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6684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金盐粉末和还原剂粉末分别加入溶剂溶解,得到溶液;S2:将溶液混合后补足溶剂得到混合液;S3:将混合液置于超声环境中反应;S4:将超声后的混合液注入微管路中进行热处理,得到目的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混合‑超声‑微管路加热的制备方式,整个制备过程更简便安全、耗时短,产物的多分散性指数PDI小、粒径均匀可控、性能稳定不易团聚,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外诊断免疫检测试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金盐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硼氢化钠、葡萄糖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在溶液中具有稳定分散性质,称为胶体金。胶体金主要组分是具有一定形态和尺寸且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金颗粒,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将蛋白质牢固地结合在金颗粒表面。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能长久稳定的保持蛋白质固有的生物活性。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常被用作免疫检测试剂的显色指示剂,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2、胶体金生成经历“成核”和“连续生长”两个阶段:

3、①成核阶段:金盐在还原剂的还原作用下,溶液中的金原子浓度快速升高至过饱和,随即凝集形成晶核;

4、②生长阶段:晶核形成后溶液中的金原子不断结合到金核上,形成粒径尺寸和形态稳定的金颗粒。

5、胶体金颗粒的形态和尺寸会影响其性能,可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谱(uv-vis)的峰值强度、半波峰宽和吸收峰位置来判定胶体金性质,最大吸收波长取决于粒子大小,半波峰的宽窄取决于离子尺寸的分布,半波峰越窄,表明离子尺寸分布越窄,粒径均一。吸光值高、峰形尖窄是单分散性纳米胶体金的象征。

6、粒径均一、且形态稳定的性质优良胶体金,是维持连接标记蛋白质性能稳定的关键,形状不规则或者粒径不均一,会导致胶体金-蛋白结合物不稳定,相应的在免疫检测试剂应用中,胶体金标记结合物容易解离和沉淀,进而产生层析不完全,显示本底过高或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7、目前,胶体金传统的制备方法为:加热金盐溶液至沸腾,快速加入还原剂并搅拌,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搅拌加热,冷却至室温获得胶体金产物。然而,该制备方法存在包括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原料利用不充分、产物性能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通过混合-超声-微管路加热最终制得胶体金颗粒,制备过程简便安全、耗时短,产物的多分散性指数(pdi)小、粒径均匀可控、性能稳定不易团聚。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称取金盐粉末和还原剂粉末分别加入溶剂溶解,配制得到溶液a1和a2;

5、s2:将溶液a1和a2混合后加入溶剂补足得到混合液b,混合液b中,金盐浓度为0.01~200 mmol/l,还原剂浓度为0.01~280 mmol/l;

6、s3:将混合液b置于超声环境中反应;

7、s4:将超声后的混合液b注入微管路中进行热处理,得到目的产物胶体金。

8、溶液a1和a2均为分散形态,混合成混合液b后体系内各位点的瞬时浓度一致,不会形成不均匀混合体系。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的溶剂选自超纯水、去离子水、纯净水中的任意一种。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金盐选自氯金酸钠、氯化金、氯金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还原剂选自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硼氢化钠、葡萄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溶解步骤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溶解温度为室温。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的溶剂为超纯水、去离子水、纯净水中的任意一种,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溶解时间为1~30min,溶解温度为室温。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超声功率为100~135w,反应时间为1~20min,超声环境温度为室温。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的注入步骤使用匀速注液泵。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微管路选自玻璃管、橡胶管、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微管路内径为0.5~20mm,加热源选自电热套、电热板、电热炉、电热箱、水浴锅、油浴锅、干式恒温器中的任意一种。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热处理温度为50~180℃,热处理时间为0.1~6h。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混合-超声-微管路加热方式,制备过程简便安全、耗时短、对设备环境无苛刻要求,可以充分利用原料,适于工业化生产。

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胶体金微管路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温度、流速等参数平稳,使用匀速注液泵将混合液注入微管路中,使得原料均匀参与反应,产物生成速率稳定,因此产物的多分散性指数(pdi)小、粒径均匀可控、性能稳定不易团聚,可以为体外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3)、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采用微管路加热方式,微管路内截面小,可以使各点混合液在管内受热均匀,从而达到稳定制备产物的目的,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大容器加热,大容器其中心位点与边界点很难达到受热一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溶剂选自超纯水、去离子水、纯净水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金盐选自氯金酸钠、氯化金、氯金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还原剂选自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硼氢化钠、葡萄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溶解步骤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溶解温度为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溶剂为超纯水、去离子水、纯净水中的任意一种,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溶解时间为1~30min,溶解温度为室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超声功率为100~135W,反应时间为1~20min,超声环境温度为室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注入步骤使用匀速注液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微管路选自玻璃管、橡胶管、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微管路内径为0.5~20mm,加热源选自电热套、电热板、电热炉、电热箱、水浴锅、油浴锅、干式恒温器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热处理温度为50~180℃,热处理时间为0.1~6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溶剂选自超纯水、去离子水、纯净水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金盐选自氯金酸钠、氯化金、氯金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还原剂选自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硼氢化钠、葡萄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溶解步骤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溶解温度为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体金的微管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溶剂为超纯水、去离子水、纯净水中的任意一种,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正亚刘仕松贾竞夫郑卓韬朱晓晶康文江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墨格微流科技汕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