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157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属于共生养殖技术领域,整改小龙虾养殖田块,栽培水稻,将小龙虾和鱼投放,进行投喂管理,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控,捕捞小龙虾及鱼类,做清塘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虾稻共生(传统的模式是虾稻连作),解决了延迟捕捞小龙虾养殖田块不能种植水稻的问题,水稻一种两收,为小龙虾和鱼类安全度夏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利于鱼虾生长,小龙虾单产水平和规格明显提升,捕捞上市时间可灵活延迟、同时可以收获部分鳜鱼、鳙鱼,效益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共生养殖,特别涉及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稻鱼虾共生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田水资源,增加地区的农产品收益。水稻、鱼和虾互相补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目前的养殖方式,由于水稻和小龙虾的捕捞时机把握不好,导致延迟捕捞小龙虾养殖田块不能种植水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整改小龙虾养殖田块

5、将原有的田块合并改造单个田块面积,并且田面要求平整,平整后高低差不超过5公分,以便于水稻种植;

6、s2:栽培水稻

7、选择植株较高、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生育期较短、产量潜力大、米质较优杂交稻品种,机插秧硬盘内底基质厚度2.0~2.5cm,覆盖厚度0.3~0.5cm,减量施肥,病虫草害防控,水稻收获;

8、s3:小龙虾和鱼投放

9、按照每667平方米投放虾苗总量7000尾数量进行小龙虾投放,于环沟内按每667平方米密度投放20尾/公斤鳙鱼苗15尾、5cmm/尾鳜鱼25尾;

10、s4:投喂管理

11、放苗当天,将蛋白含量36%、粒径1.1mm幼虾优质饲料或蛋白含量40%的南美白对虾料领食,沿环沟全覆盖均匀撒喂;>

12、s5: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控

13、放苗后每5天使用发酵后的酵母类em菌调水1次,至5月底环沟水位淹没田面子埂与稻田水连成一片,每周使用50%含量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剂改底一次,用量为100g/亩,次日使用酵母类em菌调水1次;

14、s6:小龙虾及鱼类捕捞

15、小龙虾捕捞期限从5月开始至10月底,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进行捕捞,池塘整理消毒前干池捕捞鳜鱼、鳙鱼;

16、s7:清塘处理

17、小龙虾捕捞结束后,每667平方米用150公斤生石灰均匀兑水泼洒,除野消毒。

18、进一步地,s1中田块的每个田埂宽度不少于1.5米。

19、进一步地,田块构造要求,离田埂边留70公分作为食台,然后向田面内侧四周挖环沟,环沟呈倒梯形,下底长1.2米,上底3.5米、深0.5米,环沟挖好后,沿田面四周构筑宽40cm、高30cm子埂,便于水稻前期的水肥管理。

20、进一步地,s2中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抛秧软盘基质厚度为穴孔高度三分之二处,覆盖厚度为穴孔高度三分之一。

21、进一步地,s1中大田提前旋耕,耕、整作业深度不超过20cm,插秧前留水深1~3cm,定板1~2天。

22、进一步地,s2中大田机插秧空间布局,按照东西向,实施机插秧,每隔20米作为机插秧区,留4米左右管理操作行。

23、进一步地,s2中每667平方米施用15公斤三个15%复合肥,秧苗栽插7-10天后,每667平方米再施用5-7.5公斤尿素作分蘖肥。

24、进一步地,小龙虾的投放方法包括:

25、按照每667平方米投放虾苗总量7000尾数量准备好小龙虾苗储备,第一次投放时间为3月20日至4月20日,按照每667平方米于养殖沟内投放规格240尾/公斤左右种苗3500尾,第二次于5月底前,待水稻田块上满20公分以上的水后,再投放规格200尾/公斤左右种苗3500尾。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7、构建高效的虾稻共生田块,三月中旬育秧、四月中旬移栽、二次虾苗投放,实现了水稻一种两收、水稻产量水平提升;提高小龙虾单产水平和规格,捕捞时间极大延迟、综合种养效益明显提升,解决了延迟捕捞小龙虾养殖田块不能种植水稻的问题,小龙虾单产水平和规格明显提升,捕捞上市时间可灵活延迟、同时可以收获部分鳜鱼、鳙鱼,效益进一步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田块的每个田埂宽度不少于1.5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田块构造要求,离田埂边留70公分作为食台,然后向田面内侧四周挖环沟,环沟呈倒梯形,下底长1.2米,上底3.5米、深0.5米,环沟挖好后,沿田面四周构筑宽40cm、高30cm子埂,便于水稻前期的水肥管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抛秧软盘基质厚度为穴孔高度三分之二处,覆盖厚度为穴孔高度三分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大田提前旋耕,耕、整作业深度不超过20cm,插秧前留水深1~3cm,定板1~2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大田机插秧空间布局,按照东西向,实施机插秧,每隔20米作为机插秧区,留4米左右管理操作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每667平方米施用15公斤三个15%复合肥,秧苗栽插7-10天后,每667平方米再施用5-7.5公斤尿素作分蘖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龙虾的投放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田块的每个田埂宽度不少于1.5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田块构造要求,离田埂边留70公分作为食台,然后向田面内侧四周挖环沟,环沟呈倒梯形,下底长1.2米,上底3.5米、深0.5米,环沟挖好后,沿田面四周构筑宽40cm、高30cm子埂,便于水稻前期的水肥管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虾鱼共生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抛秧软盘基质厚度为穴孔高度三分之二处,覆盖厚度为穴孔高度三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德军夏德明刘忠志方菲王冰章昌斌奚业文陈虎
申请(专利权)人:和县聚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