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场控温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29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8
本技术属于火电厂领域,公开了一种煤场控温装置及系统,包括气泵,气泵一端依次设置储气罐以及总管道;总管道上设置相连通的加料装置,加料装置内设置干冰颗粒;总管道远离储气罐的一端上设置若干分支管道,各分支管道远离总管道的一端上均设置气孔结构;所述气孔结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滤网以及扩张喷管;扩张喷管的扩张端与滤网接触,另一端与分支管道连通;扩张喷管内设置旋流板。在监测到煤堆温度异常升高时,通过被煤堆所覆盖的气孔结构将压缩空气注入至煤堆间隙中,借助气流将加入气路的干冰颗粒输送至对应气孔结构附近,利用干冰颗粒升华吸热,实现对煤堆底部附近区域的降温,相较于压实或喷淋的手段,能够从煤堆内部实现自动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火电厂领域,涉及一种煤场控温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非仓储式存煤,特别是露天煤场存煤是目前火力发电厂最常用的存煤手段,具有设备建设成本低廉,煤炭堆放方式与存量灵活等诸多优点。然而,这种自然堆放的存煤效果,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且随着煤炭堆放时间的延长,煤炭长期暴露在大气环境中,不断进行自燃氧化过程,存在着较大的自燃风险,给火力发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目前,火电厂依旧采用被动式的存煤管理方式,大部分煤场缺少对煤堆温度的实时监控手段,部分煤场虽然实现了对煤堆温度的实时测量,但当煤温一旦超过警戒值后,依然需要采用人工压实和喷淋降温等措施,缺少自动化控温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煤场控温装置及系统。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煤场控温装置,包括气泵;气泵一端依次设置储气罐以及总管道;总管道上设置相连通的加料装置,加料装置内设置干冰颗粒;总管道远离储气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泵(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4)包括用于容置干冰颗粒的储料仓(18),储料仓(18)上设置出气管(15)、进气管(16)和加料口(19);出气管(15)和进气管(16)均与总管道(6)连接,储料仓(18)内设置搅拌叶(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19)设置于储料仓(18)上部,进气管(16)由总管道(6)来流方向引出并沿切线方向与储料仓(18)底部连接,出气管(15)由储料仓(18)顶部沿切线方向引出并沿总管道(6)去流方向与总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泵(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4)包括用于容置干冰颗粒的储料仓(18),储料仓(18)上设置出气管(15)、进气管(16)和加料口(19);出气管(15)和进气管(16)均与总管道(6)连接,储料仓(18)内设置搅拌叶(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口(19)设置于储料仓(18)上部,进气管(16)由总管道(6)来流方向引出并沿切线方向与储料仓(18)底部连接,出气管(15)由储料仓(18)顶部沿切线方向引出并沿总管道(6)去流方向与总管道(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道(6)的预设位置设置稳流风扇(14),所述预设位置为总管道(6)与出气管(15)连接口的下游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场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17)采用不锈钢或铝制扇叶,所述稳流风扇(14)的扇叶选用聚酯纤维扇叶;所述滤网(13)的网孔的水利直径不大于干冰颗粒的最大粒径;所述储料仓(18)内设置粒径不大于10mm的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福龙杨成典堵根旺马玉华张联奎王振马宏宇汤辉张宁马晨曦陈建平王朋辉梅军寿李崇晟吴智群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