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078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初理、复理、成型、渥色、固型、足干、提香等步骤,在发酵结束后初理,初步成条和初步干燥,在复理阶段采用精揉机进一步收紧和拉直茶条,在渥色阶段形成茶叶的油润色泽,最后在干燥环节首先采用低温干燥,茶条不会变形变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保证了针形工夫的滋味品质,在成型精揉环节控制时间不超过30min,有效减轻苦涩味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机械化程度高,工艺参数可控,制茶品质稳定,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制得的针形工夫红茶较传统产品相比成本下降30%以上,价格高出2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茶,具体涉及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利川红是利川市开发出的一种名优红茶,长期以来以条形为主,产品种类少,不利于市场推广。利川红基本的加工工序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每一道工序的具体工艺会直接影响茶叶品质的形成。非专利文献(沈强,针形红茶精揉做形工艺参数优化,贵州农业科学,2022,50(12):155~162)报道了一种采用精揉做形的参数(投叶量2.8kg/槽,茶坯含水率32%,做形温度100℃,做形时间30min)。专利文献(cn201610362442.x、cn201811228661.4、cn201610852573.6)报道采用理条机做形工艺,专利文献(cn201510129464.7、cn201610937872.x)报道采用精揉机做形工艺。这些技术要么条索不是很直,要么茶条扁条,而且滋味的苦涩为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产品达到了“干茶紧细圆直,色泽乌润,汤色红亮,香气花果香,滋味鲜醇,叶底红明”的品质,产品特色明显,提高了茶叶的经济利用价值。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初理、复理、成型、固型、渥色、足干、提香的步骤,其具体步骤包括:

4、(1)品种选择:选择鄂茶10号、冷后浑、华红1号等优良品种其中的任一种;

5、(2)鲜叶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手工采摘,采摘时不挤压,不损伤鲜叶;

6、(3)萎凋:采用萎凋槽或自动萎凋机,摊叶厚度3cm-5cm,萎凋时间8h-12h,萎凋程度以芽叶含水量55%-58%为宜,得到萎凋叶;

7、(4)揉捻:将萎凋叶回潮30-50min后,进行揉捻,揉捻时间控制在40-50min,揉捻后采用解块机解块,得到揉捻叶;

8、(5)发酵:将揉捻叶置于发酵机中发酵,温度28℃~35℃,空气湿度85%以上,时间2h~4h,得到发酵叶;

9、(6)初理:发酵叶采用往复式理条机初理,温度控制在170-210℃,茶叶含水量控制在45-50%,得到初理叶;

10、(7)复理:初理叶冷却回潮后,采用往复式理条机复理,温度170-210℃。理条15min左右,得到复理叶;

11、(8)成型:复理叶采用60-k精揉机成型,上述复理叶不经过摊凉,直接进精揉机,温度控制在130℃-150℃,炒至茶坯含水量11-12%时出精揉机,得到成型叶;

12、(9)渥色:成型叶不经冷却,进入渥色机渥色,叶温保持在42-48℃,20-30min,得到渥色叶;

13、(10)固型:渥色叶不经过摊凉,采用链板烘干机或提香机初干固型,固型温度控制在60-65℃,烘至茶叶含水量控制在8-9%,得到固型叶;

14、(11)足干:固型叶经过摊凉冷却,回潮1-2h,采用链板烘干机或提香机足干,足干温度控制在85-90℃,烘至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以内,得到足干叶;

15、(12)提香:将足干冷却后回潮1-2h,采用链板烘干机或提香机提香,提香温度控制在95-105℃,摊叶厚度1-2.5cm,烘至茶叶甜香显露,得到针形利川红的成品茶叶。

16、优选的,步骤(7)中,复理过程为:理条1min后加1根6mm直径的不锈钢小棒,再理条2min后再加1根同样大小的小棒,10min后取出1根小棒,继续理条2min后再取出另一根小棒,继续理条至茶叶含水量20±2%,得到复理叶。

17、优选的,步骤(8)中,炒制时间为25min以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具有以下的明显有益效果:

19、(1)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提高针形工夫红茶的外形品质:在发酵结束后采用往复式理条机初理,初步成条和初步干燥,在复理阶段加2根小的加压棒有利于紧直的形成,加小棒(加压)后外形条索更直、紧,而且匀整,滋味由苦涩变醇和,鲜爽度提高。在采用精揉机进一步收紧和拉直茶条,在渥色阶段有利于色泽润度的改善,最后在干燥环节首先采用低温干燥,茶条不会变形变弯。复理叶冷却步骤对滋味品质的影响显著,不冷却处理显著减少了苦涩感,提升了口感的醇和。

20、(2)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有效保证了针形工夫的滋味品质:如果采用精揉机做形时间超过30min,滋味的苦涩味较重,不符合针形茶品质要求。本专利技术在复理环节加的2根小棒有利于甜醇味额形成。在精揉环节控制时间不超过30min,25min以内为佳,有效减轻苦涩味形成。在渥色阶段也有利于苦涩味的减轻,经过渥色处理的红茶外形色泽油润,且调匀,滋味更醇和,鲜爽度提高。经过低温干燥固型的红茶条索直,匀整,符合针形茶特征。

21、(3)由于本专利技术工艺机械化程度高,工艺参数可控,制茶品质稳定,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制得的针形工夫红茶较传统产品相比成本下降30%以上,价格高出20%以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初理、复理、成型、渥色、固型、足干、提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8)中,炒制时间为25min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形工夫红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初理、复理、成型、渥色、固型、足干、提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德江丁涛张德陈玉琼余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