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结构及应用其的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841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3
本技术公开一种加湿结构及应用其的空气调节器,涉及环境电器技术领域,其包括主支撑构件和吸水滤材;主支撑构件包括相互对置设置的第一支撑栅和第二支撑栅,以及,从顶部连接第一支撑栅和第二支撑栅的分水流道;吸水滤材被夹持于主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栅与第二支撑栅之间,以通过第一支撑栅与第二支撑栅支撑吸水滤材的形状,并且通过分水流道自上而下地为吸水滤材供水。本技术主要解决如何为空气调节器提供结构合理、加湿效率高的加湿结构的问题;本技术避免了吸水滤材塌陷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吸水滤材部分干燥的问题,分水流道集成于主支撑构件上,使本技术的加湿结构更为紧凑,集成化程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电器,具体为一种加湿结构及应用其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空气调节器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家居、办公室以及车厢等场所,例如加湿器、空气净化加湿器、蒸发式制冷风扇以及水冷空调等。

2、公告号为cn210951636u,名称为《空气加湿净化器》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告文本,公开了典型的空气调节器结构;该空气调节器(空气加湿净化器)由壳体以及壳体内设置的水槽、过滤件和吸水件组成,水槽用于盛放水,吸水件用于吸取水分,过滤件用于对进入壳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壳体上具有进风部和出风部,吸水件伸入水槽内以吸取水槽内的水分,过滤件设置在进风部和吸水件之间,这样外界空气通过进风部进入壳体内,空气在壳体内经由过滤件和吸水件进行过滤和加湿后,形成湿润的净化空气从壳体的出风部排出至壳体外,以对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进行净化和加湿。

3、上述的空气调节器,至少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4、1、上述的空气调节器,其吸水件必然由吸水材质构成,而常用的吸水材质通常具有柔性,无法维持其自身的形状,吸水件在吸水后,其自重增加,容易发生塌陷的问题,进而影响加湿效果;

5、2、上述的空气调节器,其吸水件需要伸入水槽内以吸取水槽内的水分,然而,吸水件的吸水性能有限,当水槽的水位低于一定程度,或者吸水件的高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吸水件的上部往往由于吸水性能不足而处于干燥状态,同样会影响加湿效果。

6、综上所述,如何为空气调节器提供结构合理、加湿效率高的加湿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结构及应用其的空气调节器,其具有结构合理和加湿效率高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结构,其包括主支撑构件和吸水滤材;所述主支撑构件包括相互对置设置的第一支撑栅和第二支撑栅,以及,从顶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栅和所述第二支撑栅的分水流道;所述吸水滤材被夹持于所述主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栅与第二支撑栅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栅与所述第二支撑栅支撑所述吸水滤材的形状,并且通过所述分水流道自上而下地为所述吸水滤材供水。

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构件的分水流道上布设有若干的下水孔。

4、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加湿结构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水管;所述主支撑构件上形成与所述分水流道相连通的水管接入部;所述水泵的水管接入到所述主支撑构件的水管接入部,以通过所述水泵为所述分水流道供水。

5、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加湿结构还包括流道盖板;所述流道盖板盖合在所述主支撑构件的分水流道之上,以覆盖/半覆盖所述分水流道。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构件的顶面拔起,形成环状的外围合垣,以通过所述外围合垣围成所述分水流道。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构件的顶面还在所述外围合垣的内侧拔起,形成环状的内围合垣,使所述外围合垣与所述内围合垣之间形成环状的卡接槽;所述流道盖板的底面自内而外依次拔起,分别形成环状的内卡合肋和外卡合肋;所述流道盖板的内卡合肋卡入到所述主支撑构件的卡接槽之中,所述流道盖板的外卡合肋围蔽所述主支撑构件的外围合垣,从而将所述流道盖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支撑构件的分水流道之上。

8、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的加湿结构还包括水槽底板;所述吸水滤材由所述水槽底板所支撑;所述主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栅和/或第二支撑栅也由所述水槽底板所支撑。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槽底板拔起形成与所述主支撑构件之第一支撑栅形状匹配的卡合肋,且所述卡合肋上间隔开设有能够过流的流水槽;所述主支撑构件的第一支撑栅卡合在所述水槽底板的卡合肋处。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槽底板上设置有下水过滤器组件,用于过滤来自所述吸水滤材的回水。

1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包括了上述的加湿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加湿结构及应用其的空气调节器,通过第一支撑栅与第二支撑栅支撑吸水滤材的形状,避免了吸水滤材塌陷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水流道自上而下地为吸水滤材供水,避免了吸水滤材部分干燥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该加湿结构的性能;此外,分水流道集成于主支撑构件上,无需单独为分水流道设置零件,使本技术的加湿结构更为紧凑,集成化程度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构件和吸水滤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构件的分水流道上布设有若干的下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道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构件的顶面拔起,形成环状的外围合垣,以通过所述外围合垣围成所述分水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构件的顶面还在所述外围合垣的内侧拔起,形成环状的内围合垣,使所述外围合垣与所述内围合垣之间形成环状的卡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槽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底板拔起形成与所述主支撑构件之第一支撑栅形状匹配的卡合肋,且所述卡合肋上间隔开设有能够过流的流水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底板上设置有下水过滤器组件,用于过滤来自所述吸水滤材的回水。

10.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加湿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构件和吸水滤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构件的分水流道上布设有若干的下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道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构件的顶面拔起,形成环状的外围合垣,以通过所述外围合垣围成所述分水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构件的顶面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永军刘铁谭天文张强黄亮周启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恒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