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1522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属于反应釜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釜体,包括投料管、导出管、出料管;搅拌机构,用于对釜体内进行搅拌,所述搅拌机构安装于釜体上;第一温控组件,用于热量交换,所述第一温控组件置于釜体外壁面,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第一进媒管、第一出媒管;第二温控组件,用于热量交换,所述第二温控组件置于釜体内且与第一温控组件连接;混合装置,用于将冷媒和热媒混合,所述混合装置与第一进媒管连接,所述混合装置设置有冷媒管、热媒管。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提高釜体内温度控制的精度,实现釜体内温度的稳定,保证缩合反应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缩合釜是反应釜的一种,其主要是用于在内部进行缩合或缩聚反应。其中缩合反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大分子,并常伴有失去小分子(如水、氯化氢、醇等)的反应。

2、现有公开号为cn11354659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缩合釜装置,包括釜体、投料管和导出管以及出料管,投料管的顶部设置有盖体,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的侧壁上设置有搅拌叶;釜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隔套,加热隔套与釜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一加热腔,第一加热腔中设置有螺旋状的第一导流片;第一进媒管和第一出媒管,第一进媒管和第一出媒管分别与第一加热腔的顶部和底部相通;第二进媒管和第二出媒管,第二进媒管和第二出媒管分别穿过加热隔套和釜体侧壁;导热管,导热管的外端与第二进媒管相通,内端设置有u字形的连通管。

3、上述缩合釜虽然能够提高釜内升温的均匀性,但是缩合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温度的控制精度并不高,容易出现波动,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提高釜体内温度控制的精度,实现釜体内温度的稳定,保证缩合反应的稳定性。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包括:

3、釜体,包括投料管、导出管、出料管;

4、搅拌机构,用于对釜体内进行搅拌,所述搅拌机构安装于釜体上;

5、第一温控组件,用于热量交换,所述第一温控组件置于釜体外壁面,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第一进媒管、第一出媒管;

6、第二温控组件,用于热量交换,所述第二温控组件置于釜体内且与第一温控组件连接;

7、混合装置,用于将冷媒和热媒混合,所述混合装置与第一进媒管连接,所述混合装置设置有冷媒管、热媒管。

8、物料通过釜体上的投料管进入釜体内,完成反应的产物通过出料管排出,小分子产物通过导出管排出,搅拌机构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第一温控组件对釜体的外壁进行温度传递,对釜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第二温控组件直接与釜体内的溶液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釜体内的溶液温度的高精度控制,通过混合装置控制通向第一温控组件、第二温控组件内热量传导媒介的温度,实现将釜体内溶液控制在预设温度,冷媒管、热媒管通入的温度不变,通过控制冷媒管、热媒管通入混合装置内的媒介比例,从而实现控制媒介通向第一温控组件、第二温控组件中的温度。

9、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装置包括:

10、混合筒体;

11、螺旋叶,置于混合筒体内;

12、阀孔,置于混合筒体上;

13、连接座,与冷媒管、热媒管连接;

14、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连接座;

15、其中,所述连接座与阀孔对应。

16、冷媒、热媒通过阀孔进入混合筒体中,通过螺旋叶使冷媒、热媒快速混合,冷媒管、热媒管安装在连接座上,通过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连接座,使连接座移动,从而实现控制冷媒、热媒通过阀孔的量。

1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18、驱动电机,安装于釜体上;

19、搅拌轴,安装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20、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通过搅拌轴转动实现对釜体内物料的搅拌,加速反应,提高生产效率。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

22、导热腔;

23、导热片,置于导热腔中,所述导热片的上方与导热腔之间设置上流通口,所述导热片的下方与导热腔之间设置有下流通口,所述上流通口、下流通口相互交替;

24、第一温度传感器,置于导热腔中且分别与第一进媒管、第一出媒管相邻。

25、热量传递媒介通过导热腔、导热片进行热量传递,通过上流通口、下流通口增加媒介在导热腔中的停留时间,且能够使釜体内的溶液在重力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均衡,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温控组件上媒介的温度变化。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包括:

27、螺旋管,设置有第二进媒管、第二出媒管;

28、安装座,与螺旋管连接;

29、棘轮,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棘轮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30、旋转座,安装于搅拌轴上,所述旋转座与安装座之间通过密封轴承连接;

31、棘爪,设置若干个且活动安装于旋转座上;

32、弹簧,置于棘爪与旋转座之间;

33、抵接座,活动安装于旋转座上,所述抵接座设置有与棘爪对应的抵接部;

34、蜗轮,安装于抵接座上;

35、蜗杆,安装于旋转座上且与蜗轮对应;

36、第一电机,安装于旋转座上且用于驱动蜗杆;

37、泵叶,安装于安装座上;

38、其中,所述第二进媒管、第二出媒管与导热腔连接,所述安装座连接于螺旋管与第二进媒管之间。

39、通过螺旋管增加热量的传递面积,通过安装座提高螺旋管与搅拌轴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当搅拌轴转动时,旋转座与搅拌轴同时转动杆,当抵接部使棘爪伸出与棘轮配合后,旋转座的转动能够带动棘轮转动,抵接部与棘爪分离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棘爪不能对棘轮推动旋转,通过第一电机、蜗轮、蜗杆孔子抵接座转动,当棘轮转动时泵叶旋转,通过第二进媒管抽取导热腔中媒介,使导热腔中的媒介分流部分至螺旋管中,实现螺旋管的换热,从而实现釜体内溶液的快速更换,螺旋管中的媒介通过第二出媒管重新回到导热腔中。

40、当搅拌速度越快,螺旋管中的媒介流动速度越快,保证螺旋管的换热速度与搅拌速度向适配。

4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42、推动座,安装于连接座的两端;

43、第一磁体,安装于推动座上;

44、第一线圈,与其中一个第一磁体适配,所述第一线圈与热媒管相邻;

45、第二线圈,与另一个第一磁体适配,所述第二线圈与冷媒管相邻;

46、液压阻尼,置于混合筒体与连接座之间。

47、当第一线圈、第二线圈通电后推动对应的第一磁铁移动,实现推动座的移动,从而调节连接座与阀孔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液压阻尼提高连接座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移动幅度,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通电状态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分析计算后控制。

4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49、第三线圈,安装于安装座上;

50、第二磁铁,安装于棘轮上且与第三线圈对应;

51、第四线圈,分别安装于冷媒管、热媒管上。

52、通过第三线圈、第二磁铁对应,当搅拌轴的旋转速度越快,在第三线圈上产生的电流越大,电流通向第四线圈,使冷媒管、热媒管上安装的第四线圈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从而增加媒介通过阀孔的流速,使其与螺旋管内的媒介快速流动相配合。

53、进一步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5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2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组件(3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组件(4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40)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40)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00)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9.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5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2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组件(30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温控装置的缩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晟刘春发周行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禾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