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501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至少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一次,其通过在维持第一节点的电势的同时,从馈线向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施加给定驱动电压,来将显示设备的第二节点的电势向通过从第一节点的电势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势的方向改变;并且然后,执行写入处理,其通过写入晶体管从数据线向第一节点施加视频信号,其中,这样设置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的时段的长度之和以便使其随着帧频率变得越高而越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包括电流驱动类型的发光部分的显示元件和包括这样的显示元件的显示设备是 众所周知的。例如,包括使用电致发光(在以下描述中也被称作EL)作为有机材料的有机 电致发光发光部分的显示元件(在以下描述中也被仅仅称作有机EL显示元件)作为能够 通过低电压直流驱动而以高亮度发光的显示设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在包括有机EL显示元件的显示设备(也被仅仅称作有机EL显示设备)中, 已知作为与液晶显示设备相同的方式的驱动方法的无源矩阵方法和有源矩阵方法。有源矩 阵方法具有配置变得复杂的劣势,但它也具有可以增加图像的亮度等优势。除具有有机层 等(所述有机层等包括发光层)的发光部分之外,由有源矩阵方法驱动的有机EL显示元件 还包括用于驱动发光部分的驱动电路。作为用于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发光部分(在以下描述中也被仅仅称作发光部分)的 电路,例如从JP-A-2007-310311 (专利文件1)中已知包括两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单元的 驱动电路(被称作2Tr/lC驱动电路)。如图2中所示,2Tr/lC驱动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写 入晶体管TRw和驱动晶体管TRD,并且进一步包括一个电容器单元Q。这里,驱动晶体管TRd 的另一源极/漏极区配置第二节点ND2,而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配置第一节点ND115发光部分ELP的阴极电极与第二馈线PS2连接。电压V⑶(例如0V)被施加至第 二馈线PS2。如图4的时序图中所示,在中执行用于执行阈值电压消除 (cancel)处理的预处理。也就是说,从数据线DTL通过已经由来自扫描线SCL的扫描信号 导通的写入晶体管TRw向第一节点ND1施加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fs (例如0V)。据此,第一 节点ND1的电势将是V。fs。从电源单元100通过驱动晶体管TRd向第二节点ND2施加第二节 点初始化电压(例如-10V)。据此,第二节点ND2的电势将是V。h。驱动晶体管TRd的 阈值电压由电压Vth(例如3V)表示。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的另一源极/漏极区之间 的电压差超过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处于导通状态。接着,在从到的时段上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 具体地,在中执行第一阈值电压消除处理。具体地,在中 执行第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然后,在中,在维持写入晶体管TRw的导通状态的同时,将电源单元100 的电压从第二初始化电压Vm切换到驱动电压(例如20V)。作为结果,第二节点ND2的 电势向通过从第一节点ND1的电势减去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势的方向 改变。也就是说,增加了第二节点ND2的电势。在充分长时,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之 间的电势差达到阈值Vth,并且驱动晶体管TRd被关断。也就是说,第二节点ND2的电势变得接近(Vofs-Vth)并最终变为(Vofs-Vth) 0但是,在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的长 度不足以充分改变第二节点冊2的电势,并且第二节点冊2的电势在的末 端处达到满足以下关系的给定电势V1 :VCC_L < V1 < (Vofs-Vth)。在的开始处,将数据线DTL的电压从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fs切 换到视频信号Vsig m_2。在的开始处,数据线DTL的电压从视频信号Vsig m_2切换为第一节 点初始化电压V。fs。在的开始处,通过来自扫描线SCL的信号导通写入晶体 管TRW。作为结果,第一节点ND1的电势变为V。fs。从电源单元100向驱动晶体管TRd的一 个源极/漏极区施加驱动电压Vrc_H。作为结果,第二节点ND2的电势向通过从第一节点ND1 的电势减去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势的方向改变。也就是说,第二节点 ND1的电势从电势V2增加至给定电势V3。在的开始处,将数据线DTL的电压从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fs切 换为视频信号Vsignrft5在的开始处,通过来自扫描线SCL的信号关断写入 晶体管TRw,使得不向第一节点ND1施加视频信号Vsig nrit5作为结果,第一节点ND1变为浮置 状态。从电源单元100向驱动晶体管TRd的一个源极/漏极区施加驱动电压,因此, 第二节点ND2的电势从电势V3增加至给定电势V4。另一方面,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处 于浮置状态,并且存在电容器单元C1,因此在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处生成自举操作。 据此,第一节点ND1的电势根据第二节点ND2的电势改变而增加。作为中的操作的前提,在的开始到的 开始的长度以便满足条件V4 < (Vofs_L-Vth)。的操作基本上与在中所解释的操作相同。在的开始处,将数据线DTL的电压从视频信号Vsigχ切换到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 V0fso在的开始处,通过来自扫描线SCL的信号导通写入晶体管TRW。第一节点ND1处于从数据线DTL通过写入晶体管TRw施加第一节点初始化电压V。fs 的状态。从电源单元100向驱动晶体管TRd的一个源极/漏极区施加驱动电压Vrc_H。以与 在中所解释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将第二节点ND2的电势向通过从第一节点 ND1的电势减去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Vth而获得的电势的方向改变。在驱动晶体管TRd 的栅极电极和另一源极/漏极区之间的电势差达到Vth时,驱动晶体管TRd被关断。在该状 态中,第二节点ND2的电势几乎是(V。fs-Vth)。在此之后,在中,写入晶体管了&被关断。然后,使数据线DTL的 电压处于与用于控制发光部分ELP中的亮度的视频信号(驱动信号,亮度信号)Vsigjl对应的电压。接着,在中,执行写入处理。具体地,通过允许扫描线SCL处于 高电平来导通写入晶体管TRW。作为结果,第一节点ND1的电势增加至视频信号Vsig m。在以上操作中,在如下状态中向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施加视频信号Vsig m,在 所述状态中从电源单元100向驱动晶体管TRd的一个源极/漏极区施加驱动电压Vrc_H。据 此,如图4中所示,在中第二节点ND2的电势增加。后面将描述电势的增量 Δ V(电势校正值)。在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第一节点ND1)的电势为Vg并且其另 一源极/漏极区(第二节点ND2)的电势为Vs时,在不考虑第二节点ND2的电势的增量Δ V 时,Vg的值和Vs的值将如下所述。第一节点ND1和第二节点ND2之间的电势差(S卩,驱动晶 体管TRd的栅极电极和用作源极区的另一源极/漏极区之间的电势差Vgs)可以由以下公式 (A)来表示Vg = VsigmVs=Vofs-VthVgsS VSigm-(Vofs-Vth) ...(A)也就是说,在对于驱动晶体管TRd的写入处理中所获得的Vgs仅依赖于用于控制发 光部分ELP中的亮度的视频信号Vsig m、驱动晶体管TRd的阈值电压Vth、和用于初始化驱动 晶体管TRd的栅极电极电势的电压V。fs。另外,Vgs与发光部分ELP的阈值电压Vthi无关。接着,将简要地解释迁移率校正处理。在上述操作中,与写入处理一同执行用于根 据驱动晶体管TRd的特性(例如迁移率μ的大小)而改变驱动晶体管TRd的另一源极/漏 极区的电势(即第二节点ND2的电势)的迁移率校正处理。如上所述,在如下状态中向驱动晶体管T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其使用包括以下部分的显示设备:(1)总共N×M个显示元件,其中按二维矩阵状态布置沿第一方向的N个显示元件和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M个显示元件,其中每一个具有电流驱动类型发光部分和驱动电路,(2)沿第一方向延伸的M条扫描线,(3)沿第二方向延伸的N条数据线,以及(4)沿第一方向延伸的M条馈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写入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器单元,在第m行(m=1,2...,M)和第n列(n=1,2...,N)的显示元件中在驱动晶体管中,(A-1)一个源极/漏极区与第m馈线连接,(A-2)另一源极/漏极区与发光部分的一端连接以及与电容器单元的一个电极连接,以此配置第二节点,以及(A-3)栅极电极与写入晶体管的另一源极/漏极区连接以及与电容器单元的另一电极连接,以此配置第一节点,在所述写入晶体管中,(B-1)一个源极/漏极区与第n数据线连接,以及(B-2)栅极电极与第m扫描线连接,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至少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一次,其通过在维持第一节点的电势的同时从馈线向驱动晶体管的一个源极/漏极区施加给定驱动电压、而将第二节点的电势向通过从第一节点的电势减去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势的方向改变,然后(b)执行写入处理,其通过写入晶体管从数据线向第一节点施加视频信号,其中,设置执行阈值电压消除处理的时段的长度之和以便其随着帧频率变得越高而越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并彻雄内野胜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