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穿壳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851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9
本技术涉及端子领域的五金穿壳端子,包括塑胶壳体和一组导电件,一组导电件包括两根金属接线柱,塑胶壳体内设置有两个贯穿塑胶壳体的穿线孔,两根金属接线柱通过连带进行连接,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一端为接线部,另一端为用于穿入穿线孔的导电引脚,两根金属接线柱的接线部通过连带进行连接,接线部与导电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折部,连带、接线部、弯折部与导电引脚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构成,两根金属接线柱的分别相对应的两个弯折部沿相对的方向水平延伸且水平折弯成90度,使两个导电引脚的间距小于两个接线部的间距,当两个金属接线柱冲压完成后可通过机器将其直接插入塑胶壳体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端子领域,特别是五金穿壳端子


技术介绍

1、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端子通常由塑胶壳体与两个金属接线柱构成,两个金属接线柱通过冲压成型后插入塑胶壳体进行装配,塑胶壳体的穿线孔间距与两个金属接线柱的距离有统一的尺寸标准。

2、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两个金属接线柱冲压时所需要的间距大于穿线孔的标准间距,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现有的端子通常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先将冲压完成的两个金属接线柱从连带上剪下,然后通过人工将两个金属接线柱先后插入穿线孔内;另一种是在两个金属接线柱在冲压完成后,通过人工将金属接线柱的连带进行弯曲折叠,使两个金属接线柱的间距缩小至与标准间距,再通过机器将两个金属接线柱同时插入塑胶壳体内。现有的两种方式都需要增加额外的生产步骤,且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周期变长,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五金穿壳端子,能够有效解决生产步骤繁琐效率低,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五金穿壳端子,包括塑胶壳体和一组导电件,一组导电件包括两根金属接线柱,塑胶壳体内设置有两个贯穿塑胶壳体的穿线孔,两根金属接线柱通过连带进行连接,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一端为接线部,另一端为用于穿入穿线孔的导电引脚,两根金属接线柱的接线部通过连带进行连接,接线部与导电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折部,连带、接线部、弯折部与导电引脚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构成,两根金属接线柱的分别相对应的两个弯折部沿相对的方向水平延伸且水平折弯成90度,使两个导电引脚的间距小于两个接线部的间距。

4、进一步地,塑胶壳体包括插接部和后尾部,导电引脚从后尾部向插接部方向插入穿线孔内,插接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两端分别呈半圆形和方形,插接部远离后尾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卡孔,两个卡孔分别设置于插接部的两侧,插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抓取的握持部。

5、进一步地,塑胶壳体包括插接部和后尾部,导电引脚从后尾部向插接部方向插入穿线孔内,插接部的两端分别呈半圆形和方形,插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

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引脚冲压呈圆柱状,导电引脚远离焊接部的一末端设置有便于插入引脚孔的接头部,接头部呈半球形。

7、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引脚冲压呈中空圆柱状,导电引脚远离弯折部的一末端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的远离弯折部的一端向外扩张,使导向部远离弯折部一端的直径大于靠近弯折部一端的直径。

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引脚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穿线孔内壁卡紧的卡舌,卡舌设置于导电引脚靠近弯折部的一端。

9、进一步地,所述接线部的两侧通过弯折形成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第一夹紧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夹紧部,第二夹紧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夹紧部,弯折部靠近接线部的一侧弯折形成竖板,导电引脚与竖板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弯折部,增加两个金属接线柱的接线部间距,保证两个接线部之间有足够的冲压距离,同时使两个导电引脚之间的间距等于塑胶壳体的两个穿线孔间距,当两个金属接线柱冲压完成后可使用机器通过连带与塑胶壳体自动组装,无需增加额外的生产步骤,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五金穿壳端子,包括塑胶壳体和一组导电件,一组导电件包括两根金属接线柱,塑胶壳体内设置有两个贯穿塑胶壳体的穿线孔,两根金属接线柱通过连带进行连接,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一端为接线部,另一端为用于穿入穿线孔的导电引脚,两根金属接线柱的接线部通过连带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接线部与导电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折部,连带、接线部、弯折部与导电引脚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构成,两根金属接线柱的分别相对应的两个弯折部沿相对的方向水平延伸且水平折弯成90度,使两个导电引脚的间距小于两个接线部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塑胶壳体包括插接部和后尾部,导电引脚从后尾部向插接部方向插入穿线孔内,插接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两端分别呈半圆形和方形,插接部远离后尾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卡孔,两个卡孔分别设置于插接部的两侧,插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抓取的握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塑胶壳体包括插接部和后尾部,导电引脚从后尾部向插接部方向插入穿线孔内,插接部的两端分别呈半圆形和方形,插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冲压呈圆柱状,导电引脚远离焊接部的一末端设置有便于插入引脚孔的接头部,接头部呈半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冲压呈中空圆柱状,导电引脚远离弯折部的一末端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的远离弯折部的一端向外扩张,使导向部远离弯折部一端的直径大于靠近弯折部一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脚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穿线孔内壁卡紧的卡舌,卡舌设置于导电引脚靠近弯折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的两侧通过弯折形成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第一夹紧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夹紧部,第二夹紧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夹紧部,弯折部靠近接线部的一侧弯折形成竖板,导电引脚与竖板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五金穿壳端子,包括塑胶壳体和一组导电件,一组导电件包括两根金属接线柱,塑胶壳体内设置有两个贯穿塑胶壳体的穿线孔,两根金属接线柱通过连带进行连接,所述金属接线柱的一端为接线部,另一端为用于穿入穿线孔的导电引脚,两根金属接线柱的接线部通过连带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接线部与导电引脚之间设置有弯折部,连带、接线部、弯折部与导电引脚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构成,两根金属接线柱的分别相对应的两个弯折部沿相对的方向水平延伸且水平折弯成90度,使两个导电引脚的间距小于两个接线部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塑胶壳体包括插接部和后尾部,导电引脚从后尾部向插接部方向插入穿线孔内,插接部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两端分别呈半圆形和方形,插接部远离后尾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卡孔,两个卡孔分别设置于插接部的两侧,插接部的表面设置有便于抓取的握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金穿壳端子,其特征在于:塑胶壳体包括插接部和后尾部,导电引脚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均享亮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