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体位腹水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19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体位腹水引流袋,所述袋体顶部设置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自由端套接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的空腔,所述空腔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的第二引流管外壁上设置有水球,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第二引流管外壁上设置有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置有开口,壳体内设置为中空结构,壳体内顶部设置有弹簧,弹簧自由端与阀芯顶部相连接。所述阀芯底部、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注水口,第二注水口,所述第一注水口、第二注水口通过流道相导通。当阀芯压缩弹簧向顶部移动时,第二注水口与第二开口相导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体位腹水引流袋,结构简易,使用方便,适用于患者在多体位下腹水的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体位腹水引流袋,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1、当肿瘤患者出现癌细胞向腹腔转移时,往往合并有大量的腹水生成,需要对肿瘤患者进行腹腔穿刺及腹水引流。

2、现有的腹水引流袋进行腹水引流时,是将前端的引流软管从穿刺点插入患者腹内,再将露出体外的引流软管通过胶布固定在身体。由于引流软管自身硬度和露出部分固定角度的原因,引流软管自由端在患者腹内基本呈竖直向上的状态,这样会出现由于穿刺点位置的不同,当患者处于坐位、半卧位或者平卧位时,呈竖直向上状态的引流软管自由端会高于腹水液面,或者漂浮在腹水液面上,导致腹水引流不畅。临床常见的应对方式是让患者改变现有体位,并保持该体位较长时间,虽然这样能改变引流软管自由端与腹水液面的位置关系,但是,这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另外,由于露出体外的引流软管是通过胶布固定在身体,长期留置时也容易滑脱。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现有腹水引流袋出现的腹水引流不畅和易滑脱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多体位腹水引流袋,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顶部设置第一引流管(2),所述第一引流管(2)自由端套接有第二引流管(3),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第二引流管(3)之间设置有密封的空腔(4),所述空腔(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所述第一开口(5)处的第二引流管(3)外壁上设置有水球(7),所述第二开口(6)处的第二引流管(3)外壁上设置有注水装置(8);所述注水装置(8),包括:壳体(801),壳体(801)一端设置有开口(802),壳体(801)内设置为中空结构,壳体(801)内顶部设置有弹簧(803),弹簧(803)自由端与阀芯(8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体位腹水引流袋,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顶部设置第一引流管(2),所述第一引流管(2)自由端套接有第二引流管(3),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第二引流管(3)之间设置有密封的空腔(4),所述空腔(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所述第一开口(5)处的第二引流管(3)外壁上设置有水球(7),所述第二开口(6)处的第二引流管(3)外壁上设置有注水装置(8);所述注水装置(8),包括:壳体(801),壳体(801)一端设置有开口(802),壳体(801)内设置为中空结构,壳体(801)内顶部设置有弹簧(803),弹簧(803)自由端与阀芯(804)顶部相连接;所述阀芯(804)底部、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注水口(805),第二注水口(806),所述第一注水口(805)、第二注水口(806)通过流道(807)相导通;当阀芯(804)压缩弹簧(803)向顶部移动时,第二注水口(806)与第二开口(6)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军褚晓源陈一天龚新雷周昱和韩思奇赵颖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