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608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包括:背板;内侧边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内侧边框与所述背板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置空间;外侧边框,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外侧边框的边缘与所述内侧边框的边缘密封连接且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形成密封气囊空间;以及按键联动结构,所述按键联动结构设于所述内侧边框和所述外侧边框上,所述按键联动结构用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按键。本实施例通过在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设置按键联动结构,不需要再进行额外开孔露出电子设备的按键,保证了气囊空间的完整性与连通性,从而提升了手机的防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配件,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壳为了防止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在出现跌落碰撞时,会导致手机发生损坏的现象,一般会在保护壳的侧边框上设置一个缓冲空间,从而给手机提供一定缓冲,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然而,由于现在的手机上有很多凸出的按键,为了方便用户按压手机按键,以及防止保护壳长期按压边框导致形变的问题,一般会在保护壳上对应的手机按键处的位置进行开孔,以使得手机按键凸出边框设置,从而方便用户按压。但是,由于需要给保护壳开孔,导致保护壳上形成的缓冲空间不能相互连通,导致缓冲空间的缓冲效果有限,防摔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能够使得保护壳的防摔效果提升。

2、具体地,一方面,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包括:背板;内侧边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内侧边框与所述背板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容置空间;外侧边框,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外侧边框的边缘与所述内侧边框的边缘密封连接且在所述外侧边框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形成密封气囊空间;以及按键联动结构,所述按键联动结构设于所述内侧边框和所述外侧边框上,所述按键联动结构用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按键。

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靠近所述外侧边框一侧的第一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的第一按压区域;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按压区域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靠近所述外侧边框一侧的第一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远离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外侧边框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靠近所述外侧边框一侧的第一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上的第一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从所述第一通孔凸出至所述外侧边框表面,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上的第二按压区域、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远离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二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靠近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三凸起;其中,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或第三凸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二凸起设置的第一凹槽。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上的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远离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二凸起或第一按压区域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靠近所述内侧边框上的第三凸起;其中,所述第二凸起或所述第一按压区域与所述第三凸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从所述第二通孔凸出至所述内侧边框的内表面,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靠近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上的第二按压区域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远离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一按压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一按压区域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靠近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靠近所述容置空间一侧的第四凸起;其中,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四凸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远离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靠近所述内侧边框一侧的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靠近所述容置空间一侧的第四凸起;其中,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四凸起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内侧边框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联动结构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围绕所述第四凸起设置。

1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4、1、本实施例通过内侧边框和外侧边框上设置按键联动结构,通过按键联动结构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开孔操作,使得密封气囊空间能够实现全连通,密封气囊空间形成的缓冲空间能够更好的起到手机防摔效果。

15、2、本实施例通过在凸起处围绕设置凹槽,使得凸起处的厚度变薄,更方便用户按压凸起,并且可以很好的防止在多次按压凸起部分产生形变,从而使得边框的使用寿命减少。

16、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通孔与凸起结合,从而可方便外侧边框与内侧边框之间的密封连接,同时也可以保证密封气囊空间的全连通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外侧边框(30)一侧的第一凸起(51)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上的第一按压区域(55);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第一按压区域(55)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外侧边框(30)一侧的第一凸起(51)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二凸起(52);其中,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第二凸起(52)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外侧边框(30)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外侧边框(30)一侧的第一凸起(51)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上的第一通孔(57);其中所述第一凸起(5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7)并从所述第一通孔(57)凸出至所述外侧边框(30)表面,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第一通孔(57)的边缘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上的第二按压区域(56)、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二凸起(52)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靠近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三凸起(53);其中,所述第二凸起(52)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56)或第三凸起(5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56)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二凸起(52)设置的第一凹槽(5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上的第二通孔(58)、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二凸起(52)或第一按压区域(55)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靠近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三凸起(53);其中,所述第二凸起(52)或所述第一按压区域(55)与所述第三凸起(5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53)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8)并从所述第二通孔(58)凸出至所述内侧边框(20)的内表面,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第二通孔(58)的边缘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靠近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三凸起(53)、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上的第二按压区域(56)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一按压区域(55);其中,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第一按压区域(5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56)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靠近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三凸起(53)、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容置空间(41)一侧的第四凸起(54);其中,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第四凸起(5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内侧边框(20)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二凸起(52)、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靠近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三凸起(53)、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容置空间(41)一侧的第四凸起(54);其中,所述第二凸起(52)与所述第三凸起(53)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第四凸起(54)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内侧边框(20)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还包括第二凹槽(61),所述第二凹槽(61)围绕所述第四凸起(54)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外侧边框(30)一侧的第一凸起(51)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上的第一按压区域(55);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第一按压区域(55)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外侧边框(30)一侧的第一凸起(51)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二凸起(52);其中,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第二凸起(52)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外侧边框(30)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靠近所述外侧边框(30)一侧的第一凸起(51)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上的第一通孔(57);其中所述第一凸起(5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7)并从所述第一通孔(57)凸出至所述外侧边框(30)表面,所述第一凸起(51)与所述第一通孔(57)的边缘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上的第二按压区域(56)、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二凸起(52)和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靠近所述内侧边框(20)一侧的第三凸起(53);其中,所述第二凸起(52)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56)或第三凸起(5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凸起(53)与所述第二按压区域(56)为间隔设置或者接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二凸起(52)设置的第一凹槽(5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联动结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边框(20)上的第二通孔(58)、设置在所述外侧边框(30)远离所述内侧边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春韩清彭君阳韩卫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图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