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降温组件及隔热降温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078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8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降温组件及隔热降温包。所述隔热降温组件包括外观件、隔热降温件和内件,隔热降温件包括若干隔热层和若干吸热层,隔热层和吸热层依次交替设置,外观件和内件分别位于隔热降温件的两侧,且隔热降温件中与外观件相邻的为隔热层,隔热层能够减少外界高温或低温对容纳部内部的储能电源的影响;隔热降温件与内件相邻的为吸热层,内件用于与储能电源的箱体接触,吸热层能够稳定吸收储能电源产生的热量,实现对储能电源进行降温。所述隔热降温包通过应用上述隔热降温组件,能够对储能电源进行隔热降温,还能够及时进行散热,提高一定时间内的使用频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隔热降温组件及隔热降温包


技术介绍

1、由于公共电网覆盖区域的有限性,储能电源在公共电网覆盖不到的区域起到为用电终端进行供电的作用,当遭受灾患时,公共电网的电能传输中断,储能电源就成为了供电的有限选择之一,特别是当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时,便携式储能电源更是成为了用电终端的唯一电量来源,随着需求的扩大,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储能功率也越来越大。

2、便携式储能电源多在户外使用,户外的环境温度范围较宽,而储能电源的电芯使用温度范围较窄。比如,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储能电源受太阳辐射等原因容易使得储能电源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加储能电源的热失控风险,同时温度过高也会影响电芯性能。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将降温材料设于储能电源的内部,通过降温材料吸收电芯工作产生的热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储能电源内部热量增多。然而,该方案一方面需要在储能电源内部填充大量的降温材料,无法满足储能电源轻量化设计,另一方面单纯的降温材料只能储热,无法散热,使得充放电过程中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只能满足单次使用,无法满足短时间内多次使用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降温组件,用于储能电源的隔热降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降温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隔热层的厚度范围为0.8mm~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吸热层的厚度范围为0.76m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制成;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为气凝胶或泡棉;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热层的数量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降温组件,用于储能电源的隔热降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降温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隔热层的厚度范围为0.8mm~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单层所述吸热层的厚度范围为0.76m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由隔热材料制成;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为气凝胶或泡棉;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隔热降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吸热层的数量大于1时,靠近所述外观件的吸热层为第一吸热层,其余吸热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吸热层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亮沈高松胡超骆飞燕刘轶豪林青斌林文海安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