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测试假人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程度对汽车内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随着对汽车座椅的深入研究,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和智能调节等功能不断丰富,可以满足驾乘人员对不同气候、驾驶条件和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舒适性要求。
2、长期以来,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测量人体与座椅接触位置的体压分布,进而在物理层面研究座椅的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影响,然而,这忽略了人体与座椅接触面热环境对人体生理层面的热舒适性影响。
3、目前,研究者对汽车座椅热舒适性的评测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需要进行主观测试实验,这种方法开发周期长,成本较高,而且易受主观个体的偏向性影响。通过测量装置测量驾乘人员与智能座椅接触面的热环境状态参数,进而对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进行研究,这种方法成本低,可重复性高,可以有效对汽车智能座椅的热舒适性进行评测,进而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实现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体验。因此需要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测试假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大腿、右大腿、躯干、左小腿、右小腿、左上臂、右上臂、头部以及传感器模块;所述头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躯干的顶部连接,所述左小腿的一端与左大腿相连接,所述右小腿的一端与右大腿相连接,左上臂和右上臂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结构与躯干的两侧相连接,所述左大腿和右大腿通过第三连接结构与躯干的底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测试假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52mm,且所述载板的直径也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测试假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测试假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大腿、右大腿、躯干、左小腿、右小腿、左上臂、右上臂、头部以及传感器模块;所述头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躯干的顶部连接,所述左小腿的一端与左大腿相连接,所述右小腿的一端与右大腿相连接,左上臂和右上臂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结构与躯干的两侧相连接,所述左大腿和右大腿通过第三连接结构与躯干的底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测试假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为52mm,且所述载板的直径也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智能座椅热舒适性测试假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包括躯干上部和躯干下部,所述躯干上部包括前胸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朝,李乾坤,郑俊彦,冯渲豪,程浩轩,张佳卉,李彦慧,王国华,常贺,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