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891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钢轨本体、电热伴带、电源、第一均热片、第二均热片、冷却管、制冷压缩机、保温层、控制中心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连接钢轨本体,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中心;所述第一均热片固定在钢轨本体上,各个冷却管均匀固定在第一均热片的外侧,所述冷却管连接制冷压缩机,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制冷压缩机连接控制中心;所述第二均热片固定在第一均热片的外侧,所述第二均热片靠近第一均热片的一侧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电热伴带位于固定槽内,所述电热伴带连接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控制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温度调节效果好、安装拆卸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温度控制,尤其是涉及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无缝线路的安全与管理工作变得日益重要。考虑到温度的影响,特别是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的季节,由于热胀冷缩,导致钢轨长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无缝线路中钢轨的实际伸缩量是衡量无缝线路轨道稳定性的量化标准,是无缝线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无缝线路的状态稳定性、保养、管理以及维修安全等问题。特别是在大跨度钢梁桥上、桥头上和无缝线路需调节钢轨伸缩量地段。

2、目前无缝线路针对钢轨由于温度所造成的长度伸缩变化,通常是采用钢轨伸缩调节器对钢轨的伸缩进行调节,在正常温度变化时可以起到很好作用,但遇到温度突变恶劣天气时,如寒潮等,存在钢轨和下部桥梁不能同步变化,两者伸缩量不同的问题,无法保证铁路为无缝线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遇到温度突变恶劣天气时,存在钢轨和下部桥梁不能同步变化,两者伸缩量不同的问题,无法保证铁路为无缝线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钢轨本体、电热伴带、电源、第一均热片、第二均热片、冷却管、制冷压缩机、保温层、控制中心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连接钢轨本体,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中心;

4、所述第一均热片固定在钢轨本体上,所述第一均热片与钢轨本体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冷却管的数量为多个,各个冷却管均匀固定在第一均热片的外侧,相邻两冷却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连通后的冷却管连接制冷压缩机,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制冷压缩机连接控制中心;

5、所述第二均热片固定在第一均热片的外侧,所述第二均热片靠近第一均热片的一侧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电热伴带位于固定槽内,所述电热伴带连接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控制中心,所述保温层固定在第二均热片的外侧。

6、优选的,所述保温层的外侧设有保护钢板,所述保护钢板为t型结构,所述保护钢板固定在保温层的外侧。

7、优选的,所述第二均热片与钢轨本体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均热片的外侧设于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依次穿过保温层和保护钢板,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支撑槽过盈配合,另一端螺纹连接螺母,所述螺母位于保护钢板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第一均热片和第二均热片位于钢轨本体外侧的一端与钢轨本体的上表面等高,所述第一均热片和第二均热片位于钢轨本体内侧的一端的上端面接触钢轨本体上端的下表面。

9、优选的,所述保护钢板下端的横向钢板为多段式结构,相邻两段之间设有出带口,所述电热伴带的起始段从出带口引出,所述电热伴带终端连接有防爆接线盒。

10、优选的,所述保护钢板下端的横向钢板上设有接口,所述电源固定在接口周边,所述电热伴带通过接口连接电源。

11、优选的,所述钢轨本体外侧的保护钢板与钢轨上表面等高,所述钢轨本体内侧的保护钢板与钢轨本体上端的宽度相同,且所述保护钢板上端面接触钢轨本体上端的下表面。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均热片和第二均热片的材质均为铜。

13、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的两端通过输送道连通相邻的冷却管,所述输送道设置在制冷压缩机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冷却管,所述进水口位于冷却管的上方,所述出水口位于冷却管的下方,所述制冷压缩机通过输送管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均热片、保温层和保护钢板对应位置设有扣件槽,扣件槽内固定有扣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方案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钢轨本体的实时温度并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结合钢轨本体的温度、当地气温变化以及大跨度钢梁桥等基础设施收缩量,控制中心控制电源为电热伴带通电,结合第一均热片和第二均热片为钢轨本体加热升温;控制中心控制制冷压缩机向冷却管内输送冷却液,冷却液经由冷却管流出后从闭合回路流回到制冷压缩机,冷却液的循环流动结合第一均热片和第二均热片为钢轨本体降温,实现钢轨本体的温度调节。本方案通过对钢轨本体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有效解决了由于昼夜温差大等恶劣天气导致钢轨发生较大伸缩量的问题,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简单,安装与拆解方便,便于后期的维护。

17、(2)本方案还在第二均热片的外侧固定保温层,避免了对钢轨本体加热或降温时,热量的散失或环境温度对钢轨温控的影响;同时在保温层的外侧设置保护钢板,不仅能够起到对保温层的保护作用,还能够通过保护钢板对保温层进行定型和固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轨本体(1)、电热伴带(2)、电源(3)、第一均热片(4)、第二均热片(5)、冷却管(6)、制冷压缩机(7)、保温层(8)、控制中心和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的感应头连接钢轨本体(1),所述温度传感器(9)连接控制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8)的外侧设有保护钢板(10),所述保护钢板(10)为T型结构,所述保护钢板(10)固定在保温层(8)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热片(5)与钢轨本体(1)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均热片(5)的外侧设于支撑槽(11),所述支撑槽(11)内设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依次穿过保温层(8)和保护钢板(10),所述支撑柱(12)的一端与支撑槽(11)过盈配合,另一端螺纹连接螺母(13),所述螺母(13)位于保护钢板(10)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热片(4)和第二均热片(5)位于钢轨本体(1)外侧的一端与钢轨本体(1)的上表面等高,所述第一均热片(4)和第二均热片(5)位于钢轨本体(1)内侧的一端的上端面接触钢轨本体(1)上端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钢板(10)下端的横向钢板为多段式结构,相邻两段之间设有出带口(14),所述电热伴带(2)的起始段从出带口(14)引出,所述电热伴带(2)终端连接有防爆接线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钢板(10)下端的横向钢板上设有接口(15),所述电源(3)固定在接口(15)周边,所述电热伴带(2)通过接口(15)连接电源(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本体(1)外侧的保护钢板(10)与钢轨上表面等高,所述钢轨本体(1)内侧的保护钢板(10)与钢轨本体(1)上端的宽度相同,且所述保护钢板(10)上端面接触钢轨本体(1)上端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热片(4)和第二均热片(5)的材质均为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的两端通过输送道连通相邻的冷却管(6),所述输送道设置在制冷压缩机(7)通过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连通冷却管(6),所述进水口(16)位于冷却管(6)的上方,所述出水口(17)位于冷却管(6)的下方,所述制冷压缩机(7)通过输送管连通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热片(4)、保温层(8)和保护钢板(10)对应位置设有扣件槽,扣件槽内固定有扣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轨本体(1)、电热伴带(2)、电源(3)、第一均热片(4)、第二均热片(5)、冷却管(6)、制冷压缩机(7)、保温层(8)、控制中心和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的感应头连接钢轨本体(1),所述温度传感器(9)连接控制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8)的外侧设有保护钢板(10),所述保护钢板(10)为t型结构,所述保护钢板(10)固定在保温层(8)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热片(5)与钢轨本体(1)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均热片(5)的外侧设于支撑槽(11),所述支撑槽(11)内设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依次穿过保温层(8)和保护钢板(10),所述支撑柱(12)的一端与支撑槽(11)过盈配合,另一端螺纹连接螺母(13),所述螺母(13)位于保护钢板(10)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热片(4)和第二均热片(5)位于钢轨本体(1)外侧的一端与钢轨本体(1)的上表面等高,所述第一均热片(4)和第二均热片(5)位于钢轨本体(1)内侧的一端的上端面接触钢轨本体(1)上端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轨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钢板(10)下端的横向钢板为多段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刚王勇霍钊高红兵赵泽旭陈金连陈一帆王明宇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