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02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6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两组垂直固定在底座顶面上的支架,每组所述支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束线轮组、第二束线轮组与第三束线轮组,所述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对称设置在第三束线轮组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本技术中通过双轴电机工作带动第三束线轮组的轴杆转动,进而驱使带轮卷绕两根皮条,由两根皮条拉动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向第三束线轮组方向靠近,进而由上下导轮对电缆进行束紧,可同时实现多组线缆同步束紧,且两侧受力较为平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能够对单一电线电缆进行夹持、夹持力度不均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作,具体的,涉及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电缆大多由多根相互绝缘的导线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电缆的生产需要将内部多组导线从线轮上抽离后进行束线后进入电缆外包挤出机。

2、经检索,申请号为202122586293.4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制造用束线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的一侧设置调节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有气缸、夹块和移动块,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夹紧机构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夹块设置在夹紧机构的一侧,所述夹块有两个,所述夹块关于气缸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移动块固定安装在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电机、凸轮和调节辊轮。该装置通过气缸、移动块、齿条、残轮、转杆、铰接杆、l型块、限位杆和夹块的相互作用,使两个夹块相互靠近,对要收线放线的电线电缆进行夹紧,防止电线电缆变得杂乱,具有方便对电线电缆进行夹紧的优点。

3、然而上述束线装置仍存在以下问题:上述束线装置一次仅能够对单一电线电缆进行夹持,使得电缆制造时的生产效率较低,另外夹紧机构夹持的受力点偏向于一侧,使得两侧夹持力度不均衡,容易造成电缆滑脱,影响对电缆的束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能够对单一电线电缆进行夹持、夹持力度不均衡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两组垂直固定在底座顶面上的支架,每组所述支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束线轮组、第二束线轮组与第三束线轮组,所述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对称设置在第三束线轮组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三束线轮组的两端转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支架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槽口内,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槽口内,所述滑块通过第一弹簧与固定块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均通过皮条相连接,两组所述支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驱使第三束线轮组转动并通过皮条拉动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对电缆进行束紧。

3、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线轮组、第二束线轮组与第三束线轮组均包括轴杆,且轴杆上均安装有导轮,所述第三束线轮组的轴杆固定于双轴电机的输出轴端,所述第三束线轮组的轴杆上固定有对称设置在导轮两侧的带轮,所述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的轴杆上固定有与带轮对应的轴套,所述皮条的两端分别与轴套和带轮固定。

4、优选的,所述导轮一侧的轴杆上固定有凸环与第一压盘,所述导轮另一侧的轴杆上固定有第二压盘,所述凸环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一压盘弹性连接,所述凸环固定于轴杆上,所述第一压盘朝向凸环的一面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与轴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盘与第二压盘朝向导轮的一面均固定有卡头。

5、优选的,所述导轮的两端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压盘与第二压盘上的卡头均插设于卡槽内。

6、优选的,所述导轮两端到中部的直径逐渐递减。

7、优选的,所述第三束线轮组上下两侧的皮条呈n字形分布。

8、优选的,所述带轮上的两根皮条沿轴杆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

9、优选的,所述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上的导轮与第三束线轮组上的导轮间距相同。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1、本技术中通过双轴电机工作带动第三束线轮组的轴杆转动,进而驱使带轮卷绕两根皮条,由两根皮条拉动第一束线轮组与第二束线轮组向第三束线轮组方向靠近,进而由上下导轮对电缆进行束紧,可同时实现多组线缆同步束紧,且两侧受力较为平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能够对单一电线电缆进行夹持、夹持力度不均衡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两组垂直固定在底座(1)顶面上的支架(3),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架(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束线轮组(4)、第二束线轮组(5)与第三束线轮组(6),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对称设置在第三束线轮组(6)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7),所述第三束线轮组(6)的两端转动设置有固定块(8),所述支架(3)上开设有槽口(10),所述滑块(7)滑动设置在槽口(10)内,所述固定块(8)固定设置在槽口(10)内,所述滑块(7)通过第一弹簧(9)与固定块(8)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均通过皮条(11)相连接,两组所述支架(3)之间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2),所述双轴电机(2)驱使第三束线轮组(6)转动并通过皮条(11)拉动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对电缆进行束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第二束线轮组(5)与第三束线轮组(6)均包括轴杆(61),且轴杆(61)上均安装有导轮(63),所述第三束线轮组(6)的轴杆(61)固定于双轴电机(2)的输出轴端,所述第三束线轮组(6)的轴杆(61)上固定有对称设置在导轮(63)两侧的带轮(62),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的轴杆(61)上固定有与带轮(62)对应的轴套(41),所述皮条(11)的两端分别与轴套(41)和带轮(6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63)一侧的轴杆(61)上固定有凸环(65)与第一压盘(67),所述导轮(63)另一侧的轴杆(61)上固定有第二压盘(69),所述凸环(65)通过第二弹簧(66)与第一压盘(67)弹性连接,所述凸环(65)固定于轴杆(61)上,所述第一压盘(67)朝向凸环(65)的一面固定有滑杆(64),所述滑杆(64)与轴杆(6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盘(67)与第二压盘(69)朝向导轮(63)的一面均固定有卡头(6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63)的两端面均开设有卡槽(631),所述第一压盘(67)与第二压盘(69)上的卡头(68)均插设于卡槽(6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63)两端到中部的直径逐渐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束线轮组(6)上下两侧的皮条(11)呈N字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62)上的两根皮条(11)沿轴杆(61)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上的导轮(63)与第三束线轮组(6)上的导轮(63)间距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两组垂直固定在底座(1)顶面上的支架(3),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支架(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束线轮组(4)、第二束线轮组(5)与第三束线轮组(6),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对称设置在第三束线轮组(6)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块(7),所述第三束线轮组(6)的两端转动设置有固定块(8),所述支架(3)上开设有槽口(10),所述滑块(7)滑动设置在槽口(10)内,所述固定块(8)固定设置在槽口(10)内,所述滑块(7)通过第一弹簧(9)与固定块(8)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均通过皮条(11)相连接,两组所述支架(3)之间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2),所述双轴电机(2)驱使第三束线轮组(6)转动并通过皮条(11)拉动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对电缆进行束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制造用束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第二束线轮组(5)与第三束线轮组(6)均包括轴杆(61),且轴杆(61)上均安装有导轮(63),所述第三束线轮组(6)的轴杆(61)固定于双轴电机(2)的输出轴端,所述第三束线轮组(6)的轴杆(61)上固定有对称设置在导轮(63)两侧的带轮(62),所述第一束线轮组(4)与第二束线轮组(5)的轴杆(61)上固定有与带轮(62)对应的轴套(41),所述皮条(11)的两端分别与轴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艾立闫运河解世峰
申请(专利权)人:正明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