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996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7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固定在既有建筑竖直方向上方的提升系统、固定在既有建筑竖向结构侧部的导升系统、钢模板系统、对向支撑系统,所述提升系统、所述导升系统分别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对向支撑系统竖向提升;所述钢模板系统包括墙模板和板模板,所述墙模板和所述板模板均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板模板和所述钢模板可同步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对向支撑架,实现了墙板的同步施工;避免了传统对拉式模板支撑的后期嵌补的工作量;整个系统轻便高效,施工进度快,节省了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在既有建筑间的改扩建项目。新建结构可能出现底层留有地面交通通道,或者间隔若干层建立高空连廊等情况,使结构浇筑过程中产生了模板搭设高度过高,或悬臂浇筑的问题。采用提升式墙板一体化成形方法,可减少对路面交通等的干扰,同时减少临时支撑的搭设以及人工、材料的消耗。

2、现有关于提升式模板系统大多应用于筒体结构,需要根据筒形剪力墙的尺寸定制,无法实现多尺寸墙体的变换,也无法实现墙与板的同步施工。

3、另外,对于剪力墙模板的选择,一般采用木质模板及铝制模板进行散拼施工。而采用木质、铝制模板散拼的方式施工,连接多采用对拉螺栓的方式,模板拼装拆卸后期存在较大嵌补,人工消耗量同样巨大。同时,由于模板不是一体成形,成型质量差,后期存在渗漏风险。

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5341750a公开了一种可整体提升的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首先在既有建筑上设置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上架设提升机整体提升钢模板,其中钢模板设置底座通过底座的斜撑将钢模板固定,这种装置对剪力墙的浇筑高度和底座斜撑的尺寸提出了要求,为缩小提升钢模板底座的尺寸,剪力墙的一次浇筑高度不能太高,且不能实现墙板同步施工。

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的新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及施工方法,通过对撑的方式,创新性采用了对向支撑架,将墙模板与板模板安装在对向支撑架上,实现了墙板的同步施工;避免了传统对拉式模板支撑的后期嵌补的工作量;整个系统轻便高效,施工进度快,节省了劳动力。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包括固定在既有建筑竖直方向上方的提升系统、固定在既有建筑竖向结构侧部的导升系统、钢模板系统、对向支撑系统,所述提升系统、所述导升系统分别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对向支撑系统竖向提升;所述钢模板系统包括待浇筑墙两侧的墙模板和板模板,所述墙模板和所述板模板均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板模板和所述钢模板可同步浇筑。

4、优选地,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包括设置在待浇筑墙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对向支撑架、附着式千斤顶、轮轴托架、提升轮、辅助导向轮,所述墙模板的外侧与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可拆卸连接,所述板模板与所述对向支撑架底部横楞可拆卸连接;所述提升轮和辅助导向轮分别通过固定在对向支撑架上的轮轴托架与对向支撑架连接,辅助对向支撑架和模板平稳提升;所述附着式千斤顶设置在既有建筑附近的所述对向支撑架上,在墙模板浇筑过程中将待浇筑墙两侧的墙模板对撑固定。

5、优选地,待浇筑墙两侧的所述墙模板外侧分别设有对接插头,顶部对向设有承插型可调节锁口,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上设有竖楞连接孔,所述对接插头插入所述竖楞连接孔将所述墙模板与所述对向支撑架固定连接,对向设置的两所述承插型可调节锁口通过销轴锁紧固定,保证两侧墙模板的间距;所述对向支撑架横楞上设有横楞连接孔,所述板模板在与所述横楞连接孔的对应位置设有板模板连接孔,所述对向支撑架与所述板模板通过所述板模板连接孔、所述横楞连接孔、吊杆固定连接。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墙模板、所述板模板边缘分别采用l形拼缝,以增加墙、板的成型平整度。

7、优选地,所述导升系统包括导轨架、导轨,所述导轨架固定在既有建筑的竖向结构侧部,所述导轨架上布设所述导轨,可供对向支撑系统中的提升轮竖向爬升,所述提升轮与所述导轨咬合向上滑动、向下锁死,控制提升系统的竖向位移,所述辅助导向轮可沿所述导轨架立杆滑动,控制提升系统的水平位移。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轨架附着在既有建筑的剪力墙或结构柱侧部。

9、优选地,所述提升系统包括横梁、位于横梁一端的后支撑杆、位于横梁另一端的拉索、位于后支撑杆与拉索之间的前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等间距布置在既有建筑的竖向结构上,并通过所述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拉索与所述对向支撑架连接,将对向支撑架竖向提升。

10、优选地,所述的拉索包括承担上拉作业全部荷载的提升拉索与作为安全储备的安全拉索,所述后支撑杆位于所述横梁一端,所述提升拉索和所述安全拉索均下挂在所述横梁另一端。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设置在既有建筑的剪力墙或柱结构上。

12、优选地,所述墙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的空隙位置对应的外置加劲肋板。

13、进一步优选地,当既有建筑底层存在镂空时,所述板模板为墙板组合底模,所述墙板组合底模一端通过底模预留连接孔、吊杆与所述对向支撑架相连,另一端搭接在所述加劲肋板上。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步骤一:在既有建筑上选取合适的剪力墙、柱等间距布设提升系统的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横梁下挂提升拉索和安全拉索;

16、步骤二:根据待浇筑墙与既有建筑的距离布置合适规格对向支撑架,将提升拉索和安全拉索与对向支撑架连接,用于提升对向支撑架;

17、步骤三:根据在既有建筑间扩建的结构墙体布局确定并安装钢模板系统,待浇筑墙自底到顶施工完成一跨后再沿着纵向接着施工下一跨,并连同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待浇筑板一起施工,具体为:

18、在对向支撑架竖楞连接孔插入待浇筑墙两侧墙模板的对接插头,通过销轴锁紧墙模板顶部的承插型可调节锁口,并将附着式千斤顶附着在既有建筑附近的对向支撑架上;两侧墙模板分别经提升拉索和安全拉索沿导轨竖直向上均匀提升,提升至施工位置后通过附着式千斤顶与两边既有建筑结构对撑固定墙模板,在对向支撑架横楞位置通过吊杆安装板模板,接着分别浇筑墙和板;待墙、板结构强度达到要求时,拆除吊杆和板模板,放松附着式千斤顶的油缸,通过提升拉索将墙模板和对向支撑架上提至下一层施工位置;

19、步骤四:待单跨结构封顶后,拆除墙模板和对向支撑架,调整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支撑位置和横梁长度,调整对向支撑架尺寸位置;

20、步骤五:重复上述施工步骤,直至施工完成。

21、优选地,若既有建筑底层存在镂空,可在一侧剪力墙的位置安装落地式支撑架,最底层墙、板成形后拆除对向支撑架向上提升安装;也可使用墙板组合底模为板模板,墙板组合底模一端通过吊杆与对向支撑架相连,另一端搭接在加劲肋板上。

22、有益效果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4、1.利用对向支撑架通过吊杆下挂墙模板、板模板,可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剪力墙和楼板的同步浇筑,模板采用钢材质,拼缝采用l形对接拼缝,保证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当剪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既有建筑竖直方向上方的提升系统、固定在既有建筑竖向结构侧部的导升系统、钢模板系统、对向支撑系统,所述提升系统、所述导升系统分别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对向支撑系统竖向提升;所述钢模板系统包括待浇筑墙两侧的墙模板和板模板,所述墙模板和所述板模板均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板模板和所述钢模板可同步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包括设置在待浇筑墙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对向支撑架、附着式千斤顶、轮轴托架、提升轮、辅助导向轮,所述墙模板的外侧与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可拆卸连接,所述板模板与所述对向支撑架底部横楞可拆卸连接;所述提升轮和辅助导向轮分别通过固定在对向支撑架上的轮轴托架与对向支撑架连接,所述附着式千斤顶设置在既有建筑附近的对向支撑架上,在墙模板浇筑过程中将墙模板对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墙模板外侧分别设有对接插头,顶部对向设有承插型可调节锁口,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上设有竖楞连接孔,所述对接插头插入所述竖楞连接孔将所述墙模板与所述对向支撑架固定连接,两所述承插型可调节锁口通过销轴锁紧固定;所述对向支撑架横楞上设有横楞连接孔,所述板模板在与所述横楞连接孔的对应位置设有板模板连接孔,所述对向支撑架与所述板模板通过所述板模板连接孔、所述横楞连接孔、吊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升系统包括导轨架、导轨,所述导轨架固定在既有建筑的竖向结构侧部,所述导轨架上布设所述导轨,所述提升轮与所述导轨咬合向上滑动、向下锁死,所述辅助导向轮可沿所述导轨架立杆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系统包括横梁、位于横梁一端的后支撑杆、位于横梁另一端的拉索、位于后支撑杆与拉索之间的前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和所述后支撑杆设置在既有建筑的竖向结构上,并通过所述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拉索与所述对向支撑架连接,将对向支撑架竖向提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包括承担上拉作业全部荷载的提升拉索和作为安全储备的安全拉索,所述后支撑杆位于所述横梁一端,所述提升拉索和所述安全拉索均下挂在所述横梁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模板、所述板模板边缘分别采用L形拼缝,所述对向支撑架尺寸根据剪力墙附近对向支撑的距离成模数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的空隙位置相对应的外置加劲肋板;当既有建筑底层存在镂空时,所述板模板为墙板组合底模,所述墙板组合底模一端通过底模预留连接孔、吊杆与所述对向支撑架相连,另一端搭接在所述加劲肋板上。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既有建筑底层存在镂空,可在一侧剪力墙的位置安装落地式支撑架,最底层墙、板成形后拆除对向支撑架向上提升安装;也可使用墙板组合底模为板模板,墙板组合底模一端通过吊杆与对向支撑架相连,另一端搭接在加劲肋板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既有建筑竖直方向上方的提升系统、固定在既有建筑竖向结构侧部的导升系统、钢模板系统、对向支撑系统,所述提升系统、所述导升系统分别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对向支撑系统竖向提升;所述钢模板系统包括待浇筑墙两侧的墙模板和板模板,所述墙模板和所述板模板均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板模板和所述钢模板可同步浇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支撑系统包括设置在待浇筑墙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对向支撑架、附着式千斤顶、轮轴托架、提升轮、辅助导向轮,所述墙模板的外侧与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可拆卸连接,所述板模板与所述对向支撑架底部横楞可拆卸连接;所述提升轮和辅助导向轮分别通过固定在对向支撑架上的轮轴托架与对向支撑架连接,所述附着式千斤顶设置在既有建筑附近的对向支撑架上,在墙模板浇筑过程中将墙模板对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墙模板外侧分别设有对接插头,顶部对向设有承插型可调节锁口,所述对向支撑架竖楞上设有竖楞连接孔,所述对接插头插入所述竖楞连接孔将所述墙模板与所述对向支撑架固定连接,两所述承插型可调节锁口通过销轴锁紧固定;所述对向支撑架横楞上设有横楞连接孔,所述板模板在与所述横楞连接孔的对应位置设有板模板连接孔,所述对向支撑架与所述板模板通过所述板模板连接孔、所述横楞连接孔、吊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间新建结构墙板一体化成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升系统包括导轨架、导轨,所述导轨架固定在既有建筑的竖向结构侧部,所述导轨架上布设所述导轨,所述提升轮与所述导轨咬合向上滑动、向下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瑞琪王瑾刘晓敏令狐延张倩杨明张洋李一康田卜元赵一超叶必润党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