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跟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跟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719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跟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缝合线,还包括:第一夹杆,所述第一夹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杆上套有套管,用于对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能够将穿过跟腱的缝合线一端留在套管中的缝合组件,且缝合组件能够插在第一通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缝合组件,具有能够实现将穿过跟腱的缝合线一端留在套管中的作用,通过将穿过跟腱的缝合线一端留在套管中,从而实现在最后可以将若干缝合线的一端同时拉出,而无需一根根的将缝合线的尾端拽出,不仅给人员带来了便捷性,还提高了对跟腱的缝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跟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跟腱是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腹下端移行的腱性结构,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对机体行走、站立和维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跟腱断裂通常是由运动损伤或者刀伤等引起的跟腱组织的断裂,传统跟腱缝合手术为开放手术,需要在显露出的跟腱部位,以通过缝合方法将缝合线固定在跟腱部位上。

2、但是当前在对跟腱进行缝合时,通常会缝合多次(一般为6次),而且在每缝合一次时,都需要人员利用钳子将缝合线的一端给拽出来,进而会给人员带来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跟腱的缝合效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跟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跟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跟腱缝合器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跟腱缝合器,其包括缝合线,还包括:

5、第一夹杆,所述第一夹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6、第二夹杆,所述第二夹杆上套有套管;

7、用于对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

8、能够将穿过跟腱的缝合线一端留在套管中的缝合组件,且缝合组件能够插在第一通孔中。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10、螺柱,所述螺柱固定安装在第二夹杆朝向第一夹杆的一侧上;

11、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开设在第一夹杆上,且第一滑孔的内腔滑动连接螺柱;

12、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第一夹杆相接触;

13、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旋转板中,且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螺柱;

14、连接杆,所述旋转板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连接杆;

15、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连接杆。

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

17、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夹杆朝向第二夹杆的一侧上;

18、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开设在第二夹杆上,且导向孔的内腔滑动连接导向杆。

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缝合组件为:

20、第一外管;

21、支撑板;

22、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一侧上,且第一连接板过盈配合的插在第一外管中;

23、第一弧形板,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呈环形排列固定安装若干第一弧形板;

24、圆锥块,所述圆锥块的一侧呈环形排列固定安装若干第一弧形板;

25、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且第一连接环上固定安装缝合线。

2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缝合组件还为:

27、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滑动连接在第一外管中,且第一内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接触,所述第一内管的内腔设有缝合线;

28、第一提拉板,所述第一提拉板固定安装在第一内管的另一端上;

29、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第一提拉板上,且第二通孔的内腔设有缝合线。

3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缝合组件为:

31、第二外管;

32、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过盈配合的插在第二外管中;

33、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呈环形排列固定安装若干第二弧形板;

34、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上,且第二连接环上固定安装缝合线。

3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缝合组件还为:

36、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滑动连接在第二外管中,且第二内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相接触,所述第二内管的内腔设有缝合线;

37、第二提拉板,所述第二提拉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内管的另一端上;

38、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第二提拉板上,且第三通孔的内腔设有缝合线。

3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夹杆的横截面设为c形,其缺口处朝向第一夹杆。

4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夹杆上设有刻度,以便于确定穿刺点。

41、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42、步骤一:将第一夹杆置于皮肤的表面;

43、步骤二:将第二夹杆置于跟腱断端处,此时,跟腱断端处位于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之间;

44、步骤三:通过调节组件对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直至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对跟腱断端处形成夹持;

45、步骤四:通过刻度确定穿刺点,此时,利用缝合组件使缝合线的一端穿过跟腱并留在套管中;

46、步骤五:在进行多次缝合后,将第二夹杆取走,此时,多根缝合线的一端则会在套管的作用下被一起带出。

47、与现有技术相比:

48、1.通过设置缝合组件,具有能够实现将穿过跟腱的缝合线一端留在套管中的作用,通过将穿过跟腱的缝合线一端留在套管中,从而实现在最后可以将若干缝合线的一端同时拉出,而无需一根根的将缝合线的尾端拽出,不仅给人员带来了便捷性,还提高了对跟腱的缝合效率;

49、2.通过在第一夹杆上设置刻度,便于人员确定待穿刺点,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员的穿刺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跟腱缝合器,包括缝合线(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组件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组件还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组件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组件还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杆(20)的横截面设为C形,其缺口处朝向第一夹杆(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杆(10)上设有刻度(70),以便于确定穿刺点。

10.一种跟腱缝合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腱缝合器,包括缝合线(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组件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组件还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缝合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景义杨睿李宇翔林家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