62)运动至凹槽(63)内部且对挤压座(61)产生挤压抵触时,多个所述挤压座(61)向凹槽(6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惟栋吕斌吕赟轩成卫之王连悦高明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先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