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95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包括截水隔震沟、景观面层(6)、建筑面层(7)和隔震层(11);隔震层(11)包括下部结构(1)和上部结构(8),下部结构(1)和上部结构(8)分别施工在建筑结构内,且下部结构(1)独立于上部结构(8)的下方;上部结构(8)的外端延伸至建筑结构的结构外墙(3)的外侧上方,截水隔震沟施工在隔震层(11)内并与隔震层(11)连通,且建筑面层(7)密封施工在截水隔震沟的顶部;景观面层(6)施工在建筑面层(7)的外围,景观面层(6)与建筑面层(7)在截水隔震沟的外侧顶端密封连接。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隔震沟部位震后容易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隔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


技术介绍

1、根据建筑施工的相关规范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中国技术专利cn216839594u公开了一种新型房屋建筑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沟系统,包括设于隔震建筑主体与周边固定物之间的防漏隔震沟,设于所述隔震沟内的隔震沟挡土墙及地下外墙及所述隔震沟底部钢筋混凝土垫层,内填设于所述隔震沟内的单向压缩叠层聚苯乙烯泡沫填充体。该隔震沟系统不具有截水功能,在地震后隔震沟部位容易产生裂缝,导致建筑结构后期使用时存在较大的渗漏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建筑结构的截水排水隔震沟节点构造,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隔震沟部位震后容易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的截水排水隔震沟节点构造,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隔震沟部位震后容易渗漏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包括截水隔震沟、景观面层、建筑面层和隔震层;隔震层包括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分别施工在建筑结构内,且下部结构独立于上部结构的下方;上部结构的外端延伸至建筑结构的结构外墙的外侧上方,截水隔震沟施工在隔震层内并与隔震层连通,且建筑面层密封施工在截水隔震沟的顶部;景观面层施工在建筑面层的外围,景观面层与建筑面层在截水隔震沟的外侧顶端密封连接。

4、所述的截水隔震沟包括隔震沟侧墙和盖板;隔震沟侧墙施工在下部结构上,且隔震沟侧墙位于结构外墙的外侧,结构外墙与隔震沟侧墙之间形成与隔震层连通的隔震沟;盖板罩盖在隔震沟的顶部,形成截水型隔震沟,建筑面层安装在盖板上且位于上部结构的外端下方。

5、所述的结构外墙的下端向外形成有凸部,使盖板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凸部上,盖板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隔震沟侧墙的顶部。

6、所述的盖板的一端底部设有套筒,螺栓贯穿凸部后旋接在套筒内,使盖板的一端与凸部固定连接。

7、所述的结构外墙的外壁上铺贴有第一防水卷材,第一防水卷材的一端与盖板的一端端面和建筑面层的一端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层,第一防水卷材的另一端延伸至上部结构内,建筑面层的另一端与景观面层相连。

8、所述的盖板的另一端底部呈斜面结构,隔震沟侧墙的顶面呈外高内低的斜面结构,盖板的另一端通过斜面结构匹配搭接在隔震沟侧墙的顶面上。

9、所述的盖板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一垫板,隔震沟侧墙的顶面上设有第二垫板,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匹配贴合,使盖板的另一端与隔震沟侧墙的顶面密封连接。

10、所述的隔震沟侧墙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卷材的顶部上翻至隔震沟侧墙的顶面上,且位于第二垫板的下方。

11、所述的隔震沟侧墙的顶面、建筑面层的另一端和景观面层通过第二密封层密封连接。

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由于设有截水隔震沟,在隔震层的内侧利用隔震沟侧墙和结构外墙形成隔震沟,并通过盖板罩盖隔震沟,利用自身封闭性达到截水的效果;同时,利用盖板和隔震沟侧墙顶部的斜面结构及其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减少地震发生时结构之间的摩擦,减少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并能在地震结束后起到复位作用,在保证整体性的前提下,又能更好的达到隔震减震和截水效果,有效防止地震结束后隔震层的渗漏。

14、2、本技术由于设有防水卷材和密封层,盖板的两端通过防水卷材和密封层的设置,防止外界水进入隔震层,进一步保证了隔震沟的封闭截水效果。

15、3、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高,通用性强,可满足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广播电视等建筑的隔震和截水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截水隔震沟、景观面层(6)、建筑面层(7)和隔震层(11);隔震层(11)包括下部结构(1)和上部结构(8),下部结构(1)和上部结构(8)分别施工在建筑结构内,且下部结构(1)独立于上部结构(8)的下方;上部结构(8)的外端延伸至建筑结构的结构外墙(3)的外侧上方,截水隔震沟施工在隔震层(11)内并与隔震层(11)连通,且建筑面层(7)密封施工在截水隔震沟的顶部;景观面层(6)施工在建筑面层(7)的外围,景观面层(6)与建筑面层(7)在截水隔震沟的外侧顶端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截水隔震沟包括隔震沟侧墙(2)和盖板(4);隔震沟侧墙(2)施工在下部结构(1)上,且隔震沟侧墙(2)位于结构外墙(3)的外侧,结构外墙(3)与隔震沟侧墙(2)之间形成与隔震层(11)连通的隔震沟;盖板(4)罩盖在隔震沟的顶部,形成截水型隔震沟,建筑面层(7)安装在盖板(4)上且位于上部结构(8)的外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结构外墙(3)的下端向外形成有凸部(301),使盖板(4)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凸部(301)上,盖板(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隔震沟侧墙(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4)的一端底部设有套筒(13),螺栓(16)贯穿凸部(301)后旋接在套筒(13)内,使盖板(4)的一端与凸部(30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结构外墙(3)的外壁上铺贴有第一防水卷材(10),第一防水卷材(10)的一端与盖板(4)的一端端面和建筑面层(7)的一端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层(9),第一防水卷材(10)的另一端延伸至上部结构(8)内,建筑面层(7)的另一端与景观面层(6)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4)的另一端底部呈斜面结构,隔震沟侧墙(2)的顶面呈外高内低的斜面结构,盖板(4)的另一端通过斜面结构匹配搭接在隔震沟侧墙(2)的顶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4)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一垫板(12),隔震沟侧墙(2)的顶面上设有第二垫板(14),第一垫板(12)与第二垫板(14)匹配贴合,使盖板(4)的另一端与隔震沟侧墙(2)的顶面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隔震沟侧墙(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防水卷材(5),第二防水卷材(5)的顶部上翻至隔震沟侧墙(2)的顶面上,且位于第二垫板(14)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隔震沟侧墙(2)的顶面、建筑面层(7)的另一端和景观面层(6)通过第二密封层(15)密封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包括截水隔震沟、景观面层(6)、建筑面层(7)和隔震层(11);隔震层(11)包括下部结构(1)和上部结构(8),下部结构(1)和上部结构(8)分别施工在建筑结构内,且下部结构(1)独立于上部结构(8)的下方;上部结构(8)的外端延伸至建筑结构的结构外墙(3)的外侧上方,截水隔震沟施工在隔震层(11)内并与隔震层(11)连通,且建筑面层(7)密封施工在截水隔震沟的顶部;景观面层(6)施工在建筑面层(7)的外围,景观面层(6)与建筑面层(7)在截水隔震沟的外侧顶端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截水隔震沟包括隔震沟侧墙(2)和盖板(4);隔震沟侧墙(2)施工在下部结构(1)上,且隔震沟侧墙(2)位于结构外墙(3)的外侧,结构外墙(3)与隔震沟侧墙(2)之间形成与隔震层(11)连通的隔震沟;盖板(4)罩盖在隔震沟的顶部,形成截水型隔震沟,建筑面层(7)安装在盖板(4)上且位于上部结构(8)的外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结构外墙(3)的下端向外形成有凸部(301),使盖板(4)的一端密封连接在凸部(301)上,盖板(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在隔震沟侧墙(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结构的截水型隔震沟节点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的盖板(4)的一端底部设有套筒(13),螺栓(16)贯穿凸部(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春郁田文武于成江高轩张志鹏王蕾谭文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