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746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温针灸技术领域,其包括温灸仪结构,所述温灸仪结构连接有束光筒结构,所述温灸仪结构连接有用于旋转摆动的驱动结构。该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的红外发生器取代传统的温针、艾灸,没有艾烟产生,低碳环保,减少烫伤的情况,更加的安全,且不需要人工操作;通过设置的壳体、红外发生器、束光筒、滤光镜组合使用,对红外发生器发出的红外光聚焦或者过滤后射出,可以同时实现做到近红外线深部皮下组织的灸法治疗和表皮浅部组织的红外热效应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针灸,具体为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温针和艾灸灸法是传统中医针灸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有确定明确的效果,且目前市面上有红外线治疗仪替代传统的温针、艾灸,但是传统中医针灸治疗以及市面上有红外线治疗仪替代传统的温针、艾灸,存在以下问题:

2、1、需要医护人员亲自操作,占用医护人员,导致的人力问题;艾烟会使部分使用者不适,且艾灰和艾火易致皮肤烫伤,存在安全问题;

3、2、市面上的远红外线理疗仪是以热辐射、热效应作用,对皮肤作用浅,作用面积大;且近红外线治疗仪不具备聚焦效果,不能实现穴位治疗的作用;且多为单头源头,一个设备只能对一个部位作用。

4、3、旋转灸、雀啄灸是传统艾灸的方式之一,因费时费人工难以开展临床使用,且市场也没有类似产品

5、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b>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包括温灸仪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灸仪结构(1)连接有束光筒结构(2),所述温灸仪结构(1)连接有用于旋转摆动的驱动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3)连接有用于带动温灸仪结构(1)进行升降的升降结构(5),所述升降结构(5)连接有连接夹(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由定位板(31)、动力杆(32)、两个球形套(33)、两个球形块(34)、联动轴(35)、驱动电机一(36)、偏心轮(37)、定位杆(38)、竖板(39)以及防护壳(310)组成,且动力杆(32)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包括温灸仪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灸仪结构(1)连接有束光筒结构(2),所述温灸仪结构(1)连接有用于旋转摆动的驱动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3)连接有用于带动温灸仪结构(1)进行升降的升降结构(5),所述升降结构(5)连接有连接夹(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由定位板(31)、动力杆(32)、两个球形套(33)、两个球形块(34)、联动轴(35)、驱动电机一(36)、偏心轮(37)、定位杆(38)、竖板(39)以及防护壳(310)组成,且动力杆(32)设置在定位板(31)上侧,且两个球形套(33)分别固定设置在定位板(31)和动力杆(32)一端,且两个球形块(34)套设在两个球形套(33)内,且联动轴(35)固定设置在两个球形块(34)上,且联动轴(35)的底端与壳体(1)顶端中心处连接,且驱动电机一(36)安装在定位板(31)另一端,且驱动电机一(36)输出轴连接偏心轮(37),且动力杆(32)另一端与偏心轮(37)侧边活动连接,且定位杆(38)固定设置在定位板(31)中心处,且定位杆(38)顶侧与动力杆(32)上的摆动槽对接,且竖板(39)固定设置在定位板(31)上,且防护壳(310)安装在该驱动结构(3)外侧,且红外温度检测模块(11)安装于竖板(39)底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远近红外技术实现温针灸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5)由框架(51)、螺纹杆(52)、正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荻汤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八荟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