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站和具有其的集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856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尘站和具有其的集尘系统,集尘站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支撑部和对接部,对接部的水平方向的一侧具有凹部,凹部的上端敞开,凹部相对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安装配合结构;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部上,尘杯组件与对接部在水平方向上排布,尘杯组件的周壁上设有凸起,凸起沿尘杯组件周向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配合结构,当尘杯组件位于支撑部上时,凸起位于凹部内,第二安装配合结构位于相对第一安装配合结构远离尘杯组件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集尘站,能够避免尘杯组件发生偏移甚至是脱落,避免尘杯组件内的垃圾倾洒,提高尘杯组件与壳体配合的可靠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扫地机器人,尤其是涉及一种集尘站和具有其的集尘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备也逐渐进入家家户户,而扫地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种,扫地机器人又称扫地吸尘器、智能吸尘器等,是智能家居的一种,能够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扫任务。

2、在现有技术中,扫地机器人基本上都需要手动清理垃圾,操作繁琐,同时在清扫的过程中不能实现集尘,用户体验感差;而在具有集尘功能的扫地机器人中,尘杯与基座装配的可靠性不高,在需要将基座移动时或误碰尘杯时,易发生尘杯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集尘站,所述集尘站能够避免尘杯组件发生偏移甚至是脱落,避免尘杯组件内的垃圾倾洒,提高尘杯组件与壳体配合的可靠性。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集尘系统,所述集尘系统包括上述的集尘站。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站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支撑部和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水平方向的一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的上端敞开,所述凹部相对的两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安装配合结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对接部在水平方向上排布,所述尘杯组件的周壁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沿所述尘杯组件周向方向相对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配合结构,当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部内,所述第二安装配合结构位于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远离所述尘杯组件的一侧。p>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站,通过第二安装配合结构与第一安装配合结构的配合,能够在移动集尘站或误碰尘杯组件时,避免尘杯组件朝向远离对接部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尘杯组件发生偏移甚至是脱落,进而避免尘杯组件内的垃圾倾洒,可以提高尘杯组件与壳体配合的可靠性,提高集尘站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5、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集尘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自上而下地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在所述尘杯组件落在所述支撑部上的同时所述尘杯组件完成与所述对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的对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与所述凹部的底壁间隔开,所述第二安装配合结构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外周壁间隔开。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安装配合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筋、连接筋和导向筋,所述连接筋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对接部倾斜。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凹部的底壁朝向所述尘杯组件倾斜,所述导向筋朝向背离所述对接部的方向倾斜,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凹部的底壁贴合。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贴合。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朝向背离所述尘杯组件的方向倾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组件在所述凸起上设有第一进尘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凹部的底壁上设有第二进尘口和第二出风口,当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第二进尘口与所述第一进尘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当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均与所述凸起止抵,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进尘口和所述第二进尘口,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具有凸台,所述尘杯组件的下表面上具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定位槽。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具有沿所述支撑部的周向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周向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对接部连接以共同限定出限位槽,所述尘杯组件的下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系统包括:上述的集尘站,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充电端子和集尘口;扫地机器人,所述扫地机器人具有集尘出口和第二充电端子,所述扫地机器人具有与所述集尘站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所述集尘站脱离的分离状态,在所述配合状态,所述集尘出口与所述集尘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充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连接。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集尘系统,通过设有上述的集尘站,通过第二安装配合结构与第一安装配合结构的配合,能够在移动集尘站或误碰尘杯组件时,避免尘杯组件朝向远离对接部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尘杯组件发生偏移甚至是脱落,进而避免尘杯组件内的垃圾倾洒,可以提高尘杯组件与壳体配合的可靠性,提高集尘站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自上而下地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在所述尘杯组件落在所述支撑部上的同时所述尘杯组件完成与所述对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的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与所述凹部的底壁间隔开,所述第二安装配合结构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外周壁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安装配合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筋、连接筋和导向筋,所述连接筋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对接部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凹部的底壁朝向所述尘杯组件倾斜,所述导向筋朝向背离所述对接部的方向倾斜,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凹部的底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朝向背离所述尘杯组件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在所述凸起上设有第一进尘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凹部的底壁上设有第二进尘口和第二出风口,当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第二进尘口与所述第一进尘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当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均与所述凸起止抵,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进尘口和所述第二进尘口,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具有凸台,所述尘杯组件的下表面上具有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定位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具有沿所述支撑部的周向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周向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对接部连接以共同限定出限位槽,所述尘杯组件的下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12.一种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自上而下地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在所述尘杯组件落在所述支撑部上的同时所述尘杯组件完成与所述对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的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与所述凹部的底壁间隔开,所述第二安装配合结构与所述尘杯组件的外周壁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安装配合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筋、连接筋和导向筋,所述连接筋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朝向所述对接部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凹部的底壁朝向所述尘杯组件倾斜,所述导向筋朝向背离所述对接部的方向倾斜,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凹部的底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与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安装配合结构朝向背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林斌徐小伟熊芳非余丛
申请(专利权)人: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