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开宇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019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电池管理模块BMM和能量管理模块EMM,电池管理模块BMM的输出端与外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池管理模块BMM的输出端与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的输入端电连接,每一个电能存储模块ESM的输出端与能量管理模块EMM的输入端电连接,能量管理模块EMM的输出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在电能存储模块ESM的上下表面通过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方式植入电池管理模块BMM和能量管理模块EMM,实现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该电能存储系统具有电能储存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取代电池使用的优点,其不仅制造简单,同时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能储存,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


技术介绍

1、用电设备利用电能储存系统作为输入端时,设备用电一致性问题影响装备用电单元执行的效能和各用电单元作用响应时间,尤其采用大容量电能存储系统为其供电时,因外部电路和储能设备之间在电路电压、电流强度、频率和相位差异会影响储能装置效率,进而异性用电设备性能。目前针对该技术的锂电系统无法针对电芯进行物理系统管理,从而导致锂电系统输出端整体效率低,并容易发生因化学溶蚀造成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

2、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电池管理模块bmm和能量管理模块emm,所述电池管理模块bmm的输出端与外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bmm的输出端与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的输入端电连接,每一个所述电能存储模块esm的输出端与所述能量管理模块emm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能量管理模块emm的输出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300)、电池管理模块BMM(400)和能量管理模块EMM(500),所述电池管理模块BMM(400)的输出端与外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BMM(400)的输出端与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300)的输入端电连接,每一个所述电能存储模块ESM(300)的输出端与所述能量管理模块EMM(5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能量管理模块EMM(500)的输出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存储模块ESM(300)包括第一导电磁性层(301)、第二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300)、电池管理模块bmm(400)和能量管理模块emm(500),所述电池管理模块bmm(400)的输出端与外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bmm(400)的输出端与多个电能存储模块esm(300)的输入端电连接,每一个所述电能存储模块esm(300)的输出端与所述能量管理模块emm(5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能量管理模块emm(500)的输出端与外部供电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存储模块esm(300)包括第一导电磁性层(301)、第二导电磁性层(302)、第一导电顺磁颗粒层(303)、介电层(304)、第二导电顺磁颗粒层(305)、第三导电磁性层(306)与第四导电磁性层(307),所述第一导电磁性层(301)、第二导电磁性层(302)、第一导电顺磁颗粒层(303)、介电层(304)、第二导电顺磁颗粒层(305)、第三导电磁性层(306)与第四导电磁性层(307)的表面均设置有薄膜;并依次将所述第一导电磁性层(301)、第二导电磁性层(302)、第一导电顺磁颗粒层(303)、介电层(304)、第二导电顺磁颗粒层(305)、第三导电磁性层(306)与第四导电磁性层(307)进行层叠形成平板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的电能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磁性层(301)、第二导电磁性层(302)、第三导电磁性层(306)与第四导电磁性层(307)的薄膜表面均设置有磁极化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磁性层(301)与所述第四导电磁性层(307)的磁极化方向设置为第一方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开宇陈明炼
申请(专利权)人:肖开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