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及电压暂降试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05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6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及电压暂降试验系统,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电池充电装置包括反激电路模块、整流电路模块、驱动芯片、欠压比较电路模块、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和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反激电路模块分别与整流电路模块和驱动芯片电连接;欠压比较电路模块电连接于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端,欠压比较电路模块、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和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依次电连接,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对上述电池充电装置进行电压暂降三级试验时,不会出现充电中断的情况,能够避免电压暂降三级试验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及电压暂降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1、电网、电力设备发生短路或者负荷出现大的变动时,会导致交流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等现象出现。此时,作为电网负载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会受到供电电源暂降、短时中断或电压变化的影响。其中,电压暂降是指在电气供电系统某一点上的电压突然降低到规定的阈值,然后经过一个短暂的间隔恢复到正常值。

2、电池充电装置属于与低压供电电网连接的设备,在使用前需要根据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对其进行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在电压暂降试验中,降至0%额定工作电压相当于完全电压中断。电压暂降值越低,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要求越严苛。

3、对现有的反激式电池充电装置进行电压暂降三级试验时,需将电压降至40%额定工作电压,即交流88v,且持续时间为十个周期,即200ms。此时,反激式电池充电装置无法为电池连续充电,导致充电中断,进而导致电压暂降三级试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装置。

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包括反激电路模块、整流电路模块、驱动芯片、欠压比较电路模块、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和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

4、所述反激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和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5、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所述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和所述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6、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在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所述输出电压不高于预设电压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7、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和可调精密基准源;

8、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可调精密基准源的参考极,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

9、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一电源,所述可调精密基准源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

10、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

11、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2、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

13、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光电耦合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14、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脚;

15、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脚电连接于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一电源;

16、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脚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

17、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四脚电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电源。

18、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三二极管;

19、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脚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模块、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脚电连接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且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脚电连接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

20、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脚电连接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脚电连接于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且电连接有第二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三脚电连接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

21、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脚电连接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脚电连接于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三脚电连接于所述驱动芯片。

22、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高频隔离电感器,所述第一电源为所述高频隔离电感器的副边辅助绕组供电。

23、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pfc电路模块,所述第二电源为所述pfc电路模块辅助绕组供电。

24、作为对所述电池充电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模块、电压环路模块、采样控制模块和第二反馈电路模块;

25、所述电流采样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电压环路模块的输入端均电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流采样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环路模块的输出端均电连接于所述采样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26、所述采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电压环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反馈电路模块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2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压暂降试验系统。

28、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9、一种电压暂降试验系统,包括电压跌落测试设备、电池和上述电池充电装置;

30、所述电压跌落测试设备与所述反激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31、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对上述电池充电装置进行电压暂降三级试验时,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降低。此时,欠压比较电路模块感知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变化,并输出信号至第一反馈电路模块。第一反馈电路模块进一步将信号反馈至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由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向驱动芯片供电,保证驱动芯片正常运行,以避免出现充电中断的情况,进而避免电压暂降三级试验失效。

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激电路模块、整流电路模块、驱动芯片、欠压比较电路模块、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和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在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所述输出电压不高于预设电压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和可调精密基准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光电耦合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高频隔离电感器,所述第一电源为所述高频隔离电感器的副边辅助绕组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PFC电路模块,所述第二电源为所述PFC电路模块辅助绕组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流采样电路模块、电压环路模块、采样控制模块和第二反馈电路模块;

10.一种电压暂降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跌落测试设备、电池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激电路模块、整流电路模块、驱动芯片、欠压比较电路模块、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和芯片备份供电控制电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在所述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所述输出电压不高于预设电压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和可调精密基准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欠压比较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光电耦合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亮张杰何舒维曹伦刘晨南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