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7600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搅拌装置,涉及酯化釜技术领域,包括酯化釜本体,所述酯化釜本体的顶端搭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端设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包括卡接在盖板顶端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壁与第二锥齿轮的外壁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在转轴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转轴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轮。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设备,因第一搅拌轮与第二搅拌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该搅拌装置对物料的搅拌效率大大提升,同时第一搅拌轮将对酯化釜本体内部边缘的物料进行搅拌,进而提高了该搅拌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酯化釜,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1、酯化反应所用的反应容器称为酯化釜,酯化釜用于实现酯化反应中搅拌,混合的需要,通过搅拌轴带动与搅拌轴相连的搅拌桨转动,通过搅拌装置使反应物料充分混合,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2、例如公开号为cn219051344u的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乙醇酯化釜,包括酯化釜本体;所述酯化釜本体的底部安装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箱、分离网、排液管和排放口;本技术通过在酯化釜本体的底部安装有分离机构,酯化釜本体内部的固液态物会通过排放管输送至分离箱的内部,然后固态物会被分离网所阻挡,从排放口的内部流出,而液体则会通过排液管内部排出,从而不用人员后期在对酯化釜本体内部的固液态物进行分离过滤处理,可以减少人员的操作步骤,进而便于人员的使用。

3、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由于酯化反应中反应釜的容积较大,且搅拌扇叶工作时受到的阻力较大,搅拌速度较慢,使得驱动电机的负荷较大,同时,釜体内壁边缘处的反应物无法充分混合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2、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搅拌装置,解决了由于酯化反应中反应釜的容积较大,且搅拌扇叶工作时受到的阻力较大,搅拌速度较慢,使得驱动电机的负荷较大,同时,釜体内壁边缘处反应物无法充分混合搅拌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高效搅拌装置,包括酯化釜本体,所述酯化釜本体的顶端搭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端设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包括卡接在盖板顶端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壁与第二锥齿轮的外壁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外壁与第三锥齿轮的外壁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在转轴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转轴的外壁,所述转轴的顶端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轮,所述第一搅拌轮套设在转轴的外壁,所述酯化釜本体的内部底端卡接有第二搅拌轮。

5、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卡接在第二套筒的外壁,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另一端卡接在防护箱的内部一侧,对第二锥齿轮进行限位。

6、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盖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两个提手的外壁均套设有防护套,对盖板进行搬运。

7、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顶端开设有卡槽,所述转轴的底端卡接在卡槽内,便于转轴与第二搅拌轮对接。

8、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底端卡接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卡接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与限位板的形状相适配,转轴驱动第二搅拌轮转动。

9、优选的,所述酯化釜本体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卡接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环的形状与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保障盖板的稳定。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设备,因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启动电机后,第一锥齿轮将带动第一套筒在转轴外侧转动,并驱使第一套筒下方的第一搅拌轮对酯化釜本体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而转轴带动第二搅拌轮对物料进行搅拌,因第一搅拌轮与第二搅拌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该搅拌装置对物料的搅拌效率大大提升,同时第一搅拌轮将对酯化釜本体内部边缘的物料进行搅拌,进而提高了该搅拌装置的实用性。

12、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板,第二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锥齿轮将通过第二套筒被定位在防护箱和转轴之间,而防护箱将对其内部的结构进行保护,当需要对盖板进行搬运时,可通过提手对盖板进行搬运,随着盖板被抬升,盖板下方的安装环将逐渐与酯化釜本体上方的安装槽脱离,方便了盖板进行搬运,从而方便了对酯化釜本体的内部进行检修,同时,安装环与安装环完全契合,进而保障盖板在酯化釜本体上方的稳定性。

13、3、本技术,通过设置盖板,仅需要第一搅拌轮对物料进行搅拌时,可将盖板抬升,使得转轴逐渐在定位筒内部抬升,而转轴下方的限位槽将与定位筒内部的限位板脱离,在将定位筒从第二搅拌轮的上方取出后,转轴将无法与第二搅拌轮接触,方便了将转轴与第二搅拌轮对接,使得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可同步转动,同时在物料搅拌难度较低的过程中控制第二搅拌轮的转动,从而提高了该搅拌装置的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搅拌装置,包括酯化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釜本体(1)的顶端搭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顶端设有驱动设备(3),所述驱动设备(3)包括卡接在盖板(2)顶端的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外壁与第二锥齿轮(6)的外壁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外壁与第三锥齿轮(7)的外壁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7)固定连接在转轴(8)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筒(4)套设在转轴(8)的外壁,所述转轴(8)的顶端与电机(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轮(10),所述第一搅拌轮(10)套设在转轴(8)的外壁,所述酯化釜本体(1)的内部底端卡接有第二搅拌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套筒(12),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一端卡接在第二套筒(12)的外壁,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另一端卡接在防护箱(18)的内部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箱(18),所述盖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17),两个提手(17)的外壁均套设有防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轮(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筒(13),所述定位筒(13)的顶端开设有卡槽(14),所述转轴(8)的底端卡接在卡槽(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底端卡接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卡槽(14)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卡接在限位槽(16)内,所述限位槽(16)的形状与限位板(15)的形状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釜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19),所述盖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环(20),所述安装环(20)卡接在安装槽(19)内,所述安装环(20)的形状与安装槽(19)的形状相适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搅拌装置,包括酯化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釜本体(1)的顶端搭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顶端设有驱动设备(3),所述驱动设备(3)包括卡接在盖板(2)顶端的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外壁与第二锥齿轮(6)的外壁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外壁与第三锥齿轮(7)的外壁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7)固定连接在转轴(8)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筒(4)套设在转轴(8)的外壁,所述转轴(8)的顶端与电机(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轮(10),所述第一搅拌轮(10)套设在转轴(8)的外壁,所述酯化釜本体(1)的内部底端卡接有第二搅拌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套筒(12),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一端卡接在第二套筒(12)的外壁,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另一端卡接在防护箱(18)的内部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郭英杰张银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楷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