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116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1
本技术涉及塌渍治疗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包括治疗垫组件、固定组件,所述治疗垫组件包括防护外层,所述防护外层的内壁连接有防渗边层,所述防渗边层远离防护外层的一端连接有顶面基层,所述防渗边层远离防护外层的一端连接有配药内层,所述配药内层的内侧开设有导流槽。当通过注药嘴逐渐向注药腔里面加入中药时,中药流入到注药腔后逐渐渗透至配药内层里面,同时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进行扩散,通过导流槽的设置,用于中药进行流动的通道,进而通过加速中药的流动使其更快的扩散并向配药内层进行渗透,然后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通过底面基层渗透至患者患处皮肤的表面,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塌渍治疗垫,具体为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


技术介绍

1、中药塌渍治疗就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毛巾敷于患处,通过湿敷的传导与辐射作用,使局部因炎症而引起的灼热感得以减轻,发挥消炎、镇痛、止痒和抑制渗出的作用。中药溻渍法可用于风湿性、骨伤性疾病,同时可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病变、肌肉劳损、各种跌打损伤等。

2、现有的塌渍治疗垫,由于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毛巾敷于患处,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药液的外漏,也就会造成药液的浪费与污染患者衣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解决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药液的外漏,也就会造成药液的浪费与污染患者衣物,通过注药嘴逐渐向注药腔里面加入中药时,中药流入到注药腔后逐渐渗透至配药内层里面,同时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进行扩散,通过导流槽的设置,用于中药进行流动的通道,进而通过加速中药的流动使其更快的扩散并向配药内层进行渗透,然后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通过底面基层渗透至患者患处皮肤的表面,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包括治疗垫组件、固定组件,所述治疗垫组件包括防护外层,所述防护外层的内壁连接有防渗边层,所述防渗边层远离防护外层的一端连接有顶面基层,所述防渗边层远离防护外层的一端连接有配药内层,所述配药内层的内侧开设有导流槽,所述治疗垫组件的内侧设置有注药腔,所述顶面基层的下端连接有保温层,所述配药内层的下端连接有底面基层,所述顶面基层的内侧连接有注药嘴,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垫层、嘴盖,所述固定垫层下部的内侧开设有垫层内槽,所述垫层内槽的壁体连接有离型纸层,所述垫层内槽的壁体设置有黏粘层,所述固定垫层的内侧开设有垫层通孔,所述固定垫层的顶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缝合连接有固定边带。

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通过注药嘴逐渐向注药腔里面加入中药时,中药流入到注药腔后逐渐渗透至配药内层里面,同时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进行扩散,通过导流槽的设置,用于中药进行流动的通道,进而通过加速中药的流动使其更快的扩散并向配药内层进行渗透,然后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通过底面基层渗透至患者患处皮肤的表面,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通过保温层的设置,能够减少中药的热量散发,进而使中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被患者吸收。

4、为了避免注药腔与配药内层里面中药的渗透外漏: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外层的俯视横截面为回字形结构设置,所述防护外层的高度与防渗边层的高度相同,所述防渗边层为回字形防水布设置的边层。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防渗边层的设置,用于避免注药腔与配药内层里面中药的渗透外漏,通过防护外层的设置,用于对顶面基层、底面基层的固定。

7、为了将治疗垫组件与固定组件进行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面基层与底面基层的高度相同,所述注药嘴的下端贯穿顶面基层并延伸至与注药腔相连通,所述注药嘴的下底面与顶面基层的下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嘴盖的尺寸与注药嘴的尺寸相匹配并螺纹连接。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装置时,将嘴盖取下,然后将调配好的中药经由注药嘴加入至注药腔里面,完成中药的添加后,将治疗垫组件与固定组件进行连接,并同时使注药嘴穿过垫层通孔,然后将嘴盖重新与注药嘴进行螺纹连接。

10、为了通过加速中药的流动使其更快的扩散并向配药内层进行渗透: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药内层为长方形结构的脱脂棉层,所述导流槽为长方形结构的凹型槽,所述导流槽的长度顺沿配药内层的长度方向设置。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通过注药嘴逐渐向注药腔里面加入中药时,中药流入到注药腔后逐渐渗透至配药内层里面,同时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进行扩散,通过导流槽的设置,用于中药进行流动的通道,进而通过加速中药的流动使其更快的扩散并向配药内层进行渗透,然后配药内层里面的中药通过底面基层渗透至患者患处皮肤的表面,对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13、为了使中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被患者吸收: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层缝合连接于顶面基层的下端,所述保温层的内侧开设有与注药嘴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保温层与配药内层之间的空间形成注入中药的注药腔。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保温层的设置,能够减少中药的热量散发,进而使中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被患者吸收。

16、为了通过黏粘层实现治疗垫组件与固定组件的连接: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层内槽的尺寸与防护外层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固定边带共设置有四条,每两条所述固定边带为一组配合使用,所述固定边带的一端连接有魔术贴。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装置时,先撕开离型纸层,然后将防护外层逐渐插入到垫层内槽里面并直至顶面基层与黏粘层接触贴合,进而通过黏粘层实现治疗垫组件与固定组件的连接,然后通过固定边带将固定垫层与患者进行绑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包括治疗垫组件(1)、固定组件(2),所述治疗垫组件(1)包括防护外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层(11)的内壁连接有防渗边层(13),所述防渗边层(13)远离防护外层(11)的一端连接有顶面基层(12),所述防渗边层(13)远离防护外层(11)的一端连接有配药内层(14),所述配药内层(14)的内侧开设有导流槽(15),所述治疗垫组件(1)的内侧设置有注药腔(16),所述顶面基层(12)的下端连接有保温层(17),所述配药内层(14)的下端连接有底面基层(18),所述顶面基层(12)的内侧连接有注药嘴(19),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垫层(21)、嘴盖(28),所述固定垫层(21)下部的内侧开设有垫层内槽(22),所述垫层内槽(22)的壁体连接有离型纸层(23),所述垫层内槽(22)的壁体设置有黏粘层(24),所述固定垫层(21)的内侧开设有垫层通孔(25),所述固定垫层(2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块(26),所述固定块(26)的内侧缝合连接有固定边带(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层(11)的俯视横截面为回字形结构设置,所述防护外层(11)的高度与防渗边层(13)的高度相同,所述防渗边层(13)为回字形防水布设置的边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基层(12)与底面基层(18)的高度相同,所述注药嘴(19)的下端贯穿顶面基层(12)并延伸至与注药腔(16)相连通,所述注药嘴(19)的下底面与顶面基层(12)的下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嘴盖(28)的尺寸与注药嘴(19)的尺寸相匹配并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内层(14)为长方形结构的脱脂棉层,所述导流槽(15)为长方形结构的凹型槽,所述导流槽(15)的长度顺沿配药内层(14)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7)缝合连接于顶面基层(12)的下端,所述保温层(17)的内侧开设有与注药嘴(19)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保温层(17)与配药内层(14)之间的空间形成注入中药的注药腔(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内槽(22)的尺寸与防护外层(11)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固定边带(27)共设置有四条,每两条所述固定边带(27)为一组配合使用,所述固定边带(27)的一端连接有魔术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包括治疗垫组件(1)、固定组件(2),所述治疗垫组件(1)包括防护外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层(11)的内壁连接有防渗边层(13),所述防渗边层(13)远离防护外层(11)的一端连接有顶面基层(12),所述防渗边层(13)远离防护外层(11)的一端连接有配药内层(14),所述配药内层(14)的内侧开设有导流槽(15),所述治疗垫组件(1)的内侧设置有注药腔(16),所述顶面基层(12)的下端连接有保温层(17),所述配药内层(14)的下端连接有底面基层(18),所述顶面基层(12)的内侧连接有注药嘴(19),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垫层(21)、嘴盖(28),所述固定垫层(21)下部的内侧开设有垫层内槽(22),所述垫层内槽(22)的壁体连接有离型纸层(23),所述垫层内槽(22)的壁体设置有黏粘层(24),所述固定垫层(21)的内侧开设有垫层通孔(25),所述固定垫层(2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块(26),所述固定块(26)的内侧缝合连接有固定边带(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固定塌渍治疗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层(11)的俯视横截面为回字形结构设置,所述防护外层(11)的高度与防渗边层(13)的高度相同,所述防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书玲张航李丽华张乐乐李金菊许利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