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9420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主要由前导、前环、支撑、挡片、线圈架和后导组成,同时还包括磁钢片、塑包钢丝绳、连接件和弹簧,其中前导、前环、支撑、挡片、线圈架和后导都通过连接件、弹簧一一相互连接在一起后经塑包钢丝绳贯穿并通过焊点焊接固定,磁钢片是设置在线圈架的两侧,支撑、线圈架都是注塑而成的,线圈架上的线圈经过精密绕制,带宽可达50kHz-800kHz。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感器弯曲度大,能满足安全性、通过性的要求,适用于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检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涡流传感器,特别是一种用于U形传热管检测的内穿式柔性 涡流传感器,属核电无损检测部件。
技术介绍
涡流检测技术是一种用途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 一。该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表面和亚表面缺陷检出灵敏度高等特点。这种方法采用 电磁感应原理,在被检工件表面产生交变激励电流,然后通过测量检测线圈的电阻抗变化 实现对于被检件表面缺陷的检测。涡流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非接触测量、不需耦合剂以及 可实现自动化检测的特点,在机械、电力、石油、化工、纺织、航空、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得到广 泛的应用。蒸汽发生器管件的检测对于核电站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常规的涡流内穿 式传感器可用于传热管的失效和缺陷的检测,其结构主要由前导、支撑、线圈架和后导四个 部分构成,整体无法弯曲或仅能够小角度地弯曲,内置的钢丝绳无塑料包层容易和线圈引 线接触引起信号干扰,零件采用尼龙材料机械加工而成,尺寸精度不高,耐磨性较差,从而 导致传感器寿命短,性能不稳定。因此对于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检测所使用的内穿式涡 流传感器必须进行特殊设计,要求具有柔性结构且还要同时满足安全性、通过性以及性能 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曲度大,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用于传热管检测 的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前导、前环、支撑、挡片、线圈架、和后导,同时还 包括磁钢片、塑包钢丝绳、连接件和弹簧,其中所述前导、前环、支撑、挡片、线圈架和后导都 通过所述的连接件、弹簧一一相互连接在一起后经所述的塑包钢丝绳贯穿、并通过焊点焊 接固定。所述的磁钢片是设置在所述的线圈架的两侧。所述的支撑和线圈架都是注塑件。本技术的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故可以大角度进行弯 曲,可通过弯管半径为R60mm、管内径为Φ 1 Imm的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确保安全性,提高 使用寿命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塑包钢丝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线圈架线圈绕线排列示意图。图中1前导、2前环、3支撑、4挡片、5线圈架、6磁钢片、7后导、8塑包钢丝绳、9焊 点、10连接件、11弹簧、12焊点、13连接件、14连接件、15弹簧、16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按所需要求将塑包钢丝绳8加工好,在本实施例中,塑包钢丝绳8长 250mm直径1mm。先将此塑包钢丝绳8用剥线钳依次去除端、尾部及距离端部Ilmm处的塑包 层后即形成裸露钢丝绳(如图2所示),然后A处上锡(即焊点9),使塑包钢丝绳8受热, 取一小圆环(图中没有标出)放置在工作台上,并用烙铁将焊锡滴与圆环中,使其形成厚约 2mm的圆盘状,将塑包钢丝绳8垂直置于盘状焊点之上,并用电烙铁使焊接。取连接件13, 将加工好的塑包钢丝绳8穿入其中,在距端部B处与塑包钢丝绳焊接(即焊点12),再穿入 弹簧11。再依次穿入挡片4、支撑3、前环2、连接件10和前导1。在线圈架5两侧装上磁钢 片6。塑包钢丝绳8再依次穿上线圈架5、连接件14、弹簧15、挡片4、支撑3、后导7以及连 接件16。这样构成的传感器能大角度弯曲,可以通过弯管半径R60mm内径为ΦΙΙπιπι的蒸汽 发生器U形传热管。支撑3、线圈架5是注塑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是用聚甲醛材料,其他零部 件均为机械加工而成的。为获得宽频带使其能够适应多频涡流检测的要求,线圈架5上的线圈是经过精密 绕制的。首先根据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计算出线圈的匝数。在本实施例中为80-82圈。将线 圈绕在线圈架上,按照一定的绕线方式,绕10层。如图3所示。这样经过精密绕制的线圈, 其带宽为 50ΚΗζ-800ΚΗζ。权利要求一种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包括前导(1)、前环(2)、支撑(3)、挡片(4)、线圈架(5)和后导(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钢片(6)、塑包钢丝绳(8)、连接件(10)、(13)、(14)、(16)和弹簧(11)、(15),其中所述前导(1)、前环(2)、支撑(3)、挡片(4)、线圈架(5)和后导(7)都通过所述的连接件(10)、(13)、(14)、(16)、弹簧(11)、(15)一一相互连接在一起后经所述的塑包钢丝绳(8)贯穿、并通过焊点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钢片(6)是设 置在所述的线圈架(5)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3)和线圈 架(5)都是注塑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主要由前导、前环、支撑、挡片、线圈架和后导组成,同时还包括磁钢片、塑包钢丝绳、连接件和弹簧,其中前导、前环、支撑、挡片、线圈架和后导都通过连接件、弹簧一一相互连接在一起后经塑包钢丝绳贯穿并通过焊点焊接固定,磁钢片是设置在线圈架的两侧,支撑、线圈架都是注塑而成的,线圈架上的线圈经过精密绕制,带宽可达50kHz-800kHz。本技术的传感器弯曲度大,能满足安全性、通过性的要求,适用于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检测。文档编号G01N27/90GK201673141SQ20102019852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师绍猛, 曹刚, 杨宝初, 王冬冬, 王巍超, 邵庆荣, 郭韵 申请人: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穿式柔性涡流传感器,包括前导(1)、前环(2)、支撑(3)、挡片(4)、线圈架(5)和后导(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钢片(6)、塑包钢丝绳(8)、连接件(10)、(13)、(14)、(16)和弹簧(11)、(15),其中所述前导(1)、前环(2)、支撑(3)、挡片(4)、线圈架(5)和后导(7)都通过所述的连接件(10)、(13)、(14)、(16)、弹簧(11)、(15)一一相互连接在一起后经所述的塑包钢丝绳(8)贯穿、并通过焊点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庆荣曹刚郭韵师绍猛王巍超王冬冬杨宝初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