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硬盘减震装置、硬盘和硬盘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硬盘减震装置、硬盘和硬盘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20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硬盘减震装置、硬盘和硬盘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其中,硬盘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芯片上的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相对于芯片偏心设置;设置在芯片所在控制板上的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位于芯片的侧部;设置在与控制板叠置的散热器上的第三减震件,第三减震件与芯片相对设置,且第三减震件相对于芯片偏心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硬盘减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盘,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盘减震装置、硬盘和硬盘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针对固态硬盘(也称ssd盘)减震结构的设计和安装问题,大多采用的方案为通过在其内部增设金属支撑柱,或利用导热膏风干后形成的导热层的支撑作用来达到减震的目的,以降低ssd盘在经受冲击、振动时的应变响应。

2、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单靠金属支撑柱、导热膏并不能完全解决ssd盘的冲击、振动问题,依旧存在减震性能不佳的情况。即使采取上述两项措施,ssd盘也常因为过大的冲击过载导致芯片焊点出现锡裂现象,造成功能失效的严重后果。

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主要解决方法是增加金属支撑柱的数量或选用不同类型的导热膏,以获得更加良好的减震性能。然而,金属支撑柱的成本较高,且对元器件布置的影响较大,在ssd盘存储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元器件布局十分紧凑,常难以增加支撑柱。另一方面,金属支撑柱相当于点支撑,对ssd盘的减震性能提升有限。而选用不同类型的导热膏,则常要牺牲部分散热性能来换取较好的减震性能,此外涂抹散热膏时,常不能均匀涂抹,且由于不同批次ssd盘的出胶量不同,会导致减震性能不达预期,或不同批次ssd盘的抗震性能出现较大的分散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盘减震装置、硬盘和硬盘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硬盘减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不佳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硬盘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芯片上的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相对于芯片偏心设置;设置在芯片所在控制板上的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位于芯片的侧部;设置在与控制板叠置的散热器上的第三减震件,第三减震件与芯片相对设置,且第三减震件相对于芯片偏心设置。

3、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和/或第三减震件在芯片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始终位于芯片的范围内。

4、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和第三减震件的偏心方向相同;和/或第一减震件和第三减震件二者相对于芯片的偏心距相同或者不同。

5、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具有用于避让芯片的凸出部位的凹部。

6、进一步地,第二减震件为多个,且芯片相对的两侧部均设置有第二减震件。

7、进一步地,硬盘减震装置还包括第四减震件,第四减震件设置在散热器上,且位于芯片的侧部。

8、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第三减震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胶粘层,并通过胶粘层粘接于芯片、控制板、散热器中的一者上。

9、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和/或第三减震件在芯片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始终位于芯片的范围内;第一减震件具有回字形结构,回字形结构具有用于避让芯片的凸出部位的凹部;第二减震件为多个,且芯片相对的两侧部均设置有第二减震件,且第二减震件的长度与芯片所在侧的长度相等;硬盘减震装置还包括第四减震件,第四减震件设置在散热器上,且位于芯片的侧部;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第三减震件、第四减震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胶粘层,并通过胶粘层粘接于芯片、控制板、散热器中的一者上。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硬盘,包括: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芯片;散热器,散热器与控制板叠置;上述的硬盘减震装置,硬盘减震装置的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和第三减震件分别设置在芯片上、控制板上和散热器上。

11、进一步地,第一减震件、第二减震件、第三减震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一种或者多种,芯片、控制板、散热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第一标识相匹配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为一种或者多种,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配合并用于指示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硬盘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减震件的偏心距e1和第三减震件的偏心距e3的允许变动范围;对偏心距e1和偏心距e3在允许变动范围内进行采样,得到多组采样点;对采样点所代表的结构进行半正弦冲击仿真分析计算,并获取每组采样点所对应的芯片四角的最大主应变;选取芯片四角的最大主应变之和最小的一组采样点作为偏心距e1和偏心距e3的参数,并根据所选的偏心距e1和偏心距e3安装第一减震件和第三减震件。

13、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芯片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件和第三减震件,并且第一减震件和第三减震件采用相对于芯片偏心的设置方式,从而使得第一减震件和第三减震件二者能够对重要的芯片起到减震保护作用,同时,在减震件受力压缩时,偏心布局可提供足够大的空间让其发生自由变形,防止其产生额外应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芯片四个角的应力集中程度,避免出现锡裂问题,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也能够对芯片起到保护作用,进而保证硬盘的安全性。同时,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设置在芯片的侧部,其可以辅助第一减震件对芯片以及控制板进行一定的保护,从而提高硬盘的减震性能,降低硬盘在受到冲击等情况时受损的可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10)和/或所述第三减震件(30)在所述芯片(5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始终位于所述芯片(5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1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芯片(50)的凸出部位的凹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20)为多个,且所述芯片(50)相对的两侧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件(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减震装置还包括第四减震件(40),所述第四减震件(4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70)上,且位于所述芯片(50)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10)、所述第二减震件(20)、所述第三减震件(3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胶粘层,并通过所述胶粘层粘接于所述芯片(50)、所述控制板(60)、所述散热器(70)中的一者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9.一种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10)、所述第二减震件(20)、所述第三减震件(3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的第一标识(12),所述第一标识(12)为一种或者多种,所述芯片(50)、所述控制板(60)、所述散热器(7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所述第一标识(12)相匹配的第二标识(51),所述第二标识(51)为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标识(12)和所述第二标识(51)配合并用于指示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

11.一种硬盘减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10)和/或所述第三减震件(30)在所述芯片(5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始终位于所述芯片(5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1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芯片(50)的凸出部位的凹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20)为多个,且所述芯片(50)相对的两侧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件(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减震装置还包括第四减震件(40),所述第四减震件(40)设置在所述散热器(70)上,且位于所述芯片(50)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华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