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钛合金及提高其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钛合金及提高其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45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变形钛合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钛合金及提高其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钛合金名义成分中由5~7种合金化元素组成,分别是:Al,Sn、Zr,以及Mo、Cr、Nb、Fe、Ni、V、Mn中的2~4种,提出了基于钼当量、铝当量和密度当量的名义成分定量控制方法,并基于该成分钛合金提出了组织控制方法:一、铸锭制备;二、铸锭高效开坯;三、锻坯双相球化改锻;四、坯料最终成形;五、锻件热处理。该方法简便、精确、高效,发挥成分和组织的协同作用,能够兼顾合金的低密度和高动态性能,满足装备发展对高比动态性能钛合金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形钛合金,涉及一种高比动态性能的钛合金及提高其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钛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耐腐蚀、耐冲击等优良性能,是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结构材料。现有结构钛合金大都是基于静强度、疲劳强度、损伤容限、热强度等性能需求开发的,满足了飞机、发动机、航天飞行器及装甲车辆等应用需求。具备高侵彻能力、抗高速冲击性能的部件要求材料具备轻质高动态性能,包括密度、最大塑性应变、平均流变应力、冲击吸收能四个关键指标。密度越低、最大塑性应变、平均流变应力和冲击吸收能越高,部件的使用效能越大。现有钛合金展现出较大的潜力,代替钢使用,提升了比动态性能,获得了一定的效益。比动态性能是指钛合金的动态性能(最大塑性应变、平均流变应力、冲击吸收能)与密度的比值。

2、但钛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动态性能具备独特性,其与成分、工艺、组织间的响应特点与静强度、疲劳强度、热强性能等常规性能不同。基于比动态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成分与组织控制方法并非完全适用,因而未能充分挖掘出钛合金的潜力,制约了钛合金的发展,不能满足高端制造行业对高比动态性能钛合金部件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比动态性能的钛合金及提高其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

2、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提供一种钛合金,所述钛合金名义成分中由5~7种合金化元素组成,分别是:

4、α稳定元素al,中性元素sn、zr,和β稳定元素mo、cr、nb、fe、ni、v、mn中的2~4种;

5、合金的名义成分按照铝当量[al]eq.、mo当量[mo]eq.和密度当量[ρ]eq.控制:

6、按公式[al]eq.=[al]+0.17[zr]+0.33[sn]计算的铝当量[al]eq.为6.75%~7.5%,

7、按公式[mo]eq.=[mo]+0.2[ta]+0.28[nb]+0.4[w]+0.67[v]+1.25[cr]+1.25[ni]+1.7[mn]+1.7[co]+2.5[fe]计算的mo当量[mo]eq.为7.5%~10.0%,

8、按公式[ρ]eq.=1/∑([e]/ρe)计算的密度当量[ρ]eq.≤4.60g/cm3,

9、其中e代表合金中的合金化元素,[e]代表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ρe代表单质元素e的密度。

10、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所述钛合金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1、步骤一、铸锭制备:制备合金铸锭;

12、步骤二、铸锭高效开坯:

13、将步骤一获得的合金铸锭在1100℃~1200℃的β单相区进行4~8火次镦拔开坯变形,每火次镦粗与拔长变形交替完成1~3轮次,镦粗与拔长变形量均为20%~35%,火次间采用热料回炉,最后一火次采用油冷或水冷。

14、通过β单相区多火次,多轮次镦拔的形变累积,结合β单相区的加热处理,使β相在充分的热机械作用下尽可能地破碎并均匀化,并通过最后的快速冷却处理,使α相在高畸变能与高过饱和度的协同作用下以尽可能细小的尺寸析出,最终获得均匀细晶β相基体中分布有细片层α相组织的锻坯,为后续α与β双相细晶球化奠定基础;

15、步骤三、锻坯双相球化改锻:

16、将步骤二获得的锻坯在β转变温度以下60℃~150℃进行4~8火次镦拔变形,每火次镦粗与拔长变形交替完成1~2轮次,镦粗与拔长变形量均为30%~50%,其中1~3火次采用四方换向拔长的方式控制,其余火次采用六方拔长后滚圆的方式控制,完成锻坯变形组织调控。

17、变形方面,通过镦粗与四方换向拔长,使锻坯各方向形变更加均匀,宏观上提升锻坯的组织均匀性,微观上更有利于α相的快速球化,结合最后阶段的高均匀性六方拔长滚圆变形,完成锻坯组织的高均匀性高球化效果改锻;组织演化控制方面,在细晶β、细片层α相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较低温度的形变改锻,增加参与变形的α相的数量与比例,提升改锻后锻坯组织中球化α相的含量与比例,最终获得高α相的双相球化坯料,为高动态性能调控提供组织基础。

18、步骤四、坯料最终成形:

19、将步骤三获得的坯料在与步骤三相同的温度下完成成形,获得锻件;

20、步骤五、锻件热处理:

21、将步骤四获得的锻件在比步骤三的温度低20℃~50℃的温度下进行保温1h~3h的热处理,

22、经过步骤五,一方面消除畸变能,使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减弱甚至消除各向异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双相球化组织钛合金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提升球化α相含量的同时避免α相数量的减少,从而获得高动态性能组织。

23、步骤一中采用多次真空自耗熔炼工艺制备合金铸锭。

24、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的拔长变形按六方拔长后滚圆的方式控制。

25、优选地,步骤三火次间采用热料回炉。

26、所述钛合金的比动态性能是指钛合金的动态性能与密度的比值;所述动态性能包括最大塑性应变、平均流变应力、冲击吸收能。

27、经过上述组织控制方法,所述钛合金的比最大塑性应变超过0.056cm3/g,比平均流变应力超过338mpa/(g/cm3),比冲击吸收能大于等于90(j/cm3)/(g/cm3)。

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钼当量、铝当量和密度当量的名义成分定量控制方法,具有简便、精确、可靠的特点,以al、sn、zr为主体合金元素,辅以2~4种低密度β稳定元素,同步提升铝、钼当量,兼顾了合金的低密度和高动态性能,为提升合金的比动态性能奠定基础;同时基于该成分钛合金,提出了一种高效、高收益的组织调控方法,即通过β单相区多火次、多轮次镦拔对自耗熔炼制得的铸锭进行高效开坯,使β相经过充分的热机械处理而得到充分的均匀细化,并通过快速冷却细化α片层,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相区较低温度的换向镦拔+六方拔长的变形控制方式,实现锻坯宏观组织的均匀,并获得高α相含量双相球化组织,通过热处理实现最终组织的均匀、稳定、细小、球化,使合金具备高动态性能。该专利技术公布的方法,利用通用设备即可完成。成分与组织两种控制方法协同作用,实现了对合金密度和高动态性能匹配性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合金,其特征在于:

2.一种提高权利要求1所述钛合金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拔长变形按六方拔长后滚圆的方式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火次间采用热料回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多次真空自耗熔炼工艺制备合金铸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的成形方式为挤压成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的比动态性能是指钛合金的动态性能与密度的比值;所述动态性能包括最大塑性应变、平均流变应力、冲击吸收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的比最大塑性应变超过0.056cm3/g,比平均流变应力超过338MPa/(g/cm3),比冲击吸收能大于等于90(J/cm3)/(g/cm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合金,其特征在于:

2.一种提高权利要求1所述钛合金比动态性能的组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拔长变形按六方拔长后滚圆的方式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火次间采用热料回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多次真空自耗熔炼工艺制备合金铸锭。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毅邓雨亭刘英飒谭启明张明达曹京霞黄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