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背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61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不改变婴儿背带整体的环状的长度,且通过婴儿保持部可稳定地接收婴儿。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的外侧部(11)形成,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的内侧部(12)形成,作为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的带状部,将罗纹编织物的弹性小的编织物方向与带状部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因此将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A)的外侧部(11),通过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B)的内侧部(12)进行保护,因此可稳定地收容婴儿。因此,可做成安全性高的婴儿背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背带,其在抱婴儿时,作为抱持婴儿的辅助工具使用。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1的技术方案。专利文献1中,带状体10形成为环状的婴儿背带1,其带状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中 央部14使用伸缩线,侧缘部15使用非伸缩线,由中央部14和侧缘部15编织一体的编织物 形成。另外,在所述带状体10的宽度方向上,中央部14由编织为相对粗的网眼的网状组织 构成,侧缘部15由编织为相对细的网眼的密组织构成。另外,在所述带状体10的长度方向 上,具有编织为相对粗的网眼的网状组织13b、13d,和编织为相对细的网眼的密组织13a、 13c、13e0另外,此处写的符号为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的符号。这样构成的专利文献1中,带状体10的侧缘部15通过非伸缩线限制伸长,而中央 部14通过编织组织的扩展和伸缩线自身的伸长在宽度方向上和长度方向上均扩展,更立 体变形,从而提高适应性。另外,进一步强烈限制侧缘部15的伸长,在中央部14,网状组织 13b、13d的网眼因线自身的伸缩而发生变形,中央部14和侧缘部15的伸缩性的差异明显, 通过使中央部14更立体地变形,能够提高适应性。另外,通过将侧缘部15编织为密组织 13a、13c、13e,带状体10的强度提高。而且,将婴儿保持部13d或垫肩部13b等在宽度方向 上要求扩展的部分编织为网状组织,确保适应性,而将除此之外的部分编织为密组织13a、 13cU3e,由此能够提高强度。另外,网状组织13b、13d结实,且网状组织13b、13d和密组织 13a、13c、13e的编织区分也很容易。另外,通过调节环状部的直径,能够适应使用者的体格。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75238号公报这样,专利文献1中,婴儿背带在展开状态下,在网状的带状体10的一端部13a安 装两个连结用环11、11,在另一端部13e缝有由硬质橡胶片构成的止脱用部件12。所述婴 儿背带,将所述带状体10的另一端部13e通过两个环11、11之间,并限定在环11、11之间, 由此形成为环状。而且,带状体10在其长度方向上,安装环11的一端部13a和缝制止脱用 部件12的另一端部13e之间与佩戴于使用者肩的垫肩部13b、佩戴于使用者的背部的垫背 部13c、收容婴儿的婴儿保持部13d相对应。另外,环状部的直径通过加减环11的限制位置 而能够无级地进行调节,能够使之适应使用者的体格。但是,专利文献1的婴儿背带,在网状的带状体10的一端部13a安装两个连结用 环11、11,在另一端部13e缝制有由硬质橡胶片构成的止脱用部件12,将所述带状体10的 另一端部13e通过两个环11、11之间,并限定在环11、11之间,由此形成为环状,即使通过 两个环11、11之间而进行限定,在使用中也会发生偏移,因此现状是使用者为了放心乘放 婴儿,不仅将手放于婴儿,而且从婴儿的臀部绕过手抱。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不改变整体环状的长度,且能 够通过婴儿保持部稳定地接收婴儿。本技术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将接受婴儿的婴儿保持部、将该婴儿的体重传 给抱的人的肩的垫肩部、以及将该婴儿的体重传给垫肩部的带状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其 特征在于,所述婴儿保持部相对于环状的周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方向的宽度 为最大宽度,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 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 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带状部由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垫肩部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 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 形成,作为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的所述带状部,将罗纹编织物的弹性小的编织物方向与 所述带状部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婴儿背带具备婴儿保持部,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分为最大宽度,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 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 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带状部,其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垫肩部, 其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 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 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在此,与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长度成直角的宽度为最大宽度,其环状的 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由罗纹编织物 (橡胶编织物)等编织物形成。另外,罗纹编织物在指定方向上伸缩性大,但在实施本实用 新型时,利用的是相对于其大的伸缩方向成直角方向延伸小的情况。因此,实施本技术 时的伸缩性的大小因其使用方法不同而不同,只要只将指定的方向作为对象即可。另外,环状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弹性大的编织物由网眼编织物等 平编织的编织物形成,通过网眼编织,只在指定的方向具有弹性,为易于伸长的编织物。另外,该弹性的大小不用弹性率表现,弹性小的编织物为与罗纹编织等伸缩小的 编织物相当的编织物,弹性大的编织物即使为平编织物,通过网眼编织或图案编织等,也能 够伸缩自如,当然,弹性大的罗纹编织物也与此相当。另外,至少还包含如双反面编织物等 那样的在正交的两个方向伸缩自如的编织物。所述婴儿保持部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 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 侧由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带状部在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由其长度方向弹性 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罗纹编织物,所以在与其环状的长度方向 成直角的方向上富有弹性。而且,所述垫肩部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 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按照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 部、所述垫肩部、所述带状部、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顺序一体环状编织而成。而且,作为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的所述带状部,形成为罗纹编织物的弹性小的 编织物方向。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婴儿背带,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分为最大宽度,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 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伸缩量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 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或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及与其长度方 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因此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通 过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进行保护,因此能够稳定地收容。另外,从与所述婴 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垫肩部,尤其是,由从所述 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 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的垫肩部不将婴儿的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背带,其将接受婴儿的婴儿保持部、将该婴儿的体重传给抱的人的肩的垫肩部、以及将该婴儿的体重传给垫肩部的带状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婴儿保持部相对于环状的周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方向的宽度为最大宽度,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  所述带状部由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  所述垫肩部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  作为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的所述带状部,将罗纹编织物的弹性小的编织物方向与所述带状部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乐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