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尤其涉及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多采场布置系统和连续充填采矿方法。
技术介绍
1、缓倾斜中厚矿体在回采过程中,崩落矿石无法借助自重自然放出,下盘损失矿量大,多采用浅孔落矿,严重制约矿山生产能力,导致这类矿床采切工程量大、矿石运搬困难、机械化程度和作业效率低等一些列技术问题,是国内外公任的难采矿体。随着现代矿业技术的发展,国家环保的要求,充填采矿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开采此类矿床常用的充填法主要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或进路充填开采,此类方法采准工程量大,多采用浅孔落矿,且单次落矿量小,开采和充填连续性差,进一步限制了此类矿床的开采效率和开采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多采场布置系统和连续充填采矿方法,其解决了传统此类矿场充填开采过程中回采强度低、不能实现连续充填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多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矿体的倾斜方向设置多个矿房,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矿房为一组,每个所述矿房的下盘与堑沟凿岩巷道(5)连通,每个所述堑沟凿岩巷道(5)与多个分层出矿巷道(4)连通,每个所述分层出矿巷道(4)通过分层联络巷道(3)与分段巷道(2)连通,所述分段巷道(2)通过溜井联络巷道(8)与所述阶段运输巷道(1)直接或间接连通;每个所述矿房沿倾斜方向的上边界处开掘竖直方向的天井,所述天井与一所述分层出矿巷道(4)连通,沿天井所在的所述分层出矿巷道(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排切割炮孔(20),以天井为爆破自由面依次爆破形成切割槽;在每个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倾斜中厚矿体多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矿体的倾斜方向设置多个矿房,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矿房为一组,每个所述矿房的下盘与堑沟凿岩巷道(5)连通,每个所述堑沟凿岩巷道(5)与多个分层出矿巷道(4)连通,每个所述分层出矿巷道(4)通过分层联络巷道(3)与分段巷道(2)连通,所述分段巷道(2)通过溜井联络巷道(8)与所述阶段运输巷道(1)直接或间接连通;每个所述矿房沿倾斜方向的上边界处开掘竖直方向的天井,所述天井与一所述分层出矿巷道(4)连通,沿天井所在的所述分层出矿巷道(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排切割炮孔(20),以天井为爆破自由面依次爆破形成切割槽;在每个所述堑沟凿岩巷道(5)内每隔一定距离钻凿扇形炮孔(21),以切割槽为自由面爆破扇形炮孔(21)后,在沿矿体走向方向构成回采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多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堑沟凿岩巷道(5)长度方向设置多排所述扇形炮孔(21),相邻两排所述扇形炮孔(21)之间的间距是1.8-2.2m,每排所述扇形炮孔(21)的边孔角55°-65°,每个所述扇形炮孔(21)的边孔角的延伸线与每个所述矿房倾斜方向的宽度边界相对应,所述扇形炮孔(21)爆破后形成堑沟同时崩落矿石形成回采空间,每个所述矿房下盘通过所述堑沟与所述堑沟凿岩巷道(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多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井上端与充填斜井(13)的侧壁连通,两个所述充填斜井(13)之间通过所述斜井联络道(1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多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井包括切割天井(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田喜,王兴亚,何荣兴,张旭飞,何国强,栾伟杰,王瑜,孙彬彬,张海涛,臧洪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