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33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通过第二通孔将基板与喷丝板组成的整体固定在底座的一端,底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长杆,长杆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第二轴杆,第二轴杆固定连接第一轴杆,第一轴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两个伸缩杆上还连接有辊筒,辊筒的表面设有丝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喷丝板流出的整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分成多束,一方面通过周期旋转的方式对纤维丝沿水平方向拉伸,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伸缩杆抬高至不同高度,对多束丝运行路径进行改变,产生差异后再合为一束,实现了对整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具体涉及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


技术介绍

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其纤维产品及制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喷丝板喷出后,需要经过高倍牵伸才能实现高性能,包括喷头牵伸、冷牵伸、热牵伸等。在高倍牵伸过程中,尤其是喷头牵伸时,熔体未固化成型前丝束极软,由于冷却浴波动、牵伸共振等原因极易造成牵伸不稳定,造成纤维纤度波动。虽然通过设备及工艺控制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是纤度波动还是无法完全消除。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将丝束分股,分股后的股丝经不同路径后合股实现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纤度的改善,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2、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三轴杆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轴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第三轴杆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组成的整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表面设有凹槽,喷丝板通过所述凹槽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基板,所述底座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长杆的一端,所述长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杆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通过第二贯穿轴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贯穿轴穿过所述让位槽的一侧与第二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单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辊筒,垂直于所述辊筒径向的两个所述辊筒表面分别设有丝槽。

3、进一步地,所述长杆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第一贯穿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贯穿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长杆与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喷丝板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组成多个相同模块,相邻所述模块的间距大于两倍的所述第一通孔直径。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不少于2个,使所述基板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距离所述辊筒的位置。

6、进一步地,单个所述辊筒的丝槽数量与所述模块的数量相等。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辊筒的丝槽前后一一对应。

8、进一步地,所述丝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模块的宽度。

9、进一步地,所述丝槽的深度至少满足使经所述模块流出的纤维丝完全处于所述丝槽内部。

10、进一步地,所述辊筒沿径向与所述第二轴杆平行。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轴杆与所述长杆的间距满足使所述辊筒与所述基板不会接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喷丝板上的第一通孔划分成等数量第一通孔组成的若干模块,相邻模块的间距大于两倍的通孔直径,使原本经喷丝板喷出的整束纤维丝能够分成多股,在冷水浴中更快速冷却,提高冷却过程的均匀性,提升纤维纤度均一性及性能均一性;经模块分得的若干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分别经带有丝槽的辊筒,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贯穿轴从而带动第一轴杆上连接的辊筒进行周期往复旋转,旋转的辊筒能够将各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沿辊筒水平方向进行伸展,防止纤维纵向不稳定滑移,防止产生牵伸共振,减少纤维纵向纤度波动;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贯穿轴带动固定于第一伸缩杆上的辊筒沿垂直方向向上抬起至不同高度,实现对辊筒丝槽中的各股纤维丝进行拉伸,使纤维丝的行程(运动轨迹)在垂直方向上实现改变,以使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显著改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包括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5),第三轴杆(14)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基板(2)的一侧,所述第三轴杆(1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5),使所述第三轴杆(14)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组成的整体固定于所述的底座(12)上,所述基板(2)的另一侧表面设有凹槽(16),喷丝板(1)通过所述凹槽(16)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所述底座(12)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长杆(9)的一端,所述长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轴杆(8)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杆(8)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一轴杆(7),所述第一轴杆(7)的一端设有让位槽(3),所述让位槽(3)通过第二贯穿轴(1002)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61)的一端,所述第二贯穿轴(1002)穿过所述让位槽(3)的一侧与第二电机(1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62)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62)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辊筒(4),垂直于所述辊筒(4)径向的两个所述辊筒(4)表面分别设有丝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9)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电机(1101),所述第一电机(1101)转动连接第一贯穿轴(1001)的一端,所述第一贯穿轴(100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长杆(9)与所述第二轴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1)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3),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3)组成多个相同模块(17),相邻所述模块(17)的间距大于两倍的所述第一通孔(13)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辊筒(4)的丝槽(5)数量与所述模块(17)的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辊筒(4)的丝槽(5)前后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槽(5)的宽度大于所述模块(17)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槽(5)的深度至少满足使经所述模块(17)流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丝完全处于所述丝槽(5)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4)沿径向与所述第二轴杆(8)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杆(14)与所述长杆(9)的间距满足使所述辊筒(4)与所述基板(2)不会接触。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在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领域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包括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5),第三轴杆(14)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基板(2)的一侧,所述第三轴杆(1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5),使所述第三轴杆(14)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组成的整体固定于所述的底座(12)上,所述基板(2)的另一侧表面设有凹槽(16),喷丝板(1)通过所述凹槽(16)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所述底座(12)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长杆(9)的一端,所述长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轴杆(8)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杆(8)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第一轴杆(7),所述第一轴杆(7)的一端设有让位槽(3),所述让位槽(3)通过第二贯穿轴(1002)转动连接第一伸缩杆(61)的一端,所述第二贯穿轴(1002)穿过所述让位槽(3)的一侧与第二电机(1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62)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62)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辊筒(4),垂直于所述辊筒(4)径向的两个所述辊筒(4)表面分别设有丝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纵向纤度均一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9)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电机(1101),所述第一电机(1101)转动连接第一贯穿轴(1001)的一端,所述第一贯穿轴(100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长杆(9)与所述第二轴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善超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交通李志坚卢安安吴小凡马赛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