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532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获取管廊混凝土每天龄期的极限抗拉应变值后,在在管廊结构的端头位置截面、普通位置截面和中间位置截面上布设多个监测点,通过每个监测点的传感器的实施动态监测管廊混凝土的温度数据和变形数据,根据现场监控数据实时进行动态调整,尤其是在现场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应变数据接近控制指标时,进行开裂预警提示,以使工作人员采取预防措施来预防所述管廊混凝土开裂。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可以提前预知管廊混凝土开裂,进而能够进行提前采取措施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能够有效控制结构渗漏,解决现浇暗埋段隧道关键部位侧墙和底板的裂缝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混凝土安全防护,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综合管廊建设方兴未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管廊的侧墙上出现了不同开裂程度的裂缝。开裂一方面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形成了外部侵蚀介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加速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结构破坏,降低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因此,控制裂缝对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100年设计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地下综合管廊多为两舱室或者三舱室。舱室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电力通信仓、燃气舱、热力舱、综合舱等。舱室内的大截面管道诸如主线给水管、天然气管、热力蒸汽管通过支墩的形式布置在舱内地面上,小截面管道诸如支线给水管、中水管,各种电缆,诸如电力线缆、通信电缆则通过支架的形式固定在舱内墙面上。如图1所示。

3、根据管廊施单位反馈的信息和目前在建明挖现浇的管廊工程的调研结果,发现管廊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通病,其中,以混凝土开裂最为常见。裂缝常见于竖墙和顶板上,以竖墙上纵向裂缝居多,顶板次之,地板上较少见裂缝。

4、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打开了外界侵蚀性介质进入混凝土内部腐蚀钢筋的通道,不利于影响长期耐久性和安全性。

5、管廊类的地下工程裂缝问题一直是建设过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由于涉及到地下防水渗透问题,目前工程中一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原则,其中“防”是根本,也是目前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6、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提前控制结构渗漏,解决现浇暗埋段隧道关键部位侧墙和底板的裂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4、步骤一、获取管廊混凝土每天龄期的极限抗拉应变值;

5、步骤二、分别在管廊结构的端头位置截面、普通位置截面和中间位置截面上布设多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处安装一个传感器;

6、步骤三、通过每个所述传感器实时获取其对应监测点处管廊混凝土的温度数据和变形数据;

7、步骤四、当在确定任意一个传感器在任一时刻得到的降温速率达到预设降温速率阈值,或者,在确定任意一个传感器在任一时刻得到的实际变形值达到当天对应的极限硬抗应变值时,进行开裂预警提示,以使工作人员采取预防措施来预防所述管廊混凝土开裂。

8、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头截面为距离端头1/10l的截面,所述普通位置截面为距离端头3/10l处的截面,所述中间位置截面为距离端头1/2l处的截面,其中,l为管廊标准节段的长度。

9、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截面上,分别在竖墙上、中、下部位置、顶板跨中下表面、与竖墙交界处布设监测点。

10、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在每个截面的中心位置均设置零应力桶,每个所述零应力桶内布设的检测点为其所在截面对应的基准监测点,安装的传感器为其所在截面对应的基准传感器。

11、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传感器均为振弦式应变传感器。

12、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四包括:

13、步骤s401、获取所有传感器在当前时刻发送的温度数据和变形数据;

14、步骤s402、基于每个传感器发送的温度数据判断此时对应的降温速率是否达到预设降温速率阈值;以及,基于每个截面上所有传感器发送的变形数据判断当前时刻的实际变形值是否达到当天对应的极限硬抗应变值;

15、步骤s403、在确定任意一个传感器在任一时刻得到的降温速率达到预设降温速率阈值,或者,在确定任意一个传感器在任一时刻得到的实际变形值达到当天对应的极限硬抗应变值时,进行开裂预警提示,以使工作人员采取预防措施来预防所述管廊混凝土开裂。

16、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02中,针对任一截面,基于所述截面上所有传感器发送的变形数据判断当前时刻的实际变形值是否达到当天对应的极限硬抗应变值,包括:

17、步骤s4021、获取所述截面上基准传感器发送的基准应变;

18、步骤s4022、将其他传感器的变形数据减去所述基准应变得到当前时刻分别与每个传感器对应的实际变形值;

19、步骤s4023、将所有的实际变形值与当天对应的极限硬抗应变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时刻的实际变形值是否达到当天对应的极限硬抗应变值。

20、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四中的预防措施包括:在应变变化值达到极限硬抗应变值对应的传感器所在位置处、以及在温度值达到温度阈值的传感器所在位置处的表面加盖土工布或棉被进行保温。

21、作为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一包括:

22、步骤s101、通过当前管廊的上一个管廊标准节段中养护的试块混凝土进行测试得到所述试块混凝土每天的实际劈裂抗拉强度和实际抗压强度;

23、步骤s102、将所述试块混凝土每天的实际劈裂抗拉强度进行拟合,得到所述试块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着时间的发展拟合曲线;

24、步骤s103、根据所述发展拟合曲线得到所述试块混凝土每天龄期的拟合劈裂抗拉强度,以推算得到每天龄期试块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25、步骤s104、根据所述试块混凝土每天的实际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推算得到每天龄期试块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获取管廊混凝土每天龄期的极限抗拉应变值后,在在管廊结构的端头位置截面、普通位置截面和中间位置截面上布设多个监测点,通过每个监测点的传感器的实施动态监测管廊混凝土的温度数据和变形数据,根据现场监控数据实时进行动态调整,尤其是在现场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应变数据接近控制指标时,进行开裂预警提示,以使工作人员采取预防措施来预防所述管廊混凝土开裂。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可以提前预知管廊混凝土开裂,进而能够进行提前采取措施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能够有效控制结构渗漏,解决现浇暗埋段隧道关键部位侧墙和底板的裂缝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截面为距离端头1/10L的截面,所述普通位置截面为距离端头3/10L处的截面,所述中间位置截面为距离端头1/2L处的截面,其中,L为管廊标准节段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截面上,分别在竖墙上、中、下部位置、顶板跨中下表面、以及竖墙与顶板交界处布设监测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每个截面的中心位置均设置零应力桶,每个所述零应力桶内布设的检测点为其所在截面对应的基准监测点,安装的传感器为其所在截面对应的基准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感器均为振弦式应变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2中,针对任一截面,基于所述截面上所有传感器发送的变形数据判断当前时刻的实际变形值是否达到当天对应的极限硬抗应变值,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预防措施包括:在应变变化值达到极限硬抗应变值对应的传感器所在位置处、以及在温度值达到温度阈值的传感器所在位置处的表面加盖土工布或棉被进行保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截面为距离端头1/10l的截面,所述普通位置截面为距离端头3/10l处的截面,所述中间位置截面为距离端头1/2l处的截面,其中,l为管廊标准节段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截面上,分别在竖墙上、中、下部位置、顶板跨中下表面、以及竖墙与顶板交界处布设监测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管廊混凝土开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每个截面的中心位置均设置零应力桶,每个所述零应力桶内布设的检测点为其所在截面对应的基准监测点,安装的传感器为其所在截面对应的基准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舒栋宋家茂丁林杜琳萍郝挺宇唐强李双成牛思海褚雅楠顾少君刘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雄安容西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