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671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8
本申请涉及火炬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包括塔筒,顶面呈贯穿设置;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塔筒顶部,所述第一套筒侧壁与所述塔筒侧壁呈间隔设置;第二套筒,连接于所述塔筒侧壁,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侧壁呈间隔设置;流体密封器,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防回火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塔筒之间;点火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侧壁。本申请具有提升装置稳定性、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火炬,尤其涉及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常用的火炬类型按燃烧器安装位置主要分两大类,分别为高架火炬和地面火炬。高架火炬能够提供足够高的高度,处理气量大,可处理极度或高度危害的有毒气体,有利于可燃气体和燃烧产物的扩散。

2、公开号为cn2180649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风型高架火炬,包括塔筒以及设置在塔筒上的维护板,维护板上安装有防护机构;维护板上安装有防风机构,且防风机构位于塔筒的正上方;防风机构包括固定套、防护筒、导风套和螺纹杆,固定套安装在维护板的顶表面;防护筒安装在固定套的顶表面;防护筒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气流槽,多个气流槽的大小相同,导风套安装在防护筒的内壁,且导风套位于防护筒的顶部;固定套的顶表面开设有多个卡槽,且多个卡槽围绕防护筒呈环形分布;多个卡槽的内部均安装有螺纹杆,且多个螺纹杆均贯穿固定套并与维护板的顶表面连接。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人认为,当高架火炬处理携带液滴的煤气时,会出现降下火雨的情况,需要增大高架火炬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火雨对其他装置的影响;高空的气流不仅会影响塔筒内部煤气的燃烧,容易出现煤气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影响装置的稳定性,还会影响火雨的降落地点,影响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装置稳定性、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包括塔筒,顶面呈贯穿设置;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塔筒顶部,所述第一套筒侧壁与所述塔筒侧壁呈间隔设置;第二套筒,连接于所述塔筒侧壁,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侧壁呈间隔设置;流体密封器,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防回火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塔筒之间;点火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侧壁。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塔筒内的煤气向上流动并沿由第一套筒内壁和塔筒外壁构成的通道,流向由第一套筒外壁和第二套筒内壁构成的通道,再通过点火器进行点火,减少发生塔筒外部的空气流入至塔筒内部,导致塔筒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影响塔筒内煤气燃烧的情况,提升装置稳定性。

4、塔筒内煤气携带的液滴随煤气流动至第一套筒与塔筒外壁间后向下掉落至第二套筒内部底壁,减少液滴运动至装置外的情况,减少在煤气燃烧时有火雨降落至地面的情况,提升装置的安全性。

5、点火器点燃煤气,便于对煤气进行处理,流体密封器和防回火组件均可以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减少装置发生回火的情况,便于对煤气进行燃烧处理。

6、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球形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球形连接管设于所述塔筒内部,所述球形连接管整体呈半球状,所述球形连接管的球形外壁朝向所述塔筒内壁,所述第一连接管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板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均与所述塔筒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底部呈贯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一侧连接于所述球形连接管顶面,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侧连接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塔筒侧壁远离所述球形连接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第二连接管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管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板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塔筒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顶部呈贯穿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一侧连接于所述塔筒外壁,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侧连接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塔筒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面在所述塔筒的轴向上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面与所述塔筒顶面在所述塔筒的轴向上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点火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球形连接管,塔筒内向上排出的煤气沿球形连接管的底面向塔筒侧壁方向流动,减少煤气在塔筒顶部的堆积,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便于煤气沿由第一连接管内壁和第二连接管内壁构成的通道流动,减少煤气在装置转折处的堆积,点火器点燃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顶部的煤气,便于对煤气进行处理。

8、可选的,所述流体密封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流体密封器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多个所述流体密封器在所述塔筒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流体密封器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均整体呈圆环状且均与所述塔筒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环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环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环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在所述塔筒的轴向上高于所述第一连接环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环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环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在所述塔筒的轴向上高于所述第二连接环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煤气在通过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之间的间隔时,流速增大,便于装置外空气流向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便于装置外空气与煤气混合使煤气燃烧,便于使用,且设置流体密封器,减少外界空气流入至第一连接板与塔筒外壁间的情况,减少外界空气对塔筒内未燃烧的煤气的影响,减少装置发生回火的情况。

10、可选的,所述防回火组件包括第一挡火板和第二挡火板,所述第一挡火板和所述第二挡火板均设于所述塔筒外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挡火板和所述第二挡火板均整体呈圆环状且均与所述塔筒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挡火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塔筒外壁,所述第二挡火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塔筒外壁,所述第二挡火板在所述塔筒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挡火板下方,所述第一挡火板和所述第二挡火板上均开设有沿所述塔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火板封闭所述第一挡火板上的所述第一通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挡火板和第二挡火板,当发生回火时,第二挡火板底部的气体推动第二挡火板,使第二挡火板朝靠近第一挡火板的方向移动,移动至第二挡火板与第一挡火板抵接,第二挡火板封闭第一挡火板上的第一通孔,降低火焰进入塔筒内部的概率,减少对塔筒内煤气的影响,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可选的,所述防回火组件还包括第三挡火板和第四挡火板,所述第三挡火板和所述第四挡火板均整体呈圆柱状且均水平设于所述塔筒内部,所述第三挡火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塔筒内壁,所述第四挡火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塔筒内壁,所述第三挡火板在所述塔筒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四挡火板上方,所述第三挡火板和所述第四挡火板上均开设有沿所述塔筒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挡火板封闭所述第四挡火板上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挡火板和所述第三挡火板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挡火板移动时控制所述第三挡火板相对所述塔筒的位置,当所述第二挡火板与所述第一挡火板抵接时,所述第三挡火板抵接于所述第四挡火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包括球形连接管(21)、第一连接管(22)和第一连接板(23),所述球形连接管(21)设于所述塔筒(1)内部,所述球形连接管(21)整体呈半球状,所述球形连接管(21)的球形外壁朝向所述塔筒(1)内壁,所述第一连接管(22)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板(23)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管(22)和所述第一连接板(23)均与所述塔筒(1)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22)底部呈贯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22)一侧连接于所述球形连接管(21)顶面,所述第一连接管(22)另一侧连接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3),所述第一连接板(23)设于所述塔筒(1)侧壁远离所述球形连接管(2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密封器(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流体密封器(4)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2)之间,多个所述流体密封器(4)在所述塔筒(1)的轴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火组件(5)包括第一挡火板(51)和第二挡火板(52),所述第一挡火板(51)和所述第二挡火板(52)均设于所述塔筒(1)外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23)之间,所述第一挡火板(51)和所述第二挡火板(52)均整体呈圆环状且均与所述塔筒(1)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挡火板(51)固定连接于所述塔筒(1)外壁,所述第二挡火板(52)滑动连接于所述塔筒(1)外壁,所述第二挡火板(52)在所述塔筒(1)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挡火板(51)下方,所述第一挡火板(51)和所述第二挡火板(52)上均开设有沿所述塔筒(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53),所述第二挡火板(52)封闭所述第一挡火板(51)上的所述第一通孔(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火组件(5)还包括第三挡火板(54)和第四挡火板(55),所述第三挡火板(54)和所述第四挡火板(55)均整体呈圆柱状且均水平设于所述塔筒(1)内部,所述第三挡火板(54)滑动连接于所述塔筒(1)内壁,所述第四挡火板(55)固定连接于所述塔筒(1)内壁,所述第三挡火板(54)在所述塔筒(1)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四挡火板(55)上方,所述第三挡火板(54)和所述第四挡火板(55)上均开设有沿所述塔筒(1)的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56),所述第三挡火板(54)封闭所述第四挡火板(55)上的所述第二通孔(56),所述第二挡火板(52)和所述第三挡火板(54)间设有连接件(57),所述连接件(57)用于在所述第二挡火板(52)移动时控制所述第三挡火板(54)相对所述塔筒(1)的位置,当所述第二挡火板(52)与所述第一挡火板(51)抵接时,所述第三挡火板(54)抵接于所述第四挡火板(5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7)包括连接绳(58)和限位块(59),所述限位块(59)连接于所述塔筒(1)顶面,所述限位块(59)上开设有沿所述塔筒(1)径向贯穿所述限位块(59)的穿孔(510),所述连接绳(58)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挡火板(52)顶面,所述连接绳(58)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挡火板(51)上的所述第一通孔(53)和所述穿孔(510)后连接于所述第三挡火板(54)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7)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件(57)沿所述塔筒(1)周向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包括球形连接管(21)、第一连接管(22)和第一连接板(23),所述球形连接管(21)设于所述塔筒(1)内部,所述球形连接管(21)整体呈半球状,所述球形连接管(21)的球形外壁朝向所述塔筒(1)内壁,所述第一连接管(22)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板(23)整体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管(22)和所述第一连接板(23)均与所述塔筒(1)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22)底部呈贯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22)一侧连接于所述球形连接管(21)顶面,所述第一连接管(22)另一侧连接于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3),所述第一连接板(23)设于所述塔筒(1)侧壁远离所述球形连接管(2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密封器(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流体密封器(4)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2)之间,多个所述流体密封器(4)在所述塔筒(1)的轴向上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气放散点火火炬,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火组件(5)包括第一挡火板(51)和第二挡火板(52),所述第一挡火板(51)和所述第二挡火板(52)均设于所述塔筒(1)外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板(23)之间,所述第一挡火板(51)和所述第二挡火板(52)均整体呈圆环状且均与所述塔筒(1)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挡火板(51)固定连接于所述塔筒(1)外壁,所述第二挡火板(52)滑动连接于所述塔筒(1)外壁,所述第二挡火板(52)在所述塔筒(1)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挡火板(51)下方,所述第一挡火板(51)和所述第二挡火板(52)上均开设有沿所述塔筒(1)的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有文党炜刘智强宋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紫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