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915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3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成排成列设置;端板,端板位于电芯组件大面的朝向侧;第一拉紧件,每列电芯的顶部设有一条第一拉紧件,第一拉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端板固定连接;若干块夹板,夹板用于承托电芯组件,多块夹板并列设置且各夹板沿电芯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拉紧件,第二拉紧件位于夹板的底部,第二拉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端板固定连接。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能够抵抗电芯膨胀力,结构强度高,成组容量大,利于提高箱体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特别是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池应用领域更为广泛。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箱盖,在箱体内部一般要安装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如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610867206.3所公开的专利文献,电池模组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电连接,从而适应大功率新能源汽车的用电需求。传统的单个电池模组包括一对端板、一对侧板、底板、顶板和多个堆叠的单体电芯,电芯呈单列设置,端板设置于电芯组件沿堆叠方向的两端,侧板设置于电芯组件沿堆叠方向的两侧并分别与两端的端板固定连接,端板和侧板的设置主要用于限制电芯膨胀变形,底板和顶板分别设置于电芯组件的底部和顶板并与四周的端板和侧板固定连接,将电芯组件进行封装固定,从而形成电池模组,方便成组移动,如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2220245204.1所公开的电池模组构造。这种构造形式的电池模组堆叠封装的电芯数量较少,在生产电池包时需要先封装好若干个电池模组,再将若干个电池模组一一放入电池包箱体中进行集成配置,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需要将若干个电池模组依次放入电池包箱体中进行集成组装,存在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成组固定更大容量的电芯组件,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4、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成排成列设置;

5、端板,所述端板位于所述电芯组件大面的前后侧,用于约束成排中各电芯的大面膨胀;

6、至少一个第一拉紧件,所述第一拉紧件位于所述电芯的顶部,所述第一拉紧件分别与两端的所述端板固定连接;

7、若干块夹板,若干块所述夹板并列设置且各所述夹板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设置,用于成排放置多个电芯;其中,所述夹板包括支撑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支撑部垂向连接,所述支撑部成排承接所述电芯,所述夹持部接触于所述电芯的大面,在两端所述端板的约束作用下相邻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夹板和所述端板之间能够形成对所述电芯的夹持力;

8、第二拉紧件,所述第二拉紧件位于各所述夹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拉紧件分别与两端的所述端板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二拉紧件相对各所述夹板交叉设置。

9、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在成组过程中,通过将电芯成排设置在各块夹板的支撑部上进行底部支撑、将各电芯的大面靠近夹板的夹持部设置,从而形成模块单元,依此成列进行电芯堆叠(大面对大面);然后将端板设置在整个电芯组件大面的前后侧,对堆叠好的电芯组件在挤压作用下分别在电芯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安装第一拉紧件和第二拉紧件进行整体固定,从而形成电池模组。其中,两端端板、顶部第一拉紧件和底部的第二拉紧件能够将成排成列堆叠的电芯组件整体集成固定在一起,从而限制电池沿厚度方向(大面的法向方向)自由膨胀,而夹板的设置可以提高电池模组内各排电芯位置的一致性并保持一定的挤压力;具体来说,在两端端板以及顶部第一拉紧件、底部第二拉紧件的约束作用下,相邻两个夹板的支撑部之间、支撑部与端板之间能够分别对中间所夹持的电芯保持较好约束力,在整体约束力下限制了夹板支撑部的位置,从而使得夹板与夹板之间能够保持位置固定、夹持部与夹持部之间不易错位,从而方便进行第二拉紧件紧固,同时夹板在整体约束力下又能够为电芯组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方便移动安装。这样保证了结构的整体强度,结构整体性好,约束力强且可靠,电芯之间不易错位、下塌,适用于大容量的电芯模组成组。

10、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结构强度高,成组稳定、可靠,利于增大电芯的成组容纳量,从而可减少电池模组制造个数,提高安装效率;而且这样也减少了在电池包箱体内预留安装间隙,利于提高电池包箱体空间利用率。

11、优选地,所述端板的外侧面上设有横梁,所述横梁横向设置,横梁上竖向设有模组固定孔,便于与箱体边梁固定连接,安装稳定、可靠。

12、优选地,所述端板包括用于液冷散热的液冷部和用于安装固定的加强部,所述液冷部和所述加强部一体成型。本方案将端板和液冷板集成于一体设置,使液冷板成为模组结构一部分,在进行液冷散热的同时还能消解部分膨胀力、约束结构变形。

13、优选地,所述端板还包括横向设置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一体连接于所述液冷部的底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接所述电芯。承载部的设置利于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成组稳定性,保证结构强度,也方便连接第二拉紧件。

14、优选地,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固定压块,所述固定压块用于与所述支撑部和/或所述承载部可拆卸连接,固定压块的设置便于将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箱体固定连接。相应地,用于承接成排电芯的承载部和支撑部应具有足够长度。

15、优选地,对应各列所述电芯均设有一条所述第一拉紧件,所述第一拉紧件设有折弯压槽,所述折弯压槽对应每列所述电芯的泄压阀设置。第一拉紧件的设置能够在抵抗电芯膨胀力的同时对电芯热失控产生高温气体进行防护导气。

16、优选地,所述夹板呈倒t形或l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利于将各电芯紧密堆叠。

17、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内部设有液冷流道,相邻两排所述夹持部的液冷流道通过管道连通,利于均衡不同位置处的电芯温度,且流道路径短,利于冷热交互;比如,可以是将连续两排夹持部的液冷流道两两连接,也可以是将连续三排夹持部之间的液冷流道相邻连接,诸如此类,不局限于将所有排夹持部的液冷流道均采用相邻连接的方式。

18、优选地,相邻所述电芯之间设有环形垫片。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1、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能够抵抗电芯膨胀力,结构强度高,成组容量大,利于提高电池包箱体的空间利用率。

21、2、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将端板和液冷板集成设置,既能消解部分膨胀力,约束结构变形,又能实现液冷。

22、3、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在首尾集成端板上方锁附第一拉紧件,加强了大模组整体结构强度,在抵抗电芯膨胀力产生的模组变形的同时还对电芯热失控产生高温气体具有防护导气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外侧面上设有横梁(15),所述横梁(15)横向设置,所述横梁(15)上竖向设有模组固定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包括用于液冷散热的液冷部(16)和用于安装固定的加强部(14),所述液冷部(16)和所述加强部(14)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还包括横向设置的承载部(17),所述承载部(17)一体连接于所述液冷部(16)的底部,所述承载部(17)用于承接所述电芯(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压块(3),所述固定压块(3)用于与所述支撑部(21)或所述承载部(17)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对应各列所述电芯(4)均设有一条所述第一拉紧件(5),所述第一拉紧件(5)设有折弯压槽(51),所述折弯压槽(51)对应每列所述电芯(4)的泄压阀(4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2)呈倒T形或L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2)内部设有液冷流道,相邻两排所述夹持部(22)的液冷流道通过管道(1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电芯(4)之间设有环形垫片(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外侧面上设有横梁(15),所述横梁(15)横向设置,所述横梁(15)上竖向设有模组固定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包括用于液冷散热的液冷部(16)和用于安装固定的加强部(14),所述液冷部(16)和所述加强部(14)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还包括横向设置的承载部(17),所述承载部(17)一体连接于所述液冷部(16)的底部,所述承载部(17)用于承接所述电芯(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压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心陈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