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878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衣。由救生衣体、充气气囊、充气式救生器和固有浮力材料组成,救生衣体为开襟式背心结构,开襟处设有拉链,救生衣体领部设有口袋,充气气囊位于该口袋内,且其一侧与口袋内壁相连;救生衣体背部设有长条形的袋子,袋子内放置充气式救生器;救生衣体的内部设有固有浮力材料,救生衣体的胸部和腰部的外壁上均设有调节带,调节带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相应的,救生衣体上设有第二魔术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穿戴简单,连接可靠,通常情况下能提供较为适中的浮力以保证救援人员水中游泳、作业的灵活性,紧急情况时又可增大浮力以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具备较强的自救功能和他救功能,适合水域救援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上救援防护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 衣。
技术介绍
在水灾或其他水上事故现场,参加抗洪抢险、救助落水及被水围困的受灾人员是 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重要任务之一。救生衣是消防部队实施水上救援任务时的必备装备, 但现有的救生衣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救生衣问题而导致的救人失败或救援人员伤亡的案 例时有发生。总结下来,目前救生衣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现有救生衣的设计理念和要求无法满足水上救援工作的需要。现有救生衣 的设计主要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浮力大多集中于胸前,其目的是最大程度上保证落水者 的生命安全。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1607587A名称为《一种救生衣》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 一种设计合理、重量轻且在人落水时能自动翻转身体而保持脸部向上的一种救生衣。又如, 专利号为CN93214217. 6名称为《超强浮力救生衣》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使落水 者保持上半身45度角倾斜浮出水面的救生衣。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但这样的救生衣并不 适合救援人员在水中救助他人或作业使用,消防救援人员穿着现有救生衣在水中转动头和 胳膊、翻转、游动等动作不够灵活,影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第二,救生衣浮力不能满足水上救援的需要。现有的救生衣浮力通常较小,普通船 用工作救生衣浮力仅有73. 5N,而消防救援人员在下水救人时,要穿着救援服、救援靴并佩 戴头盔,因此在救援人员穿着救生衣在水中救人时,尤其是当体力不支时,往往会出现浮力 不够的情况,这对于救援人员是十分危险。更重要的是,救援人员在水中救人时,经常要抱 住遇难者游动或被慌乱的落水者紧紧抓住,现有救生衣所提供的浮力根本无法承载两个人 的重量,曾发生过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同时遇难的惨剧。而目前市场还未见能承受两个成 年人重量的救生衣。中国航空工业标准HB6652-52《民用航空器救生衣最低性能要求》中 规定,成人使用的救生衣浮力不应小于155N,这种救生衣浮力较大,但其穿着者在水中浮态 为面部朝上且所水中受到的阻力较大,并不适合水上救援人员作业使用。第三,现有救生衣绳带结构不合理、易脱离。现有救生衣穿脱速度较慢、且穿着的 舒适性较差,更重要的是现有救生衣在水中十分容易与人的身体脱离,裆带设计的也不够 人性化,且容易松动。并且有些救生衣外部表面各种带子、搭扣过多,在救援中十分容易被 救援工具或水下物体钩住,给救援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救生衣的缺陷,提供一种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衣。 救援人员单人使用时,救生衣的浮力大小适中,浮态适合于游泳、作业等活动,且穿着性能 良好;救援人员穿着救生衣救人或遇到激流、漩涡等紧急情况时,救生衣能提供承载不小于 两个成年男性重量的浮力,使救援人员穿着救生衣后可以安全可靠的实施救援任务,并且绳带结构简单,与身体连接可靠,在水中不易窜动或脱离身体。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衣,由救生衣体10、充气气囊11、充气式救 生器12和固有浮力材料50组成,其中救生衣体10为开襟式背心结构,开襟处设有拉链 23,开襟处的下端设有插扣20 ;救生衣体10领部设有口袋29,口袋29呈倒U型结构,充气 气囊11位于该口袋29内,且其一侧与口袋29内壁相连;救生衣体10的内部设有固有浮力 材料50,固有浮力50前后厚度基本相同,且主要集中在救生衣体10的胸部以下;当充气气 囊11未充气时,穿着者在水中呈直立状态,当充气气囊11充气后,救生衣总的浮力至少能 承载两个成年男性的重量,可以使穿着者口鼻露出水面120mm以上;救生衣体10背部设有 长条形的袋子30,袋子30内放置充气式救生器12 ;救生衣体10的胸部和腰部的外壁上均 设有调节带,调节带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31,相应的,救生衣体10上设有第二魔术贴32,使 用时,第一魔术贴31可贴合于第二魔术贴32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充气气囊11采用手动式的充气气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救生衣体10领部附近设有示位灯25和哨笛2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救生衣体10两侧均设有裆带,裆带一端固定于救生衣体10内表 面,另一端装有插扣公头40,救生衣体10前襟内表面设有相应的插扣母头41,使用时,裆带 从人体大腿内侧穿过,分别将同侧的插扣公头40与插扣母头41相连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救生衣体10的肩部、背部、充气气囊11及充气式求生器12上均设 有反光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充气式救生器12采用充气式救生圈或腋下救生气囊等中任一种, 其浮力至少能承载一位成年男性的重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固有浮力材料50为救生衣穿着人员提供最基本浮力,救生衣前后 固有浮力材料厚度相当,使穿着者在水中接近呈直立的姿势,视野开阔,活动较方便。且浮 力大小适中能保证游泳等活动最为省力。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位于领部的充气气囊11在通常状态下处于未充气状态,隐藏于领 部倒u形的口袋29中,且与救生衣可靠连接,当救援人员救人或遇到激流、漩涡救生衣固有 浮力材料50提供的浮力不够时,可用手动为充气气囊11充气,以增加救生衣的整体浮力, 以保证安全。本专利技术中,充气气囊11与救生衣体可靠连接,在使用时不能发生分离。充气式救 生器12使用时可以与救生衣体分离。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位于背部的长条形袋子30中的充气式救生器12可以与救生衣体 10分离,当救援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对其充气进行自救,当遇到被水围困人员或有意 识的落水人员时,可以抛给被救人员,拯救生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位于侧边的调节带向前拉动即为收紧,操作人性化,可适应不同体 型的人员,且调节带的端部可设有魔术贴,收紧后可将其粘到救生上,以防止调节带松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裆带靠近救生衣体的侧边,使用时裆带从人体大腿内侧穿过,穿着 舒适,能有效防止救生衣在水中相对身体滑动或脱离。本专利技术中,救生衣体的肩部及充气气囊上设有反光膜,以便于救援人员在夜间执 行救援任务时易于被发现。本专利技术中,救生衣体的胸部附近设有示位灯及哨笛,其目的是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起到沟通、联系、求救等作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全新的设计理念,结构合理,穿戴简单,连接可靠,通常情况下能提供 较为适中的浮力以保证救援人员水中游泳、作业的灵活性,紧急情况时又可以增大浮力以 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具备较强的自救功能和他救功能,十分适合水域救援人员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充气气囊充气后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展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标号10为救生衣体,11为充气气囊,12为充气式救生器,19为第一调节带, 20为插扣,21为裆带,22为第二调节带,23为拉链,24为第一反光膜,25为示位灯,26为哨 笛,29为口袋,31为第一魔术贴,32为第二魔术贴,33为第二反光膜,40为插扣公头,41为 插扣母头,50为浮力材料。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体10、固有浮力材料50、手动充气气囊 11和充气式救生器12。救生衣体10为开襟式背心结构,救生衣体10内部装有固有浮力材 料50,开襟处设有拉链23,充气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衣,由救生衣体(10)、充气气囊(11)、充气式救生器(12)和固有浮力材料(50)组成,其特征在于救生衣体(10)为开襟式背心结构,开襟处设有拉链(23),开襟处的下端设有插扣(20);救生衣体(10)领部设有口袋(29),口袋(29)呈倒U型结构,充气气囊(11)位于该口袋(29)内,且其一侧与口袋(29)内壁相连;救生衣体(10)的内部设有固有浮力材料(50),固有浮力材料(50)前后厚度基本相同,且主要集中在救生衣体(10)的胸部以下;当充气气囊(11)未充气时,穿着者在水中呈直立状态,当充气气囊(11)充气后,救生衣总的浮力至少能承载两个成年男性的重量,使穿着者口鼻露出水面120mm以上;救生衣体(10)背部设有长条形的袋子(30),袋子(30)内放置充气式救生器(12);救生衣体(10)的胸部和腰部的外壁上均设有调节带,调节带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31),相应的,救生衣体(10)上设有第二魔术贴(32),使用时,第一魔术贴(31)可贴合于第二魔术贴(3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轶惠薛林傅建桥张磊曹伟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