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隧洞施工污液处理和排放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传统的污液处理系统占地大、所需设备较多,洞内空间狭小,较难于在洞内布置。所以,现有隧洞施工污液一般采用排出洞外进行处理的方式,但一般隧洞长度都比较长、污液量大,污液洞外排放和处理的经济性往往很差,排水管路还占用洞内有限的空间,排水用电也占用了洞内有限的供电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及方法,将污液处理进行集成化,在洞内即可进行污液处理,满足了洞室内和小空间内的使用需求。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包括车载平台系统,车载平台系统包括车载平台,所述车载平台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污液处理系统和储水排渣系统,污液处理系统包括压滤罐,压滤罐内设有螺旋轴,螺旋轴通过电机驱动,螺旋轴上设有至少一组压滤塞,压滤塞中部设有与螺旋轴配合的螺纹套筒,压滤塞通过滑动配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包括车载平台系统,车载平台系统包括车载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平台(1)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污液处理系统和储水排渣系统,污液处理系统包括压滤罐(2),压滤罐(2)内设有螺旋轴(3),螺旋轴(3)通过电机(42)驱动,螺旋轴(3)上设有至少一组压滤塞(4),压滤塞(4)中部设有与螺旋轴(3)配合的螺纹套筒(401),压滤塞(4)通过滑动配合机构沿压滤罐(2)内壁直线移动,储水排渣系统包括储渣罐(5)和储液罐(6),压滤罐(2)底部分别设有与储渣罐(5)和储液罐(6)连通的出渣口(7)和出液口(8),出渣口(7)上设有出渣门(9),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包括车载平台系统,车载平台系统包括车载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平台(1)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污液处理系统和储水排渣系统,污液处理系统包括压滤罐(2),压滤罐(2)内设有螺旋轴(3),螺旋轴(3)通过电机(42)驱动,螺旋轴(3)上设有至少一组压滤塞(4),压滤塞(4)中部设有与螺旋轴(3)配合的螺纹套筒(401),压滤塞(4)通过滑动配合机构沿压滤罐(2)内壁直线移动,储水排渣系统包括储渣罐(5)和储液罐(6),压滤罐(2)底部分别设有与储渣罐(5)和储液罐(6)连通的出渣口(7)和出液口(8),出渣口(7)上设有出渣门(9),出液口(8)设有电控阀(10),储渣罐(5)底部设有排渣口(501),储液罐(6)底部设有排水泵(11),车载平台(1)尾部设有吊装取水系统,吊装取水系统包括设置车载平台(1)上的转台(12),转台(12)上设有机械臂,吸液管(13)的吸液头设置在机械臂上,吸液管(13)另一端与吸水泵(14)连接,吸水泵(14)的出水口与压滤罐(2)的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配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滤罐(2)内壁的滑轨(204),压滤塞(4)外侧设有与滑轨(204)配合的滑槽(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配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滤罐(2)内壁的滑动槽(206),压滤塞(4)外侧设有与滑动槽(206)配合的滑动凸起(4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包括与转台(12)铰接的主臂(15),主臂(15)上端与副臂(16)铰接,吸液管(13)的吸液头设置在副臂(16)上端,转台(12)和主臂(15)之间设有主缸(17),主臂(15)和副臂(16)之间设有副缸(18),主缸(17)与转台(12)铰接,主缸(17)的伸缩端与主臂(15)铰接,副缸(18)一端与主臂(15)铰接,副缸(18)的伸缩端与副臂(16)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16)上端设有铲斗(19),铲斗(19)的斗架与副臂(16)端部铰接,副臂(16)和铲斗(19)的斗架之间设有斗缸(20),斗缸(20)一端与副臂(16)铰接,斗缸(20)的伸缩端与铲斗(19)的斗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13)的吸液头设有初级滤芯(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罐(2)内靠近压滤罐(2)的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安装套筒(22),安装套筒(22)围绕螺旋轴(3)设置,安装套筒(22)外侧设有第一无框力矩电机(23),固定刮板(24)固定在第一无框力矩电机(23)的外侧,压滤罐(2)靠近压滤罐(2)的进水口的一端内壁设有压力传感器(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洞内快捷污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3)两端设有光轴(301),安装套筒(22)端部设有第一电磁铁(26)和第一弹簧(27);所述压滤塞(4)设置两组,分别为第一压滤塞(403)和第二压滤塞(404),第二压滤塞(404)的过滤孔径小于第一压滤塞(403)的过滤孔径,第一压滤塞(403)和压滤罐(2)端部之间形成压滤一腔(201),第一压滤塞(403)和第二压滤塞(404)之间形成压滤二腔(202),第二压滤塞(404)和压滤罐(2)另一端之间形成压滤三腔(203),第一压滤塞(403)对应的螺纹套筒(401)靠近第二压滤塞(404)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二无框力矩电机(28),第二无框力矩电机(28)外侧设有活动刮板(29);储液罐(6)对应压滤二腔(202)和压滤三腔(203)分别设有粗滤储水腔(601)和精滤储水腔(602),压滤罐(2)对应粗滤储水腔(601)和精滤储水腔(602)设置两组出液口(8)和电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国,高鹏,陈荣敏,朱义刚,蔡伟杰,李天成,王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